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14年4月10日 星期四

[壹週刊 1257] 百萬收視率 網絡紅人潮拍時代 M1,




廿二歲的熊仔頭和史迪仔在網絡世界翻起新浪潮,他們上位之道,全靠轉數快,懂得製造話題,成功引發幾十萬網民共鳴。

壹號專題

百萬收視率 網絡紅人潮拍時代

想當年,我們一起追過「電視汁」撈飯的日子,每晚校準時間擔櫈仔坐在電視機前,但隨著電視劇集粗製濫造,是是但但出街,有誠意的電視台不獲發牌,追劇的熱情由平面電視轉向網絡。

如今網絡成為媒體的戰場,單單上星期播放一段由甘草演員盧宛茵主演,名為「公屋、居屋、私樓」的短片,上載短短一星期已超過四十萬點擊率,觀眾人數分分鐘仲多過 TVB Mytv播放中的劇集。

山寨廠形式的個人網絡製作熱潮,今日已一發不可收拾,去年 YouTube公布十大最多網民訂閱的頻道,除了《蘋果日報》等大媒體外,其餘一半都是家庭式小本製作,一個人一腳踢,自編自導自演,但閒閒哋坐擁有廿多萬固定訂戶,一段短片便近百萬收視率,傳統媒體拍馬都追不上。

網絡這個戰場,由一批雜牌青年軍主打,本刊專訪多個網絡紅人,他們分別是宅男「觀音兵」、加拿大被裁員的香港仔和網上發表歌曲的新進創作歌手等,本身籍籍無名,全憑網絡一夜爆紅。

這批網絡紅人更寸爆傳統媒體,有受訪者指「多年不看報紙、報紙用來墊煲底」,「 TVB劇集反智」。無他,網絡紅人正因夠寸,題材引起共鳴,才成功爭取大批網民支持。

Case 1:笠頭孖寶

笠頭孖寶紅了,得到製作公司青睞,上星期找他們合作拍攝網絡短片。

網名: fhproduction

254597訂戶

15595479總瀏覽量

短片數量: 22

成立時間: 2012年

Facebook:118837likes

網絡資訊爆發,就連本刊七十後副老總與記者開會,也說要靠網上短片才能知道後生仔的心聲,「我都係透過 YouTube短片,先知 Asso仔(副學士)的心態」,原來網絡短片悄悄地打通不同年齡層的任督二脈,可見功力非淺。

訪問幾位在港的網絡紅人,都有一個共通點,他們豪言壯語說學歷不重要,讀書只是敷衍父母,其中引起高登網友熱話的「熊仔頭」大膽說:「香港的教育制度,大部分考記憶,沙紙(證書)不是太有用,其他才能也很重要。」

如果在十年前,肯定會被人話「生嚿叉燒好過生你」,但這些「叉燒」,憑著簡單攝影架生,離奇地在網絡開闢一片天地,更與傳統媒體打擂台。

打著「年輕人出品,永遠堅持香港製造,希望香港人明白九十後都有自己的夢想」的笠頭孖寶,兩個九十後自小學相識,兩年前忽發奇想拍短片,上載到 YouTube,二人戴著「熊仔頭」和「史迪仔」的頭套,不透露真實身份,沒有廠景,全程在熊仔頭的屋企拍攝。

爆紅三條片

《男人有話兒 3》︰描寫兩性關係,港女要求多多,最愛命令男友猜女兒家的心事,男友估不中反被責罵,共九十多萬收視。

《我在香港當兵的日子》:所謂兵,是指觀音兵,當他們遇著心儀的「娘娘」,便會心甘命抵花錢和精神追女仔,近八十萬收視。

《我在香港讀書的日子》︰描述副學士不被社會認受,但卻為了交學費欠下一身債,七十五萬收視。

家庭式攝影

笠頭孖寶找同學杜小喬演繹乞人憎的港女,反高潮地成為高登網友的女神。

在城市大學讀二年級的熊仔頭說:「與史迪仔一樣,覺得返學很沉悶,於是在 YouTube開設頻道,現在不拍片將來肯定會後悔,就算失敗也無所謂啦,起碼人生不會悶。」

二人使用家庭式攝影機,在鏡頭前無厘頭講宅男各種感情煩惱、讀書苦事、又嬉笑怒罵替香港電視打抱不平,每段短片約十分鐘,低成本製作卻離奇爆紅,當中《我在香港當兵的日子》、《男人有話兒》,點擊率超過九十萬,連帶劇中專演港女角色的杜小喬也被捧紅,被網民捧為「高登娘娘」。

短片引發學生的共鳴,其實也是他們的心聲,熊仔頭說:「看 YouTube多數是得閒的人,普遍學生最得閒,碰巧我寫的東西是圍繞學生的年齡層,例如我寫追女仔的題材,是因為普遍文化是港女愛『收兵』,我也有幾年的當兵資歷。」

雖說紅爆網絡,二人對攝影機非常警戒,全程笠著頭套接受採訪。現在紅了,與他們合作的製作公司更千叮萬囑記者不要公開外貌,未免又要威又要戴頭盔,熊仔頭解釋說不想被高登網民起底,費事麻煩,而網民又的確對他們的廬山真面目議論紛紛,「係咪毒男樣?」、「看來是電車男的朋友。」

訪問期間天氣悶熱,他們除下頭套抹汗,記者終於窺見二人的樣貌,樣子極平凡,他們曾嘲笑 TVB人才凋零「我想睇靚仔靚女㗎!」記者終於明白為何他們死忍頭套焗住,也要戴著頭套拍攝。

劇情老土

其實後生仔的世界也不一定只有愛情,對電視霸權的態度,也和你我一樣感到氣憤,香港電視去年不獲政府發牌,笠頭孖寶即發功拍攝《 HKTV幾時發牌》,借勢幽 TVB一默, YouTube衝破五十萬點擊率。

愛之深責之切,只因他們的童年是與 TVB長大,史迪仔說︰「 TVB劇情很單一,我六、七歲小時候與婆婆看的劇集,跟現在一樣,不過 TVB有新趨勢,很喜歡編寫中年的三角戀,很反智!

「看電視應該看靚女靚仔的,例如講鮑魚那套電視劇(《溏心風暴》),中年又皺皮,三個主角歲數總和超過二百歲,仲玩這個橋段!」

連珠發炮轟 TVB,他們順勢燒埋印刷媒體。熊仔頭寸爆︰「其實我一兩年沒有看報紙了,因為報紙只是鋪枱的工具。」

還是史迪仔來得坦白︰「看報紙很辛苦,你明不明白?字細小又多又密,怎能看完?若我能看完一份報紙,我不會弄成現在的樣子,我入咗香港大學了。」

不喜歡讀書

網上創意多多,但他們卻不喜歡讀書的框架,熊仔頭無奈說:「我不喜歡讀書,但我為了拿一張沙紙(證書),向父母交代,一面要完成學業,一面要抽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史迪仔說:「我讀公開大學,其實我不知道這是否真正的大學,會考後讀副學士和高級文憑,我發現兩樣東西很呃錢,讀兩三年已花了十多萬,將來我應該經營類似的東西賺錢,一定發達!」

他們想成為 YouTube界的周星馳,無厘頭又能諷刺社會現象,熊仔頭說︰「網上平台可以讓我有機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讓我拍片和發聲,希望觀眾會欣賞我們的作品,但若果沒有網上平台,機會便很少,只能發明星夢。」事實上有了名氣後,已有製作公司向他們招手合作拍片,笠頭孖寶也一步一步向理想進發。

Case 2: Ming仔

四年前 Ming仔賣掉加拿大的汽車,將一萬多元港紙換成眼前的 macbook pro,「我在港從零開始,全靠這部電腦,我才能被網民認識。」

網名: mingjai14

198118訂戶

25707776總瀏覽量

短片數量: 67

成立日期:二○一○年四月

Facebook: 228040 likes

現年三十歲在加拿大長大的 Ming仔,憑著短片《三十年後的世界》獲得近一百八十萬點擊率,短片描述蘋果的科技產品將會進入人類日常生活, iPad變成平底煎鑊炒蛋、 iPhone亦可點火抽煙,概念在網上大受歡迎。至於另一套輕鬆小品《剩下愛作戰外傳》,擺明二次創作 TVB的《盛女愛作戰》,同樣大受歡迎,獲得超過八十萬的點擊率。他的題材都是無無聊聊,但都是港人的切身話題。

爆紅三條片

《三十年後的世界》:幻想蘋果產品在三十年後,會主導香港的日常生活, iPhone演變成火機點煙, iPad可煎蛋炒餸,收視一百八十八萬。

《每天自戀多一些》:明寸 MK仔的髮型老土,簡稱為「飛輪海頭」,成功掀起網民熱話,收視一百五十多萬。

《剩女愛作戰外傳》:擺明二次創作 TVB的《盛女愛作戰》,輕鬆又搞笑,吸引八十多萬收視率。

廣告平衡

Ming仔走紅後,搵錢機會滾滾來,上月有旅遊網站邀請他和另一網上紅人到日本,拍攝旅遊節目。

四年前 Ming仔被加拿大多倫多的電視台遣散,隻身回港發展網絡事業,他說:「香港的主流媒體,不是你想入就入,但是 YouTube就可以。尤其是我回港後一個本地朋友也沒有,沒有一個人可以幫我入行,我現在所有工作機會是因為透過 YouTube而得來的。」

但記者見他在網絡走紅後,多了廣告商向他招手。問他廣告商有否要求在他的原創節目加入品牌,或者其他要求多多,搞得不好隨時變成 May姐硬銷雞汁的翻版。

他承認確有限制,而且更違背網絡文化。「我寫稿給他們看的時候,廣告商說『這個是粗口,不能出街』我回應說︰『頂字也不行?頂字是粗口嗎?』這裡是網上平台,網上平台就是可以天馬行空,沒有拘束的地方,但客戶卻增加框架,是什麼道理啊?」 Ming仔說。

有了這次經驗, Ming仔說不接受自己的創作充滿植入式廣告,他說:「每一次接觸客戶,我會先此聲明預留八十巴仙的創作空間,二十巴仙可以是表達商業的訊息。」

電視 VS網絡

網絡短片與電視節目,兩者是敵是友? Ming仔的看法是:「有一些媒體不承認網上平台的創作者,認為我們是『卡啦蘇』,覺得我們不專業,經常話『睇佢玩得幾耐啦,做乜要同佢哋合作呢?』總之不斷抵制,覺得網上平台係一個威脅。」

Ming仔指現時台灣的網絡紅人,尚能與電視台充分合作,「其實香港比其他地方落後,在台灣,發片者在網上受歡迎,會被轉而邀請上電視綜藝節目。好像台灣有個叫『鯰魚哥』,很受歡迎的,他又拍電影,有 talent自然有機會發展,但是香港則較難和保守,肥水不流別人田的心態,係都唔益你,這是香港的弊病。」

本來電視和網絡也可共存,香港電視的劇集在 YouTube點擊率非常高,但 Ming仔一語道破天機:「政府口口聲聲講鼓勵創意工業,但又不發牌給 HKTV,其實政府是呃人,根本抹殺創意工業。」他說好在還有網絡自由自在,也造就他們的興起。

Ming仔在加拿大主修經濟學系,他○六年暑假回港在永隆銀行當實習生,但現在他還未畢業,膽粗粗靠拍短片維生。

Ming仔將靈感寫在拍紙簿,他笑說圖畫簡陋,字體潦草,旁人難以偷橋。

Case 3:少女創作歌手

為圓歌手夢,周楚詩搏到盡,拍片放上網之餘,又在天星碼頭街頭表演。

名稱:周楚詩

15120訂戶

518151總瀏覽量

短片數量: 34

成立日期:二○一三年四月

Facebook: 22441 likes

穿上吊帶背心捧著結他,周楚詩如時下妙齡少女喜愛自拍,吸引萬千宅男。

堅持自己是「一位愛音樂的香港女孩」的周楚詩,二十二歲的她以創作歌手出道,沒有大型經理人公司支持,沒有《勁歌金曲》替她播歌,開首她只在旺角行人專用區和尖沙咀天星碼頭街頭表演,直至她半年前放了一首《愛很難明白》的原創歌曲在 YouTube,於是便受到網民的認識,點擊率也破十萬大關。

訪問當天,楚詩依舊在尖沙咀拿著結他表演,網民 Kelvin專程捧場:「我喺網上看過她的影片,其實她的聲底很好,又能自彈自唱。如果上無綫《勁歌金曲》有很多限制,反而 YouTube可將個人的作品發表。」

在網上播放歌曲,經濟又快捷,楚詩也說:「網絡平台的宣傳門檻低,接觸觀眾途徑多了,有更多音樂人將音樂放在網上。」

網絡音樂化

周楚詩在中環蘭桂坊表演,白花油王子(右一)及好友鄧浩光(右三)駐足觀賞。

她認為現時樂壇的模式漸趨網絡化,她說:「做音樂不一定要正式出道,不一定是專業的音樂人才能玩音樂,網上平台可以給予機會將自己的音樂分享,讓更多人在這個平台認識我。」

在網絡成名,收穫豐富嗎?她微笑說:「其實收入跟以前差不多,不能單靠 YouTube賺錢,但多人認識我後,工作機會多了,有人找我唱 demo、表演,我可以照顧自己,雖然收入萬餘元,跟普通打工仔差不多,但我打的是音樂這份工。」

楚詩中五畢業後在職場兜兜轉轉,她透過網絡找到自己的理想,「我畢業後做了很多工作,美容業、航空業、酒店業、文書,甚至飲食業,真正投身音樂是這一大半年的事,能夠追尋夢想得來不易。」

網絡世界旺丁唔旺財?

網絡紅人均異口同聲說,若製作網絡短片,單靠 YouTube的廣告收入根本難以維生。熊仔頭說:「每一千個瀏覽數目,才得八毫子美金。」一百萬的點擊率才有港幣六千多元的收入,僅僅夠買一部錄影機。

但畢竟 YouTube捧紅他們, Ming仔也表示客戶如主題樂園和手提電話因此找他合作, Ming仔不願透露每月收入,但他說:「我從加拿大回來香港,身上只夠買一部 macbook pro,但我現在有能力,租用約一萬元的工作室,將來亦會增聘人手,最重要有家用俾阿媽。」

拍攝網絡短片看似「冇肉食」,但製作公司「 Sunny Idea」看準網絡放片的商機,半年前成立拍攝隊伍,替網絡紅人和藝人製作網上節目,公司負責人黃文表示:「其實網上節目都可以拍得好 pro。」

黃文投資六位數字,預計三年才回本賺錢,「其實歐美已經很流行網上節目,香港落後了四至五年,所以香港的網絡世界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市場。」

但他也指出現時網上廣告收益不太大,「廣告商始終喜愛投放在電視台,其實傳統媒體不會死,不過我發展網絡節目,希望捧紅 YouTuber,將來開拓代言商機,這樣便可增加收入。」

Sunny Idea以「製造茶餘飯後話題」和「輕鬆開心」為主,例如近期播放真人 show節目,藝人唐寧在茶餐廳打工兼洗廁所,此外又播放針對年輕人市場的節目,如專門解構波鞋的《香港腳》。

香港將於三十三年後毀滅

網絡成為新進導演的試金石,導演吳兆麟憑《香港將於三十三年後毀滅》,大受網民歡迎。

還記得吳兆麟的,相信沒幾多個,但提起《香港將於三十三年後毀滅》,或許能勾起你一點印象。

該片上月初在 YouTube及 Facebook發布,一日內神速爆紅。

身兼導演及編劇的吳兆麟,指短片去年十二月已在香港青年協會 M21網站發布,但因宣傳不足,沒幾個人看過。

直至上月三日,吳把短片上載到 YouTube,再在 Facebook分享,並附上一句「『要不是大陸,香港早就完蛋了』我們可不是這樣認為」,當時正值反蝗高峰期。

吳表示︰「擺 YouTube、 Facebook唔使錢,係最直接、最容易去 sell一樣嘢嘅途徑。通常唔係我哋推,係一啲坐擁好多 fans數量、關注人數好大(的網絡媒體),佢一推就幾何級數咁上。」雖被稱為網絡紅人,但吳並不雀躍,因他深明富政治色彩的題材,難以打入商業市場搵真銀。

一一年,吳與同樣愛電影的朋友,合組獨立創作團體 G.V.A. Creative,拍攝了多齣含反中共意味的短片,其中較出名的是《關公大戰外星人》。該片紅遍網絡後,有電影投資者找上門,勸他們改劇本,去除政治元素,方有機會拍成長片。吳不忿地回憶說︰「明喇、明喇,一係就做契弟,如果想有志氣,就捱窮啦。」

吳指從商業角度看,他們的作品擺明反中共,現今人人北上搵食,沒人會冒險投資。

儘管短片最終只能放上網或參加海外影展,能拍成長片的機會很微,但吳仍堅持把政治訊息投入創作內,認為終有一天,有人會被作品感動,願意投資拍成長片,原汁原味地在大銀幕播放。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