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腰背痛成都市病,用電腦時縮頭縮頸,或長期低頭睇手機,均加速肩頸退化和腰背痛。有人以按摩或浸溫泉紓緩痛楚,但專家指出,這些只是暫時措施,如未有及時處理痛楚,或令神經受損,演變成長期痛症,大腦不斷接收疼痛訊息,或「搭錯線」轉為神經痛,感到痹痛及針拮,令患者倍感煎熬。專家建議,受痛症影響的市民大眾及早求診,練習鬆弛運動,及補充適合營養,保護神經。
50歲的鄭先生任職廣告設計,長時間使用電腦,平日坐姿亦不正確,縮起頸背、頭伸向前,令頸部勞損。數年前他踏單車期間突感腰痛,其後惡化至手臂麻痹,令他深感困擾,「以為拉傷肌肉,用按摩膏紓緩,但都無改善,瞓覺又痹,瞓醒又痹,有時痛到朋友都唔想見」,求診後發現是頸椎間盤突出、肌肉纖維化。
香港疼痛學會主席李靜芬表示,長時間維持低頭姿勢,導致肩頸部位軟組織肌肉受壓過度而受損,加速筋腱退化,導致筋膜炎、筋腱鈣化等,「徵狀好似橡筋變咗條繩,一郁動就令關節磨關節,磨得耐就會生骨刺,刺激附近神經,引起疼痛。」
人體的痛楚機制像導電系統,處理不當會「漏電」和「搭錯線」。李靜芬指出,痛覺由神經末梢傳達到大腦,大腦採取行動,避免受傷。但若發炎等急性疼痛未及時處理,神經末梢就會「漏電」,衍生出多條末梢,更頻繁地發出疼痛訊息,令痛楚加劇,甚至沒有外來刺激,大腦仍接到疼痛訊息,形成慢性疼痛。
李靜芬表示,神經發炎和受損會令身體感受疼痛的單元變得更敏感,一點刺激已可引發較大痛楚,「痛得耐,神經會搭錯線,對痛楚更敏感,感到被針拮和麻痛。」麻痹、針拮、炙熱及閃電痛,都是神經痛症狀,影響患者健康和情緒。
李靜芬指出,受損的神經應及早修復,延誤治療只會進一步惡化。神經受損初期,約一半神經元可再生,因此應及早求醫,糾正錯誤使用電腦或手機習慣,以免神經被壓傷。多練習「米字型」鬆弛運動,即抬頭、低頭、左右擰頭,及四個方向打斜伸展,以放鬆肌肉、增加肌肉柔韌度及筋腱彈性,亦要多做運動及攝取保護神經系統的維他命B雜,遠離疼痛。
※有你最關心的醫健資訊,請瀏覽 Dr.東 fb:
https://goo.gl/lYComC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