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19年12月26日 星期四

【2019回顧】航空界今年凶多、吉少 學者預測明年:國泰壟斷惹關注 港航勢「永續」 __,國泰,港航,

2019年是本地航空界的多事之秋,國泰(293)和香港航空全年凶多、吉少,前者順應大勢收購香港快運(HKExpress),輿論質疑其壟斷,及後慘遇始料 ...




2019年是本地航空界的多事之秋,國泰(293)和香港航空全年凶多、吉少,前者順應大勢收購香港快運(HK Express),輿論質疑其壟斷,及後慘遇始料不及的政治風暴,後者的財務危機更成跨年問題。



種種事件揭示關乎市場競爭監管及航空牌照營運者的監管問題,來年會否只剩下國泰一間本地航空公司亦值得一談。中文大學航空政策研究中心高級顧問羅祥國接受《蘋果》專訪逐一回顧分析。



綜觀本地航空業今年的最大挑戰,羅祥國認為,行業共同面對經營環境急速惡化的問題,主要受環球經濟放緩及本地社會事件的影響,「如果唔係因為(行業經營環境)迅速惡化,我估計香港航空嘅收入、流動資金係冇咁快緊拙得咁緊要」。



歸根究底,港航危機始於債務纏身的母公司海航。海航自2018年屢次變賣資產還債,火燒連環船蔓延至港航,正當外界預期海航會出售港航之際,曾明言不沾手廉航、最終卻「彈弓手」的國泰,今年3月化身白武士宣佈收購同屬海航旗下的港航姊妹公司香港快運。



由於航空公司倒閉牽涉本港國際民航中心的形象,加上對勞工市場影響甚深,羅祥國認為,「香港政府有一定角色,幫手搵買家」,「當然亦要配合國泰航空嘅發展需要,佢先會買啦,如果佢計唔啱條數,你俾佢都唔要啦,因為可以係包袱嚟」。



《競爭條例》的漏洞

國泰買快運衍生出兩個問題值得探討,其一是《競爭條例》的漏洞。外界以「壟斷」形容這場交易,羅祥國認為基於本地經濟規模考量,這說法值得商榷。「其實香港個經濟體,係好難支持兩間大嘅航空公司,係市場規模嘅問題,冇得勉強」,他舉例指泰國、新加坡、澳洲、法國、德國,當地航空競爭格局均只有一間大型航空公司和其他較小規模的,只有美國、中國以億計人口國家才可以支持兩間或以上的大型航空公司。



收購快運後,國泰在香港市佔率由此前的約40%增加至近50%,香港航空佔約10%,其餘市佔率則由區外航空公司瓜分,羅祥國認為交易令國泰「提升市場能力」是比較客觀中性的說法。



不過,市場憂慮不無道理,事件再次令人關注《競爭條例》下的「合併守則」,僅適用於電訊業。「(國泰)壟唔壟斷一回事,但點都應該要查」,惟競爭事務委員會目前是無權調查。羅舉出一個較極端的例子:「如果有一日惠康收購百佳咁點呢?理論上係得架,怡和話我唔玩喇,或者係李生話我唔玩喇,我賣埋俾你得唔得呢?宜家係得㗎,宜家係冇法例監管。」



然而,漏洞未有得到政府正視,「我個人認為,如果檢討,呢個(合併守則僅適用於電訊業)一定係最大嘅area要檢討,只係cover電訊業係唔啱,係唔合國際標準」。



港航是香港航空公司?

其二,若政府是促成交易的主要推手之一,為何被選中的是英資而非中資?「中資接手,理論上係唔okay」。羅祥國回想,2015年澳洲航空與東方航空合組的廉航「捷星香港」(Jetstar HK)擬攻港,空運牌照局以「不符合《基本法》第一百三十四條(二)有關以香港為主要營業地的要求」,拒絕其牌照申請。



當年有份參與評估的羅解釋,有關要求牽涉兩個主要概念:(股本控制權)equity control和 (管理控制權)management control。「如果買飛機、開航線,借錢都要問過母公司,咁就唔係以香港為主要營業地」,當年有證據顯示捷星香港決策上受母企澳洲航空控制,自己「話唔到事」。要在短時間內找到既合適又合規的買家,國泰似乎是解燃眉之急的唯一人選。國泰員工今年8月因參與「反送中」運動及有機師被判暴動而觸動了中央的神經,隨之而來的政治打壓已是後話。



拒絕捷星香港攻港後,牌照局對符合以香港為主要營業地的要求曾再作說明,強調航空公司的「神經中樞」(nerve centre)必須在香港——其日常運作需在香港進行,包括航線決定權、買賣飛機決定權、以至航空公司的財務管理等,不得受其他地方的高級管理人員、股東或有關聯人士控制,業務應獨立地在香港控制和管理。



港航的「神經中樞」似乎不在香港。過去發生的種種足證港航在財務上、管理上均受制於海航,海航自身的債務問題亦箝制港航的業務發展,部分港航管理層亦從海航相屬航空公司調派過來,利益上有否衝突成疑。「作為一間香港航空公司,佢(港航)應該全心全意為香港嘅利益考慮。概念係咁啦... ...如果唔係你點算叫做一間代表香港嘅航空公司?」



羅認為,政府一直不願意正視這問題,「又或者佢哋(政府)所得資料認為呢兩點(股本控制權、管理控制權)係冇問題,但我個人對呢個情況係有質疑」。



港航「永續」機會高

港航至今維持「吊命」狀態,政府有沒有放生港航?羅祥國認為,由本月初牌照局首度披露與港航人士開12次會,「即係差唔多一個月開一次會」、發6次聲明,以至民航處每兩日檢查港航飛機,認為監管力度到位。



至於無定時向公眾公佈調查進度,可能是與港航的共識,「你一全面公怖,可能就會令消費者恐慌,冇人敢買佢機票咁仲死,死快啲,所以要有個平衡,既要保障消費者利益,亦要保證航空公司安全,係好難做」。羅又舉例,由於英國有較多小型航空公司競爭,當地有成立類似本港存款保障原理的旅遊基金,以保障航空公司倒閉時旅客的利益,但他認為方案在香港不太可行,「香港有機會冧嘅得一間,國泰唔會冧呀嘛,我大膽啲咁推論,咁你咪即係保佢一間做生意?」



為了保住航空業聲譽、完整性以及維持市場自由化,羅認為香港政府不欲港航倒閉,「佢執咗即係得返一間」;站在北京角度,其樂見大灣區能成為國際民航中心,如今快運已在國泰手,「英資作為主要股東,個心點都會有啲唔舒服;如果有一間同政府關係係較為密切嘅航空公司,北京係樂意見到」,相信港航不會輕易倒閉。



記者:邱曉欣





 國泰收購香港快運,輿論質疑其壟斷。 國泰收購香港快運,輿論質疑其壟斷。
 港航的「神經中樞」似乎不在香港。過去發生的種種足證港航在財務上、管理上均受制於海航。

港航的「神經中樞」似乎不在香港。過去發生的種種足證港航在財務上、管理上均受制於海航。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