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img.hitttt.com/dd8_20250209/8986D29_a1244e040a507718ddc9c458769ac187_mv7eTd82eXtLl6bm8SX3o_1itIJWWkV2aAJEX2gCRF8.jpg)
「賣豬仔」血淚史
《唐探1900》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的舊金山,提及不少華人被「賣豬仔」,去到當地做苦工,包辦任何低下階層的工作,而當中最刻苦是起鐵路,過程更死傷無數。周潤發在戲中飾演白軒齡,同樣是華工出身,後來成為唐人街協盛堂堂主,是當地華人的代表。不過一宗連環兇殺案,真兇矛頭直指是華人所為,就令全國陷入一股排華潮,更要立法驅逐華人。
而壓軸一場戲,發哥就代表華人出席聽證會,除為華人討回公道,更力數當地人如何歧視、打壓、不公對待華工,義正詞嚴地,將多年來的屈辱不吐不快。而全長達3分鐘的戲份,全由發哥一人獨撐,由心平氣和地講道理,到最後激動地揭開眾多不公義的事實,令觀眾讚歎發哥的演技之餘,亦欣賞其流利的英語表現。
周潤發學英文成教材
周潤發出身基層,唸了三年中學就到社會謀生,語文基礎比較差,到40歲時,有機會到荷里活發展,但語言就成為他最大障礙,於是在接拍第一部荷里活電影《血仍未冷》(The Replacement Killers,1998),提早到美國生活及苦練英文。而當中艱苦的過程,更曾被啟思出版社,列入為小四中文課本其中一篇範文,以《周潤發學英語》為題材,欣賞他那份拼勁。
文章提到,發哥當年除了「跟著太太一字一句地學」,他亦有額外請了一位老師補習,每天上課兩個小時,平時收看新聞及紀錄片來增強聽說能力,另外又特意苦練會話及電影專業用語,用作應付拍攝工作。
發哥闖荷里活的第一部電影是《血仍未冷》(The Replacement Killers),扮演殺手對白較少,可輕鬆應付;但到拍攝《安娜與國王》(Anna and the King)時,比上一部多了200倍對白,發哥堅持不用配音,靠認真學習英語去完成拍攝。
文章最後提到發哥說︰「要學好英語,不能憑一兩天,而是一輩子的事」,套用在其他事情上亦一樣。原來這篇文章改寫自陶傑撰寫的《大器晚成周潤發》,當時不少家長發現以發哥作教材,都感到相當驚喜,還大讚選材貼地又生動,發哥的勵志經歷絕對值得表揚。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hk01.com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