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20年4月1日 星期三

【張國榮逝世17年】1990年《阿飛正傳》絕密探班 王家衛專訪|壹經典 #張國榮 #王家衛

【張國榮逝世17年】1990年《阿飛正傳》絕密探班王家衛專訪|壹經典13小時前編按:張國榮說過他電影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套電影是《阿飛正傳》。《阿飛正傳》 ...




  • 【張國榮逝世17年】1990年《阿飛正傳》絕密探班 王家衛專訪|壹經典
  • 13小時前




編按:

張國榮說過他電影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套電影是《阿飛正傳》。

《阿飛正傳》在今年迎來了上映三十周年紀念了。

回到1990年,憑《旺角卡門》一片成名的新晉電影導演王家衛,得到鄧光榮出資二千五百萬成本,並手執張國榮、劉德華、張曼玉、劉嘉玲、梁朝偉、張學友六大卡士,單從文字看這一堆資料,也是一種曾經代表香港最美好時光的描述吧。

然後其實當年《阿飛正傳》電影票房是失利的,被廣評「雷聲大雨點小」,直至在翌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才吐氣揚眉,九項提名、袋了五大獎項,張國榮拿了第一個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阿飛正傳》才慢慢在影迷界累積出像電影末段那漫長的鐵路般雲淡風輕卻延綿不盡的迴響。

當年上映前,剛創刊不久的獲得獨家探班兼訪問導演王家衛、美術指導張叔平、攝影師杜可風的機會,趁著《阿飛正傳》迎來三十周年當中一個愚人節日子,壹仔為大家揭開這一密封多年的文字紀錄,還有一批未曾見於其他媒體的獨家圖片集。

承這篇珍貴的訪問,我們也邀得利雲志撰文,對證《阿飛正傳》一些不為人知的迭事和真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90年12月7日第39期

撰文:楊延漣、許金峯

《阿飛正傳》有足以令觀眾期待的實力,主要演員計有張國榮、劉德華、張曼玉、劉嘉玲、梁朝偉、張學友;導演王家衛(拍過《旺角卡門》);美術指導張叔平;攝影師杜可風;還有其他悉力以赴的工作人員。]

《阿飛正傳》是部關於時間的電影。

它有個特別的講故事方式,分上下兩集。這是編劇兼導演王家衛的構思。他認為港產片以起承轉合去講故事。「大家習慣了問:『這部戲講甚麼?』很少人會問:『怎樣去講故事?』」

於是,他用異於一般港產片的公式去講幾個人的故事;而通過這幾個人,去講時間。王家衛解釋說:「我覺得時間對人有莫大影響。時間也是一個重要的戲劇元素。經過一段時間,我們會記得一些事;忘記了一些事;會告訴自己去忘記一些事。這三種態度直接道出電影中幾個角色的遭遇。」 究竟,那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王家衛說:「上集發生在1960年,張國榮是一名那時所謂的飛仔,但其實他生活得自由自在。他先後有兩名女朋友,由張曼玉與劉嘉玲飾演。張國榮後來沒有與其中任何一人結合,因為他最喜歡的人是自己。 「經過與張國榮戀愛後,張曼玉認識了劉德華。他飾演一名巡警,生活刻苦,相對於張國榮,他是傳統的。劉嘉玲則認識了張學友,但由於張學友性格自卑,只在暗戀劉嘉玲。兩個男人同時幫助兩個女人渡過失戀難關,而兩個女人認識兩個男人後,也有各自站起來重新生活的方法。 「此外,劉德華會在菲律賓遇上張國榮,更因張國榮而流落菲律賓,改變了他的一生。

「下集距離上集六年。講述幾名主要角色在港重逢的故事。梁朝偉在下集才出現,具有賭徒性格。

「很多人看過《阿飛正傳》後,可能會發覺它是很多個短篇故事;這些短篇故事加起來變成一個故事,而上下集加起來又是另一個完整的故事。」

王家衛表示,選擇六十年代作時代背景,並非刻意懷舊,而是有種感情,其綿延程度要在那個年代才存在。「我經歷過那個年代,認識一些人,他們一段感情可以是一場病,現在碰面,那段情對他們仍有影響。那種感情,是屬於六十年代的。」

除了時代背景外,導演也刻意安排上下集只相差六年,而角色均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他解釋說:「一個五、六十歲的人,會發覺自己忘記了很多往事,但他們的一生差不多已成定局;但如果那人只有三十歲,發覺忘記了發生在二十四、五歲的一些事情,他會驚訝於那種忘懷。而且,他還有很多日子要過。這樣的話,他會開始珍惜生活。

「然後,他會發現有些事情當時覺得很重要,但現在已忘記得一乾二淨;這時才發覺,對很多事原來是處之泰然的。」

電影在八九年年中已構思故事,進行資料搜集。策劃陳榮光表示:「尋找拍攝地點和道具都很困難。」例如,要知道電車公司員工六十年代的制服,便要靠老員工追憶描述。又如拍攝場地之一的西摩台,在所有戲份完成後一星期,已被夷為平地。

除香港外,在菲律賓拍戲也有同樣情況。王家衛表示,專程去選了合適的場地,但再去看時已面目全非。當然,菲律賓國內局勢不穩,也對拍攝構成影響。

電影初步預算成本二千五百萬;在1990年四月開始拍攝,期間因演員期問題,停拍了個多月。在復拍後全力趕戲,導演至今瘦了二十多磅,晚上拍戲時架起太陽眼鏡,走起路來有點不實在,彷彿滿腦子都記掛着對白與鏡頭。

《阿飛正傳》已安排在聖誕期間放映上集,接着公映下集。整組工作人員正密鑼緊鼓趕戲。為遷就演員期不惜日夜接連拍攝。陳榮光曾多次陪伴劉嘉玲穿梭港滬之間,就是為了爭取拍攝時間。

他們也曾在數十分鐘內,將收舖後的皇后餐廳拾掇好,搬枱移椅掛燈調校收音設施,等待導演演員到場。

在訪問中,王家衛曾說:「一個人最大的收穫是其回憶。」 回憶是一種感覺。怎樣捕捉這種過去了又似乎仍然存在的感覺,美術指導很重要。張叔平今次在畫面處理上運用了「綠色」。

「懷舊片一段用Tungsten(鎢絲燈膽的黃色氣氛),我們不想傳統。在藍和綠之間,我選擇了綠色,因為綠色比較Cold(冷)。」

他說這部電影一切由質感開始。「我們希望有點粗微粒的感覺。起初想用菲林的效果,也忘記了是甚麼原因,後來,質感都是來自佈景、現場和服裝。」

儘管非常了解六十年代的種種,張叔平卻刻意壓低了那種六十年代的感覺。他今次處理「人」很簡單,髮式也好,服裝也好,一切是那麼自然,其實都是沒有時間性的。他着意的是「環境」。他想創造另一個世界:那裡六十年代氣息濃重,但是,其他一切感覺都是那麼永恒。

在他的「懷舊新世界」裡,演員和攝影師各有感受。

張國榮說:「走進拍攝場地,感覺很舒服。張叔平不是在搞佈景,而是佈置了一個環境。」

攝影師杜可風認為這是自己最統一的一部電影。「有時候,我用濾鏡(filter)來製造氣氛,但更多時候根本不必用,他搞出來的氣氛已經替我處理了一切。我覺得美術是我百分之四十至六十左右。張叔平更是超過百分之六十。」 在這部戲六個演員也是有強烈自我風格的,他們在戲內少不了互相「鬥戲」。在這種情況下,手提攝影大派用場。正好,攝影師杜可風就很喜歡手提(hand held)攝影。「也許是我的背景(在台灣拍了幾年紀錄片),也許是這樣比較自由、自然。攝影機在我身上,我就更自由的去捕捉他們的戲。」其實,他沒有太多拍劇情片的經驗,但他有強烈的自我風格。有一次晚上拍戲,他在場景左邊開了一盞燈,拍了一個空鏡。之後,他要求關上那個燈,所有副導演跳將起來,深怕不能接鏡。他說:「沒關係嘛,對我來說,這是個氣氛的選擇,不是一個邏輯的選擇。說實話,中國人比較邏輯,我的個性、修養和眼光,容許我說:『算了,關掉那燈。』」他用流利的普通話說着。

他說這一趟跟以往不同,沒有冗長籌備工夫,沒有看過別人怎樣拍那些演員,也不用腦袋去思考怎樣處理。「這次變成了比較感情化一點,不是那麼客觀,或者是我知道旁邊有兩個人(張叔平和王家衛)會提醒我。」 杜可風:「我蠻喜歡她是差一點就perfect(完美)。她的膚色那麼好,其實甚麼光也可以。」 杜可風:「眼睛大,她是看着攝影機比較好看。她的鼻子有點隆起,有少少光,會令她的鼻子看來小一點。她臉圓,整個人的感覺是比較圓,還是有一點方向的光源比較好,有一邊是稍為暗一點。」 杜可風:「我覺得他受一點散光,他的眼睛的活力一定出。有一點點光,外面進來或是他看到的東西裡面有點光,他那個野性的一種flash就會出來。」 杜可風:「他的表現能力太厲害,我怎麼拍也沒有關係,因他的戲搶過我的光,我沒有得講。(笑)」 杜可風:「我找不到一個不好看的角度,他最好是不看你,因為他是會期待將來會發展甚麼的……。他可能頭低一點,眼睛高一點,也是稍有方向的光源,然後,面部有一邊是稍為暗一點。」 杜可風:「從前我第一次拍他,他皮膚不太好。從前習慣給他打燈得光一點。現在皮膚好多了,我也發現他跟嘉玲一樣,鼻子隆一點,最好是有方向的光源。」 ----------------------------

【壹週刊 武漢肺炎專頁】

緊貼防疫資訊!口罩訂購情況、確診個案、病徵潛伏期、封關國家名單、保險點賠?

與你遠離瘟疫 睇清官謊!

-----------------------------

【昔日紙本檔案庫】

30年壹仔經典 壹壹重現!

-----------------------------

【全新電子書平台|壹本書】

《沙士風暴》全面揭露沙士真相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