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16年8月25日 星期四

左派倡開閘 大陸醫生湧港埋炸彈 [壹週刊 - 1381] __,大陸,中國,M1,

大陸醫院分三種等級,各級醫院的規模、技術水準、服務範疇等差距極大。在深圳一間二級醫院內,「踢拖」的醫護人員進出自如。本港醫生憂慮,一旦大陸醫生大舉湧港,兩者之間的文化差異,會造成巨大矛盾。壹搜調查左派倡開閘 大陸醫生湧港埋炸彈大陸醫生湧港問題,隨着早前醫務委員會改革風波引起關注,他們獲准在港執業,必須先通過醫委員的執業資格試。近年來港闖關考試的大陸醫生人數不斷增加,但他們的合格率遠低於來自英、美等 ...


大陸醫院分三種等級,各級醫院的規模、技術水準、服務範疇等差距極大。在深圳一間二級醫院內,「踢拖」的醫護人員進出自如。本港醫生憂慮,一旦大陸醫生大舉湧港,兩者之間的文化差異,會造成巨大矛盾。

壹搜調查

左派倡開閘 大陸醫生湧港埋炸彈

大陸醫生湧港問題,隨着早前醫務委員會改革風波引起關注,他們獲准在港執業,必須先通過醫委員的執業資格試。近年來港闖關考試的

大陸醫生人數不斷增加,但他們的合格率遠低於來自英、美等國家的考生。

本刊綜合多名前線公立醫院醫生的經歷,發現即使考試合格的大陸醫生,來港執業初期也有不少問題,曾有人在臨床診治及用藥方面出錯,需要香港醫生「補鑊」執漏。還有,大陸醫生原來不熟悉抽血、看心電圖和 X光片、甚至病房巡查等基本工作,跟本港醫生出現磨擦。

醫學界如其他界別一樣,已有一班「紅底」親中成員發功,力倡大陸醫生來港。其中梁振英友好兼已故「左王」徐四民的女婿、私家醫生吳歷山,他所屬的組織成員,去年出書唱好大陸醫生,並多次力倡放寬執業試門檻以提高合格率。

一旦政府開閘讓大陸醫生大舉湧港,香港醫療質素將受到嚴重衝擊,前線醫生更表明,擔心「收紅包」的貪污惡行隨時在港出現,誓必令中港矛盾火上加油。

香港人聽見大陸醫生湧港都表示擔心,記者街訪市民,不少人指出:「擔心佢哋,唔同我哋香港人嘅醫德。」、「佢哋啲思想文化唔同香港人,內地咁多年教育同訓練,可能冇香港嗰啲咁嚴謹。」、「衞生上,大家可能標準唔係好同,我哋通常用開國際嘢,佢哋有自己一套方法,呢個比較驚少少。」有人從新聞得悉有大陸醫生「開你個肚攞啲嘢走」,也有人憶述親身經歷:「有時喺國內,自己唔舒服都有去睇,覺得係同香港醫生爭啲,佢哋好似求其啲。」網民則經常鬧爆強國「有錢先有得睇醫生」有幾荒謬,或者濫「打點滴」(吊鹽水)問題。

強國行醫收入低

在油麻地開診所的吳歷山,力倡提高醫生執業試的合格率,他否認背後有政治目的,聲言建議為便利香港醫療人力資源調配。

大陸醫療問題多籮籮,究竟大陸醫生的培訓及質素,跟香港有何不同?三十五歲、來自上海的高遠,前年起在香港的公立醫院任職駐院醫生。他在復旦大學畢業,主修臨床醫學,○六年畢業後到香港大學讀了五年醫學博士,由於喜歡香港的生活環境及工作條件,決定留港執業。他今次接受本刊訪問,以過來人身份大談兩地醫生差異。

「臨床醫學是內地吃香的科目,全國高考成績最高分的一成學生才能考上。」不過,高遠說,內地醫生的「 package」並不理想,例如:收入低、工時長、醫療糾紛多。大陸醫生收入由工資及獎金組成,獎金視乎醫院的業績,而醫院的收入來源,包括服務收費、藥物收入及政府補助。以高遠畢業當年計,新入職醫生的基本工資只有約三千元人民幣,再做三、四年,加上獎金,月入才有一萬元。中國醫師協會去年發布的《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披露,近一萬名受訪的醫生中,逾六成每月工資低於五千元人民幣,不足一成人月薪過萬。相對之下,香港醫生畢業後入公立醫院,即有大約五萬多元月薪,可見中港醫生待遇有明顯差別。

不過,大陸醫生卻有額外收入、那為人詬病的「收紅包」。大陸病人已習慣見到醫生識做,給予數百至數萬元一封的紅包,不給的話擔心醫病有「風險」,醫生也將紅包袋袋平安,以開刀做手術的外科最普遍。大陸的「紅包文化」已成慣例,香港的前線醫護亦非常擔心,紅包惡行會隨着大陸醫生湧港滲入,破壞廉潔。高遠對此卻稱:「我唔係好方便評價。首先我未見過,當然我未見過唔代表冇,我諗應該有。我諗係同各個地方文化有關係。」

大陸考生增合格率低

高遠說,上海醫生普遍希望出國執業,一般視美國、新加坡為目的地,留在上海的很多最終都會離開前線,「有啲做藥廠,去做銷售、培訓,離開臨床醫學嘅範圍。」他原本打算博士畢業後到美國,「嗰時嘅諗法係希望出去,搵一啲同國際接軌嘅地方,擴闊視野。」

最終他來到港大,從同學口中得知,原來在海外大學畢業的醫生,只要通過香港醫務委員會執業資格試,再完成一年實習,便可以留港執業。「喺香港讀咗五年 PhD,鍾意呢個地方,生活咗五年都識講少少廣東話,可以適應得到,不如試一試可唔可以考到。」高遠於是買書自修,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準備,一二年成功通過執業試。

像高遠一樣來港考執業試的大陸醫科畢業生,近十年愈來愈多。執業試要考三關,並採取「即時死亡」制度,即第一、二關「肥佬」的話,就無得再挑戰第三關。頭兩關分別是考專業知識和醫學英語,第三關是臨床試,三者原來都考起很多大陸醫生。

本刊翻查醫務委員會的考試成績報告,發現第一關考醫學專業知識,○六年有四十內地人次應考(佔整體 38%),去年增至一百七十五人次(佔整體 59%)。不過,他們的合格率普遍低於其他地區的考生。

YouTube睇片溫故知新

來自大陸的高遠,成功通過考試可在港執業,他不贊成降低門檻:「如果降低考試要求,有啲原本考唔到醫生牌照嘅人有機會做到,咁樣就降低咗醫療服務嘅水平。」

高遠是少有的大陸尖子可連過三關,他有感語言最困難。他說自己英文流利,但過往在上海讀書,除了教材是英文,講課、考試都用中文,例如以前讀「重症肌無力」,來到香港卻要記住「 Myasthenia Gravis」,所有專業術語都要由中轉英,只能逐個字背,「慢慢、慢慢好傻咁樣學,冇咩捷徑,都係好勤力咁讀書。」

高遠說,中港兩地西醫課程內容相若,但臨床實戰是大陸醫生的一大難關。他解釋,內地的實習訓練,醫科生雖然會跟老師診症,能夠接觸病人,但鮮有機會親自為病人做全面、有系統的檢查。加上他讀了五年博士,一直專注研究,臨床操作變得生疏。他於是上 YouTube參考一些影片溫故知新,「睇番佢哋點樣做個病人,再搵同學做 model俾我檢查,咁樣去練習。」

通過考試翌年,高遠與本地醫科畢業生一同到公立醫院實習,「在香港做 houseman遇到好多困難,一開始乜嘢都唔識,齋有書本知識。」他當年在上海,實習訓練在七年醫科課程中(現為八年)的最後兩年半,醫科生在醫院只屬輔助角色,病房有主診醫生負責收症、巡房,下級醫生、實習生只須執行其指令。「夜晚話當值,其實係象徵性,譬如一個月一次,都有上級醫生喺度,佢有嘢都唔會搵我哋,都係喺旁邊睇為多。」

在香港,醫科生完成六年課程後再實習一年,實習醫生會被視為真正的醫生,要在最前線診症,有困難才向上級醫生求助。由於大陸醫生實習時未有埋牙實戰,他們的臨床根基不夠深厚。

大陸醫生欠基本功

左派陣營去年出版的《風雨杏林路——香港執照醫生奮鬥歷程》,書中描述多名大陸醫生為了在香港攞牌重操故業,花上數月甚至一、兩年去備試,更有人花錢參加補習班。

高遠也留意到兩地醫護人員的分工差異。在大陸,醫生毋須做診症以外的工作,如抽血、打靜脈留置針等有抽血員、護士負責,若病人要照心電圖、 X光片,醫生只要下達指令,就會有心臟科、放射科的專門人員出心電圖、 X光片報告,醫生並不用看這些底片,而是看專門人員的報告來斷症。

但在香港,抽血、打靜脈留置針、看心電圖或 X光片等,都屬前線醫生的分內工作,屬診症的一部分,能更透徹理解病人所需。大陸醫生來港初期,因缺乏實戰經驗,未必能即時應付這些香港醫生眼中的基本功。高遠說:「我就靠看書及觀察補足,並向護士、同輩及上級醫生請教,加快自己進步。」

高遠認為,香港的同事及病人都支持他工作,過往未受過歧視,「絕大多數人都係睇你做嘢,做得好就係好,唔好就唔好,無論喺邊度嚟。」他有意繼續留在公立醫院,將於今年底開始接受神經內科專科訓練,「考到執業試比較珍貴,我都好珍惜。」

不知藥物副作用

大批醫生早前在立法會外靜坐,反對政府的醫委會改革方案,食衞局局長高永文(中)企硬不讓步。方案被推倒後,他指會交由下屆政府處理。《蘋果日報》圖片

目前有大約一萬三千多名本地執業醫生,當中包括一千零八十六個來自海外、考執業試合格的執照醫生,當中一百多人是大陸普通話拼音名字。至於有幾多人獲聘在公立醫院工作,醫管局未能提供數字。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前會長陳沛然,正統計醫生在取得執業資格後的去向,估算近幾年有大約一半執照醫生在私營市場執業。

多名公立醫院醫生向本刊指出,即使通過執業試,大陸醫生表現也較為參差,部分人的醫學知識及診症能力未如一般香港畢業生,而且不熟悉香港的醫療程序,間中需要本地醫生執漏。

公立醫院心臟專科醫生、杏林覺醒成員黃任匡憶述,其部門曾經有一個病人吊專治心臟疾病的 Isoket藥水以穩定病情。由於 Isoket的副作用,是令血壓下降,故醫生要小心監察病人的血壓。當時病人服藥後血壓開始下降,護士通知負責的大陸醫生,所得的回應是「唔緊要」,「過咗兩次之後,個負責嘅護士覺得唔對路,於是去通知另一位醫生,由他作出相應對策。」幸而病人最終未受影響。

黃任匡事後了解,發現該名內地醫生並不認識 Isoket,因為大陸沒有用此藥。「唔係代表佢專業水平不足,但客觀嘅事實就係,如果兩地喺醫療上要銜接,係要啲時間去磨合。」他強調,目前能夠通過考試來港執業的內地醫生屬於精英,只是早期需要時間適應本地醫療體制,「將來如果真係降低執業試門檻,我就唔敢講。」

斷症開藥出錯

有前線醫生透露另一宗個案:肝硬化等嚴重肝病患者,容易腹部積水,其中一個處理方法是插針入肚抽水。由於肚內有腸、肝等重要器官,醫生插針時要非常小心,某些位置絕不能落針,如右上腹,因為那是肝臟的所在,一旦針穿肝臟,病人很容易流血不止。曾有大陸醫生準備在高危位置插針,及時被本地醫生大聲喝止,「呢啲喺我哋概念嚟講係好基本,你唔可以錯,錯咗會死人。」

此外,曾有病人因心口痛而求醫,本地一般診斷方法是照心電圖及驗心臟酵素,但有大陸醫生不懂處理,有香港醫生說:「心口痛有機會係心臟病發,唔喺短時間內處理,後果可以好嚴重。」

其他問題包括:香港醫生以英文為溝通語言,但曾經有內地醫生用中文開藥,結果藥房未能執藥,將藥單彈回頭;香港醫生有意識在巡房時要多留意病人在手術後有沒有出現併發症的徵狀,但有大陸醫生並沒有主動檢查,需要同事提醒。

大陸醫生因培訓及文化差異等問題質素參差,因此,香港醫學會會長蔡堅強調,他們來港必考的執業試是一個重要把關,門檻不容降低,以保障香港的醫療質素水平,以及市民健康。

徐四民女婿倡放寬門檻

正參選立法會醫學界功能組別的精神科醫生黃以謙,曾加入民建聯,他也不滿政府以「霸王硬上弓」的手段,倉卒推行醫委會改革,認為市民憂慮有大量未夠水平的內地醫生湧港可以理解,因政府未有盡責任向公眾澄清,反而製造分裂。

政府早前提出的醫委會改革方案,開宗明義以「便利非本地培訓醫生到港執業」為三大目的之一,令本地醫生及市民憂慮,政府乘機操控醫委會,繼而降低執業試門檻,容許大量水平不足的大陸醫生湧港滲透。本刊發現,原來一班來自親中陣營的政協醫生,近年批評執業試太難,力爭放寬考試門檻,倡更多大陸及海外醫生來港。

其中回歸前夕一九九五年成立的執照醫生協會,「愛國愛港」立場鮮明,現屆理事會成員中,包括:已故「左王」前政協常委、《鏡報》創辦人徐四民的女婿吳歷山,他過去多次撰文,批評執業試制度不合理,要求將執業試合格率提高至平均 15%左右,又建議考獲執照的外來醫生,「必須在公立醫院工作至少五年,以穩定公立醫院人力配備。」

吳歷山與執照醫生協會的中堅人士,去年出版《風雨杏林路——香港執照醫生奮鬥歷程》一書,大講早年大陸醫生來港考執業試的辛酸,書中集結廿二名執照醫生的文章,講述如何見證新中國誕生,有人更加入共產黨、共青團。諷刺地,這批紅底醫生,後來卻因文革逃難到香港。

書序提到,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啟發」及「提議」下促成此書,吳歷山是其中一名主編,吳今年七十三歲,六十年代在北京大學醫學院畢業,八一年通過執業試,曾任北京市政協。吳歷山曾獲董建華頒授榮譽勳章,○二年有報導指,他十九歲的兒子疑因被父禁止外出鎖在房間,爬窗離家時失足受傷,當時他與教鋼琴的妻子及一對子女居於北角。吳目前在油麻地開診所,他與梁振英的關係非常密切。三年前,劉夢熊踢爆梁振英在一個私人飯局上稱與泛民是「敵我矛盾」,吳歷山有份出席該飯局,但他其後否認劉的說法,為梁護航。其子吳耿南現為葉劉淑儀支持者。

憂染紅醫學界選委

另一醫學界候選人、律敦治醫院內科副顧問醫生陳沛然重申無意排外,如降低考試門檻,將有更多海外醫生來港執業,問題是政府若不增加撥款,公立醫院不會有資源增聘人手,未必能紓緩現時前線醫生的壓力。

梁振英上場後,建制陣營籌組「香江智滙」智庫,吳歷山擔任主席,成員還有「梁粉」眼科醫生周伯展,以及梁振英的妹夫鄧觀瑤。早於二○○九年,時任行政會議召集人的梁振英,已建議政府從廣東省輸入護士。他做特首後,去年指政府會成立委員會檢討醫療人力資源,研究範疇包括增加醫護培訓的學額、加強招聘人手等,更講過:「如果我們認為我們引入更多的外來人才是我們解決人手不足問題的一個辦法的話,我們會從該處着手,跟着我們要考慮醫委會的組成問題。」

代表公立醫院前線醫生的工會組織「前線醫生聯盟」主席蕭旭亮指,一旦有大批大陸醫生湧港,將對香港醫療文化有很大衝擊,政治上亦有機會令醫學界在特首選委會的投票意向受到北京左右。「如果每年出二萬個人嚟考, 15% pass(吳歷山建議的合格率),全港得一萬多個醫生,你好快已經 take over晒成個選舉。」上屆選委會一千二百名委員中,有三十人來自醫學界,當年共有八十三人競逐這三十席,「紅底」的執照醫生協會成員李深和,以九百多票當選。

立法會選舉將至,兩個醫學界候選人,包括陳沛然及加入過民建聯的黃以謙,都表明反對降低執業試門檻。政府或將在下屆立法會再推醫委會改革方案,假如未能釋除公眾疑慮,大陸醫生大軍殺入香港問題,誓必引爆另一個中港矛盾炸彈。

執業試過三關

香港醫務委員會執業資格試( The Licensing Examination of the Medical Council of Hong Kong, LMCHK),供非本地大學畢業的醫科生應考,合格的話可在港執業。考試包括三部分:

(一)專業知識考試:有兩卷,各一百二十條多項選擇題,範圍包括基本科學、醫學倫理/社會醫學、內科、外科、骨科、精神科、兒科及婦產科,試卷中英對照。

(二)醫學英語技能水平測驗:英語筆試,測試考生的英語水平應付專業工作需要。

(三)臨床考試:四個題目,包括內科、外科、婦產科及兒科,可以英文、廣東話或普通話作答。

執業試由港大及中大醫學院負責設定試題及評卷,確保合格的海外考生與本地醫科畢業要求的水平一致。

考生須通過前兩個部分才可報考第三部分,如果在個別範疇執業超過指定年期,可申請豁免第一及第三部分相應範疇的題目。任何一部分連續五次不合格,會被禁止參加執業試。

撰文:吳婉英

攝影:胡智堅

攝錄:李育明

資料:資料組

news@nextdigital.com.hk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