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22年9月6日 星期二

鼠患:A1:讀者爆料 餓鼠疑食死鼠

無能庸官尸位素餐,縱容碩鼠為禍香港,儘管當局上月開展打擊衞生黑點計劃,主事官員亦頻頻落區,但群鼠無懼官威,照舊在街邊開大餐。繼街市有群鼠圍噬放在地上的 ...






無能庸官尸位素餐,縱容碩鼠為禍香港,儘管當局上月開展打擊衞生黑點計劃,主事官員亦頻頻落區,但群鼠無懼官威,照舊在街邊開大餐。繼街市有群鼠圍噬放在地上的豬殼後,有市民再於北角一條後巷驚見懷疑餓鼠食死鼠的駭人場面,又指捕鼠籠成功捉到老鼠卻無人清理,任由病鼠傳播疫病,有滅蟲專家相信鼠屍已存放至少一周。但諷刺的是食物環境衞生署卻「死撐」相關死鼠其實是鼠餌,更向區議會邀功稱滅鼠成績有改善,專家質疑食環署選擇用對老鼠不吸引的番薯做鼠餌,到底如何滅鼠。


市民林先生向本報報料,指北角渣華道近亞太廣場的一條後巷,有一隻灰棕色老鼠困於一個靠牆擺放的捕鼠籠內,籠頂扣上食環署的標示,顯示「鼠籠編號」以及「誘捕行動進行中」,並提醒市民切勿移動鼠籠的字眼。林先生提供的相片更顯示,捕鼠籠左下角有灰灰白白的疑似鼠屍被鼠籠壓着,並吸引多隻蒼蠅圍繞,而籠內活鼠更懷疑抵受不了飢餓而啃食死鼠屍體。


林稱,他經常途經該處附近,前日路過時見到捕鼠籠已有「收穫」,但昨日再去看時,發現食環署兩日來未有清理,質疑食環署巡查過少,死老鼠反構成衞生問題。


本報記者昨午到現場視察,發現相信原為涉事捕鼠籠的位置已換了新籠,籠上沒有編號或提示,與旁邊的2號捕鼠籠有異,新籠的彈弓亦未有鐵銹痕迹,後巷牆上亦寫有鼠籠編號。記者由北角道至糖水道間的後巷共數到18個捕鼠籠,各籠相隔20呎,籠裏鈎着番薯,途中亦設置了不少有毒鼠餌,亦有多個發泡膠箱載着生肥豬肉,以及其他雜物。


香港蟲害控制從業員協會會長梁廣源看過照片後表示,捕鼠籠一般會放置於轉角位置,不會靠牆擺放,亦難以同時捕獲兩鼠。他指,涉事捕鼠籠壓着的相信是鼠屍,而且已腐化,更有機會已風乾硬化,相信已存放至少一周。


梁廣源指,鼠屍若長時間沒人處理會惹來蒼蠅吸食,亦會於屍上產卵,若死鼠帶有細菌或病毒,更會引發疾病傳播風險,批評情況絕不能接受。他說一般捕捉到老鼠後需即時處理,質疑食環署欠監察承辦商的工作,令承辦商怠慢、不負責任。


這邊廂有死老鼠無人清理,食環署署長楊碧筠昨日出席屯門區議會會議時卻指,該署滅鼠工作成效顯著,今年首7個月捕捉到的鼠患數目較去年同期多約兩成,增設的19隊夜間滅鼠隊則利用熱能探測機找出老鼠活躍度較高的地方。針對多區的棄置發泡膠箱為老鼠提供藏匿之所,楊稱會加速發泡膠箱回收進度,亦會檢控非法棄置,以達到警示作用,強調滅鼠行動並非只集中在公眾地方,有需要時會與私人屋苑及機構合作處理鼠患。


食環署回覆指,過去一個月該署無接獲相關地點涉及鼠患的投訴,而防治蟲鼠隊在放置捕鼠籠後會於翌日到有關地點巡視及即時處理捕獲的活鼠。該署指,從相關照片中可以見到捕鼠籠內有一隻活鼠及一堆用以誘捕老鼠的鼠餌,但沒有死鼠。該署亦已提醒防治蟲鼠隊必須按規定檢查捕鼠器,並會加強監察,同時會繼續留意上址情況及採取適當行動。


香港蟲害管理學會主席陳澤森則質疑當局所謂的滅鼠成效,又質疑後巷的捕鼠籠放置番薯作餌是否合適後巷環境,他指本港後巷多廚餘垃圾,老鼠有選擇下不會食籠裏的番薯,反而籠外的叉燒、魷魚則較吸引。他又指當局正於海外購入新款捕鼠器,但運送需時,期望新器具有助滅鼠。


更多新聞,請瀏覽東方日報網頁: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hk.on.cc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