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掃呢頁CODE去手機
請LIKE FACEBOOK“新專頁”THANKS!
鍾意我? D 熱爆文章嗎?
即刻“讚”接收更多熱爆?!
唔要再顯示

2017年7月2日 星期日

每周專題:「伊斯蘭國」末日臨近 文物浩劫難劃句號 __,伊斯蘭國,

IS對古文物已造成了相當大的破壞。(資料圖片)2017年6月21日,回教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親手炸毀「立國象徵」、坐擁845年歷史的摩蘇爾努爾 ...


IS對古文物已造成了相當大的破壞。(資料圖片)

2017年6月21日,回教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親手炸毀「立國象徵」、坐擁845年歷史的摩蘇爾努爾大清真寺,除了將領袖巴格達迪3年前於此的「榮光」一掃而空外,亦再次令所有熱愛歷史文明的人扼腕。同月29日,伊拉克政府聲稱幾近收復摩蘇爾,IS只餘下不足300殘兵在舊城區內游擊,預告IS即將滅絕。遭受IS毒手的人們,固然不能復生;被恐怖分子推向浩劫的文物,同樣只留下遺憾。

巴米揚大佛的前車

座落於阿富汗巴米揚谷的兩座巴米揚大佛,相傳建於公元前6世紀,是希臘式佛教藝術的經典作品。由於位於絲綢之路的樞紐之上,大佛一度是佛教徒的宗教中心。但一臉悠然神聖的大佛,卻在2001年被塔利班武裝分子以「象徵偶像崇拜」為由,以大炮、坦克及炸藥徹底炸毀,震驚全球。

反偶像崇拜的「伊斯蘭」文化?

肆虐全球IS除了不斷於歐美國家發動恐怖襲擊,企圖宣揚自身所謂的「伊斯蘭」文化外,於伊拉克及敍利亞兩個根據地,對文物遺跡施行的暴行亦不遑多樣。2015年,IS成員於摩蘇爾一間博物館內大肆破壞,將包括記載了亞述帝國超過5千年歷史的雕像和雕塑品全部毀於一朝;同年亦炸毀了巴爾米拉的貝爾神廟。

「保存文化遺產」的悖論

事實上,敍利亞、也門及伊拉克等地的浮雕文物,即使能逃過被毀壞的下場,往往都會成為非法古物交易下的孤兒。國際間文化遺產的爭奪戰愈見激烈,亦「激活」了中東地區的盜掘活動,這批盜掘者成為對古物殷切需求的最大供應者。而即使撇除道德問題,唯利是圖的盜掘活動本身就是一個難題:盜掘者於過程中對古墓毫不愛惜,對遺跡的破壞難以計量。

例如,盜掘者一般都會將雕像斬首,因為頭部比較容易走私。吊詭的是,這些走私古物的買家,包括博物館的策展人及收藏家,無不是以「保存文化遺產」的崇高理想自居,但接收走私古物,似乎卻助燃了盜掘者破壞遺跡的行為,有考古學家更直斥:「兩者的關係很明顯,只要有人購買盜掘文物,就會助長更多盜掘行為。」

保護文物的魔法墨水

盜掘問題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根除。現時敍利亞就有一批考古學家, 運用一種特製的隱形墨水,在古物上繪上印記。無法憑肉眼分辨的隱形印記,會在紫外線的照射下顯現,成為鑑定古物來源的重要線索。至此,買家就不能再以「不知情」為藉口接收走私古物;而盜掘者亦或會因被追尋惹上官非而稍為收斂。

與文明社會斷線

避過遭摧殘及落入黑市的命運,留在本國的文物亦不見得是處於一個怡人的處境。仍然殘存於遺跡上的雕像,或許於明天,就會被不分敵我的炮火所毀滅;而下落不明的古物,亦極可能是被極端分子藏匿起來,等待時機脫手圖利。兩個看似迥然不同的下場,實際是將文物與人類完全隔絕,亦是將文明,與人類完全隔絕。

人類的壽命轉瞬即逝,現代人能活到百歲,已是相當罕有,即便是中國傳說中以長壽著稱的仙人彭祖,陽壽亦只有800多歲。人類面對數以千年的歷史,僅僅是滄海中的一粟。因此,歷史遺留的古文物歷經時代更迭,是人類了解前事、邁向文明的最好媒介。然而,原來見證中東文明的古物遺跡,卻各自面對嚴峻的環境,大部分都身處於一場全然不文明的浩劫中。


來源 source: http://hk.on.cc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