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25年10月19日 星期日

等待果陀|林家棟為對白鑽研英法版本 BabyJohn︰佢係癲癲地 #Angelababy #Baby #BabyJohn #林家棟 #蔡瀚億

影帝林家棟首次接演正劇舞台劇《等待果陀》(WatingforGodot),將於12月正式公演。由鄧樹榮執導,林家棟、朱栢謙、蔡瀚億(BabyJohn) ...




影帝林家棟首次接演正劇舞台劇《等待果陀》(Wating for Godot),將於12月正式公演。由鄧樹榮執導,林家棟、朱栢謙、蔡瀚億(BabyJohn)及倪秉郎主演。該劇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愛爾蘭劇作家及小說家森緲貝克特(Samuel Beckett)撰寫,1954年於德國慕尼黑首度公演。現今問世70年,再次以廣東話演繹,而作為演員的家棟,就對當中的對白充滿好奇,不停鑽研,希望將最原汁原味的解讀帶給香港觀眾。

鳴謝場地︰AVOCA

《等待果陀》主創左起BabyJohn、朱栢謙、導演鄧樹榮、倪秉郎、林家棟。(葉志明 攝)


跟對白的執著

早前,四位演員連同導演鄧樹榮接受《香港01》訪問,今次是林家棟首演正劇舞台劇,是半個初哥,到底甚麼驅使影帝都想再次踏上舞台?林家棟︰「畀自己一個機會試下,認識導演十幾年一直都想合作,是時候試一試,不要局限自己。」朱栢謙坦言跟家棟合作好舒服,因為他會「攬」晒所有工作上身,待大家專心去做演出部分。「有他在身邊,你要更加努力,他不是舞台劇演員出身,的確帶來一股新氣象,最有趣是他喜歡追問,是不是他的對白都會追問,是對的,是應該去問的,我都會秉持這個做法。」

林家棟︰「畀自己一個機會試下,認識導演十幾年一直都想合作,是時候試一試,不要局限自己。」(葉志明 攝)


訪問當日未正式綵排,幾位都坦言期待。(葉志明 攝)


此刻導演鄧樹榮也有分享︰「家棟對廣東話的感覺好準確,可能拍電影關係,電影鏡頭不多,時間有限,講對白沒有舞台劇這麼多,在短時間內要表達想講的,首要掌握到語言那份質感,這對個劇本好有幫助。如何將一個法文劇本繹成英文後再變成廣東話,當中不失地道又不會淪為市井,這份感覺好重要。」

導演鄧樹榮覺得家棟對廣東話的感覺好準確,可能跟拍電影有關。「電影鏡頭不多,時間有限,講對白沒有舞台劇這麼多,在短時間內要表達想講的,首要掌握到語言那份質感,這對個劇本好有幫助。」(葉志明 攝)


林家棟︰不理智但不代表冇目的

林家棟自認是麻煩,喜歡發問,但他的發問是源於要徹底理解每句對白,他甚至拿出法文及英文版對白來尋根究底。林家棟︰「我初初都有理解錯,後來逐句逐句發掘,終於明白當中的潛台辭,點解會這樣講?就算是一個精神失常的人,不理智但不代表冇目的,要找出他的目的。諾貝爾不是亂頒的。我們要面向廣東話觀眾,如自己都不清晰就會出事,所以要搵得好盡。」

林家棟自認是麻煩,喜歡發問,但他的發問是源於要徹底理解每句對白,他甚至拿出法文及英文版對白來尋根究底。(葉志明 攝)


BabyJohn︰推動大家掘出自己最深處

對於「盡」,BabyJohn本身就是「可以去到幾盡」的代言,但面對家棟都會有氣餒時︰「跟家棟哥合作不會是壓力,我反而鍾意跟這種人合作,因為癲癲地,佢會推動到大家掘出自己最深的東西。你以為自己好勤力嗎?他比你更甚,他對台辭的執著,是當你覺得已經發掘得夠深時,一聽到他的見解後,就自覺原來未夠,是心服口服,這個過程好享受。」

BabyJohn︰「跟家棟哥合作不會是壓力,我反而鍾意跟這種人合作,因為癲癲地,佢會推動到大家掘出自己最深的東西。」(葉志明 攝)


倪秉郎︰8分鐘對白好迷茫

至於另一位演員倪秉郎,港台DJ出身,一直都有份與舞台劇演出,《等待果陀》該劇早在36年前演過,當時是演朱栢謙的角色,同一劇本是隔36年再以另一角度看,的確會有新發現。「當年沒太多想法,只覺得個角色是在等日子過,但現在年紀大了,好些對白都觸及自己深處。加上今次用另一角色的視角去看,感覺完全不同,思考出來的感受完全不同。」

《等待果陀》該劇早在36年前,倪秉郎有演過,當時是演朱栢謙的角色,同一劇本是隔36年再以另一角度看,的確會有新發現。(葉志明 攝)


而今次郎哥更要面對最大挑戰,全劇只有一段對白,但一說就是8分鐘。「8分鐘!冇標點符號,哈哈……多謝大家畀好多意見我,我自己起初都有點迷茫,但我深信迷茫是對的,就如中國導演賈章柯說︰『如果當日拍攝好暢順,哪一定是有些問題,冇經過思考。』如果冇迷茫就冇得追尋。」BabyJohn在劇中跟郎哥最多對手戲,正正是這樣,就叫大家特別留意︰「他全劇只有一段對白,而且要一口氣8分鐘講完,那麼他到底怎樣跟我交流呢?大家期待!」

家棟覺得做演員是一份追尋。「一個演員的表現,劇本佔7成,導演佔2成,靈魂就是你那最後的一成。」(葉志明 攝)


朱栢謙︰貌似好地道其實好審慎

朱栢謙都笑言講到對白,每粒字都逃不過家棟與導演的法眼。「今次貌似好地道的廣東話台詞,其實內裡好審慎處理,完全逃不過兩位法眼,他們可以在沒有離開原文原意下,帶出地道的口味,屬於香港獨特的呈現。」家棟補充這是享受做演員的追尋。「一個演員的表現,劇本佔7成,導演佔2成,靈魂就是你那最後的一成,你能否拿出來是最重要。不是記性好背好對白就有,為何要講這句對白,背後理由一定要好清楚,不清楚就去搵,搵個角色、作者的背景,點解要這樣講,每個人做每一件事都有動機,你今日點解訪問我,我點解接受你訪問,一定分析到。」雖然是做幕前工作,但如何去提升演出,對內創作的追求,就是提升的法門。

朱栢謙︰「今次貌似好地道的廣東話台詞,其實內裡好審慎處理,完全逃不過兩位法眼。」(葉志明 攝)


《等待果陀》將於12月12日至28日,假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上演,門票10月20日起於「撲飛POPTICKET」公開發售。(《等待果陀》海報)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hk01.com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