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16年7月31日 星期日

我城我區:我城我區:百載七約風水井 大埔街坊守護神 __,

風水井多年以來都是大埔街坊的守護神。今時今日擰開水龍頭就有源源不絕的食水供應,大家毋須擔心缺水問題。不過,以往資源短缺,居民只能建造水井取水。時移世易,大家不再倚賴傳統取水方法,但香港多處仍然遺下不少古老水井,位於大埔的七約風水井為其中之一。它不但見證着大埔的變遷,更擔當保佑大埔居民的角色。「以前啲人用嚟打水,攞啲水嚟用,依家歷史太過耐,係風水井,我哋叫佢做古井。鄉事會嗰班人有個日子拜神,都係想身 ...


風水井多年以來都是大埔街坊的守護神。

今時今日擰開水龍頭就有源源不絕的食水供應,大家毋須擔心缺水問題。不過,以往資源短缺,居民只能建造水井取水。時移世易,大家不再倚賴傳統取水方法,但香港多處仍然遺下不少古老水井,位於大埔的七約風水井為其中之一。它不但見證着大埔的變遷,更擔當保佑大埔居民的角色。

「以前啲人用嚟打水,攞啲水嚟用,依家歷史太過耐,係風水井,我哋叫佢做古井。鄉事會嗰班人有個日子拜神,都係想身體健康。」由細到大都於大埔居住的徐伯伯指,自己當年年紀尚幼,未曾於七約風水井打水,不過古井是大埔其中一個具代表性的歷史遺迹。

位於大埔富善街與崇德街側的七約風水井,毫不起眼,隱藏於商戶旁,年輕的街坊對水井來源均摸不着頭腦。不過,此井卻曾經是大埔區的生命泉源,當年更見證「太和市」的成立。最近有網民將水井拍攝放上網,不少人對這風水井背後都甚為好奇,結果令其再次紅起來。

水井外的石碑指,大埔原名「大步」,又謂「大埗」。晚清末葉,因為原有墟市的居民反對其他人加入,其他地區的居民組成「七約」,即今日泰享、林村、翕和、集合(沙螺洞)、樟樹灘、汀角及粉嶺,並得到文、馬兩姓祖堂及鄉彥撥地於現今富善街籌建新墟,名為「太和市」。同時,興建文武廟、設農作物擺賣場,更興建廣福大橋,以利商民往來,促進地方發展。

當年為解決食水問題,七約居民就於上址建造水井。石碑指水井「井水甘洌、水源豐沛,終年不竭」,當時更立祀井神,並指水井為風水井。現時,七約風水井已功成身退。雖然仍可取水,不過已上鎖,由大埔七約鄉公所打理。

大埔七約鄉公所主席梁官華指,七約風水井歷史悠久,逾120年歷史,與太和市一同成立。「以前無自來水,就整個井畀啲商戶同附近啲街坊用,而家啲水仲好靚架。」今時今日,大埔墟的商戶及居民不再依賴水井,不過大時大節,仍然會到場拜祭。


來源 source: http://hk.on.cc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