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

[壹週刊 - 1290] 港大私症王 潘冬平 M1,




潘冬平下年初就要離開他工作了二十多年的港大醫學院,醫學界對於他的離去謠言不少,有指他是因為私症太多,年賺更高達千八萬,所以大學方面不能坐視不理,要斷他米路。他不諱言自己私症一定是最多,但都是因為病人知道他是好醫生才找他。

壹週人物

港大私症王 潘冬平

在大學醫學院做教授,除了可以做研究及教書,還有一個「特權」,就是收私家病人做手術,更可獲分手術費約三成作為個人收入,可謂名利雙收。

這種公立醫院的私家症制度,原意是把一些奇難雜症交給大教授治理及研究,後來已慢慢成為大教授的私人診症中心,大學和醫管局一直隻眼開隻眼閉。

最近,有私症王之稱的港大外科講座教授、肝癌專家潘冬平竟然劈炮唔撈,預備走去中環私人執業,引起行內議論紛紛,大家都有個大問號:咁多私症唔憂做,點解仲要走出去?

原來,這位私症王擔子不輕,除了要供兩個西半山寶翠園總值二千多萬單位,還要供養五名子女,最細的女兒只有三歲,牙仔都未出齊,為了頭家,潘冬平唯有搏命密密「切」。

身為大教授,他橫眉冷對千夫指,不在意別人如何看他,只嘆在公院及大學工作,掣肘太多,不如自建癌症中心王國,搵真銀之餘,又可以自己話事。

年近半百的潘冬平,身形瘦削,頭髮已開始稀疏,記者去到他寶翠園的高層一千一百多呎單位,一入門,本來放飯枱的位置,卻放了一座大型三角鋼琴,專供五歲的四女練習使用,飯枱則是一張普普通通的伸縮枱,靠在另一邊牆。

四女年紀小小,已經可以彈五級鋼琴的歌曲,屋內放滿她的獎盃,他笑說女兒遺傳到他要求高的性格,「佢去比賽攞到亞軍,就唔開心,影相都唔想影,因為覺得自己係冠軍。」女兒性格似足老豆,潘冬平是皇仁仔,也是差不多年年全級考第一,「有一年考第二,我好唔開心。」

不甘做阿二

孻女孻心肝,潘冬平面對這對小女兒,大教授也溶化了,自己要工作,又要出外公幹,幸好任研究人員的太太(右)可以「睇實」個家,照顧得井井有條。

只有三歲的么女,趁家姐彈琴時,一直在爸爸身邊團團轉,逗得他大樂,望着這對稚女,潘冬平帶點唏噓道:「每次個女參加鋼琴比賽,我又唔喺度。佢哋黐媽咪多啲,呢個都係犧牲。我要做嘢同埋成日要飛,參加學術會議,去年飛咗二十幾次,我個大仔其實好想我陪佢多啲。」

十六歲的大仔,和家姐弟弟住在同座另一個樓上單位,一到晚飯時候,就落樓和妹妹媽咪一同開餐,兩兄弟也在皇仁讀書,大仔對人較為敏感,有一天記者來拍攝,他有一點點愕然,坦言:「乜食飯都好影㗎咩?」在港大替潘冬平做研究助理的太太,忙着照顧兩名幼女之餘,也跟哥哥姐姐談起當天妹妹去看牙醫的趣事。

問潘生為何生五個咁多,他說自己喜歡大家庭,「我好鍾意小朋友,因為自己大家庭出身,都係五兄弟姊妹,感情好好。細佬(港大結直腸外科副教授潘冬松)本來想喺澳洲讀牙醫,我有份游說佢讀醫。我哋幾兄弟姊妹,如果有邊個買樓首期唔夠錢爭少少,其他幾個一定會夾錢幫佢。」

只是這代不同上一代,如何維繫一家人感情,難度相信比做大手術還難,他也同意,慨嘆太少時間陪伴他們,不過大女及兩個仔現時已可以自理了,不用他們擔心,大仔早前與同學齊齊「佔鐘」,潘就在臉書寫了一篇文章,譴責警方使用催淚彈,「我在澳洲悉尼 St. Vincent's Hospital做過醫生,當年醫院嗰區好多越南船民,均有幫派背景,經常互相打鬥,警方試過放催淚彈及開橡膠子彈對付,我間醫院接收過被子彈打過的傷者,有些好嚴重,唔係好似港府講得咁小事。」

早前一班醫學教授在報章刊登反佔中聯署聲明,他也沒有加入,認為政府才須為事件負責,「年輕人冇理想,唔熱血,咁就最悲哀!」

放假做私症

不過,也有人對潘冬平這種「正義感」不以為然,認為他只不過是典型「香港仔」一名,搵錢至上,矛頭直指他在港大做私症的表現。現時病人可以自行上網或循不同途徑找尋會做私症的公立醫院醫生,他坦言:「我唔否認我係外科部最多私家病人嘅一個,而家啲病人好識搵醫生,好多病人好信任我,點好意思拒絕呢?」

有些人卻不是這樣看,有傳他做私症的時間,超出規矩,連醫學院高層也有所聞。根據守則,教授每週只可用兩個上午或下午時間做私症,就是希望他們不要「公私不分」,記者問潘每週用幾多時間做私症,他一直都沒有正面回應,只說:「我有時放假都返醫院做,用自己私人時間做。」

不過,做一個肝瘤切除手術,還要醫院護士及醫生、麻醉師的協助及配合,是成隊人一齊做,要其他人陪你放假做私症,而且沒有額外收入(唯獨教授才有),這又是否公道?潘冬平就認為現在後生一輩的醫生對病人關心不足,「公立醫院的私家服務有一定困難,唔多唔少會影響公立病人,其他人覺得自己係 HA(醫管局)員工,唔覺得要去服務私家病人。」

潘冬平的外父做貿易生意,送他名錶是因為覺得女婿是大教授,要成日見人,一定要有一隻體面的錶配襯才可以。

作為父親,他覺得自己給小孩的時間太少,連四女參加鋼琴比賽,他都無法參與,總會有點遺憾。

點解仲要怨

潘冬平每天都堅持一家人齊齊整整食飯,有時為了遷就潘的工作時間,成家人要等到九點先開飯。

他多次強調,病人很多都是經轉介找他,他感到很榮幸,反而不理解其他團隊成員何以不肯多些付出,還要埋怨,「通常一個癌症手術由朝早做到下午三點,外科醫生都好想做多個,但做多個就去到八點,姑娘同其他科醫生就會話唔夠人手。肝癌門診有時睇到七、八點,姑娘又好多怨氣,成日同我投訴,咁我話啲病人多,佢哋做完手術後都要來覆診。」但 HA員工要額外再處理私症,又沒有額外支薪,當然是心不甘、情不願。

記者曾找潘在港大的同事,問他們對潘有何意見,大都不願多講,一些已離開港大的醫生,就說聽聞他做私症的事,覺得濫用政府資源,包括醫護人員、手術室及儀器等等。連潘也承認,自己人緣不好,不懂管人。記者採訪當日,他在早上正替一名來自東莞的病人進行胰臟頭切除手術,屬於私家症,攝記入手術室拍攝,不少同組人員當場黑面,原來,潘冬平事前沒有通知手術團隊成員,場面尷尬。

盧寵茂封頂

被貫以私症王之名,從私症所得的收入當然也不少,有傳他去年私症收入高達一千萬,亦有傳為一千五百萬,甚至一千七、八百萬,較其三百萬年薪多幾倍,記者向他求證,他說:「邊有咁多?」但又不願講幾多。潘冬平的頂頭老細、港大外科系系主任盧寵茂,最近就下了一條新命令,要求各教授的私症收入,不得高於其年薪,予人以警示之感。

提起盧寵茂,潘冬平就很大反應。有傳言港大外科一山不能藏二虎,有盧寵茂,就不會有潘冬平,盧對私症落閘的做法是他意興闌珊離開港大的主因,潘冬平說不感意外:「因為我要求高,好多同事覺得我唔服盧寵茂,但我係服佢嘅。我同佢都係皇仁師兄弟,佢高我四班,佢係考第一,我又係考第一,每年排住隊上台攞獎,關係絕對無問題。大家雖然都係肝膽胰外科,但大家研究領域唔同。」

盧、潘都是皇仁尖子,但論知名度,卻是天壤之別,談起盧寵茂的強項肝臟移植,潘冬平的語氣總有少少「酸」味,「佢哋移植係做得好,好多媒體報導,政府咪重視唔敢怠慢囉,佢哋得到好多資源。」之後就提到自己的「苦況」,「我向政府申請做研究,三年經費得一百萬,同人哋(即肝移植)差好遠!而家做一個好嘅研究要好多錢,一百萬?請一個研究人員,買少少儀器同電腦程式,已經用完。」

跟住再呻:「我哋負責替病人做手術切腫瘤,係幫病人延長兩年生命,係冇你咁犀利(指接受肝移植病人可活更長時間),但都係生命,唔係做移植先幫到病人,唔同病有唔同醫法,醫學不斷進步,可能病人活多一年,到時有新嘅藥出現,可以醫得好呢。」

有傳言指潘冬平離開是因為「一山不能藏二虎」,有港大外科學系系主任盧寵茂在,他就不能發圍,但潘指二人沒有嫌隙,笑言自己遞辭職信時,還與盧來個擁抱,說是盡顯「 QC(皇仁書院)精神」中的「 Brotherhood(兄弟情)」。

今年四月潘冬平發布了新肝癌治療方法「分階段分肝切除術( ALPPS)」,原來若病人腫瘤生於肝的右邊,通常無法切除,因為右肝佔肝面積六成以上,切除就無法維持生命,新技術就是先結紮右肝靜脈,養大左肝,令其生長至足夠可以維持生命,才切除右肝腫瘤。

(《蘋果日報》圖片)

難為了師兄

潘冬平帶着醫學生巡肝膽胰專科病房並用心講解,但他指現在的年輕一輩不如他以前這麼勤力了。

他又不忿近年研發的新技術「分階段分肝切除術」( ALPPS),得不到醫院部門配合,因為手術完成後一星期,病人須電腦掃描,以決定如何做下一次手術,十分關鍵,「我已經搵咗喺瑪麗做放射科醫生嘅皇仁師兄幫手,佢話可以用工餘時間幫我做,但做咗兩次後俾主管發現咗,話唔做得,會搞壞規矩。但呢個對瑪麗對香港,甚至對醫學上都係一個新嘅治療。」問他既然對病人這麼重要,為何不與盧寵茂商量,他卻說這事與盧無關。

時代不同,他也有恨鐵不成鋼之感,「下屬心態都唔同咗,冇我哋後生嗰時咁努力,我以前用好多放假時間,寫論文寫到好夜,呢一代去到兩三點都係玩 facebook。我而家下面幾個助理教授,都係冇興趣做基礎研究,好弊。」

「好多同事話,我走咗對大學真係好大損失,國際上嘅地位可能會跌咗好多。」他豪言。

潘冬平簡歷

潘冬平主力研究治療肝癌的技術,屢有建樹,採訪當天他正為一個來自東莞的病人進行切除胰臟頭手術。

1965年:香港出世,有五兄弟姊妹,中學就讀皇仁書院

1989年: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畢業

1998年:取得香港醫學專科學院外科院士資格,為香港大學外科學系聘為助理教授

2001年:升為副教授,並首先引進射頻消融治療肝癌

2006年:升為外科正教授

2007年:研究出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 VEGF)刺激肝癌腫瘤血管生長的關鍵作用,促成肝癌第一種有效標靶治療( Sorafenib)的出現。

2011年:升為講座教授,成為外科學系最年輕講座教授

2013年:進行了全港首個分階段分肝切除術治療肝癌

2014年:發表研究,指各種肝癌治療方法可增加五年存活率達五成

現為香港大學及瑪麗醫院肝膽胰外科主任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