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國英認為,環球股市今季依次序的表現排名應為港股、美股、日股和歐股。
隨着人工智能(AI)在全球各地成為主流技術,包括「美股七雄」等美國科網巨頭,乃至內地一眾科網企業近期均加大力度發展AI業務。港股今年表現強勢就不在話下,外圍市場譬如美股、日股等更屢創新高。踏入第四季,10月傳統上也有「股災月」的陰影,環球主要金融市場能否承先啟後,延續升勢,抑或會高處不勝寒,啟動調整?東網找來黃國英資產管理創始人黃國英(英Sir)與大家分析港股、美股、A股乃至日歐股市等前景,讓大家洞悉市場脈搏,掌握投資機遇!
英Sir認為,環球股市今季依次序的表現排名應為港股、美股、日股和歐股。聚焦港股,他指大框架是放諸「AI基建」和「情緒價值」兩大概念之上,從而抗衡產能過剩的問題,所以估計「港股個底唔會好衰」。
他解釋,觀乎對上一次大市回調由阿里巴巴(09988)、京東集團(09618)、美團(03690)等領跌,惟今次回調的卻是友邦保險(01299)、建設銀行(00939)等金融股,所以市況相對地較有底氣。
他又分析指,外資乃港股今輪衝高向上的「助燃劑」,因這批以投資中資科網股為主,與中資資金涉獵醫藥、新消費、高息國企股的取態不同,所以隨着外資參與度提高,內地科網股表現回勇是理所當然。不過,他提及,回顧去年十一假期過後,「北水」輾轉開始沽爆港股,所以要慎防今年也發生類似情況,這點不得不防。
倉位方面,他指現時港股倉位仍較美股多,其中又以騰訊控股(00700)相對重倉,雖則AI基建成為全球股市焦點議題,但論變現能力,AI應用才是支柱,而騰訊畢竟是全球穩陣的AI應用企業,其用戶黏性高之餘、場景也夠多元化,加上以估值角度看騰訊並不昂貴,所以是重點持倉的原因。
被問到科企發債會否影響業務前景,他則指這個是必然做法,惟由於債券在現今市場開始遭受市場冷落,所以科企發債若然不附帶一些兌換條件,吸引力自不然較低。不過整體而言,他指中美科企的手頭現金和現金流仍然強勁,所以這批公司就算「抽水」,對其自身的影響仍然較細。
轉看美股前景,他指與港股出現一樣情況,牽涉AI基建的板塊出現大牛市,惟與人類消費有關的卻陷入熊市,表現兩極分化;在減息之下,部分與實體經濟有關的企業或迎來曙光。
說到「美股七雄」前景,他指英偉達(Nvidia)較有睇頭,預料其股價還有創新高的可能,原因是行政總裁黃仁勳最新提及,公司會轉向發展數據中心,並非單純只提供晶片,亦會提高數據中心的性能,所以是值得期盼。不過,他認為由AI概念衍生出來的核電股、量子概念股第四季走勢無從稽考,因為其股價已經行先過基本面。
至於日股和歐股,英Sir則指近期當地的半導體板塊有所回勇,料三菱重工同樣具備核電股元素,可看高一線;歐股方面,他稱多國的國防開支政策陸續執行下,以國防股和銀行秤先。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hk.on.cc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