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

1946年來8、9月首次冇風打 力場作怪?





其他影片:>>






左為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衛星圖片;右為天文台路徑圖合成

自7月初迎來「弱雞」八號波後,本港已超過兩個半月「冇風打」;天文台曾預測今年有3至6個風暴殺入香港500公里內,惟風季過了一半、今年首9個月只有2個風暴進入此範圍,分別是帶來弱雞八號波的颱風「蓮花」以及近日登陸台灣和福建但沒掛波的超強颱風「杜鵑」。《蘋果》翻查天文台掛波紀錄,發現自1946年以來,天文台從未試過8、9月均沒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亦即是69年以來首次「零掛波」。天文台回覆《蘋果》查詢時確認此罕見情況,並相信與今年的厄爾尼諾現象有關。

本港8、9月向來是打風旺季,天文台指1961至2010年間,8、9月平均各有多於1個熱帶氣旋影響香港或進入香港500公里內。《蘋果》亦翻查天文台由1960年至2015年9月的掛波紀錄,發現有掛波的8月,比率高達79%,9月更達88%,至於8、9月皆掛波的比率亦有68%,惟今年則破紀錄「零掛波」,是自1946年以來首次。

天文台科學主任楊威龍承認,今年8、9月的確較少熱帶氣旋在南海形成,或在西北太平洋形成後進入南海,原因之一是今年有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是指赤道太平洋東部海水進入變暖周期,令熱帶氣旋在西北太平洋偏東的位置形成,並提早轉北趨向日本一帶,較少進入南海。美國氣象部門早前指今年厄爾尼諾或是65年來最強。

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接受《蘋果》查詢時亦指,引導熱帶氣旋移動的副熱帶高壓脊今年位置偏東和偏弱,令不少西北太平洋風暴在台灣之東已轉向北移,而不入南海。

以往每年亦有數個「南海產」風暴影響華南,惟今年只有1個。楊威龍解釋,因南海今年8、9月的西南氣流偏弱,水氣輸送和對流活動減少,令南海較難形成風暴。至於西南氣流偏弱,是否與今年有超強厄爾尼諾有關?楊威龍則指原因仍有待研究。

天文台在8月底曾修訂今年進入香港500公里內的風暴數目預測,由4至7個減至3至6個,惟風季過了一半、今年首9個月只有2個熱帶氣旋進入香港500公里內,還要多1個才達目標下限。楊威龍指,本港試過12月仍掛波,認為風季尚有2個月,難言今年餘下時間已沒有風暴來襲,故天文台維持今年至少有3個風暴進入香港500公里內的預測。

資料顯示,今年首9個月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共有19個熱帶氣旋,但當中只有4個影響華南,包括在6月下旬吹襲海南、僅掛一號波的熱帶風暴鯨魚,7月初為本港帶來弱雞八號波的颱風「蓮花」,以及分別在8月初和9月尾同樣登陸台灣和福建、但沒發波的超強颱風「蘇迪羅」和「杜鵑」。單看8、9月,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共有9個熱帶氣旋,但只有2個影響華南。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