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燈飾「膠味濃」,粉嶺居民劣評如潮!蝴蝶加上玫瑰花盆形狀的燈飾,會令你想起甚麼節日或慶典?近日粉嶺港鐵站外沿百和路旁的行人路上蓋,被掛上一連串燈飾,但燈飾的設計及佈置令不少居民摸不着頭腦,有人更狠批燈飾造型「娘味四溢」如同「國產貨」,直言浪費金錢。到底燈飾出了甚麼問題,東網記者帶大家實地視察一番。
從粉嶺港鐵站往蓬瀛仙館方向出口步行,越過行人天橋後再沿百和路行走,抬頭一看你會發現行人路上蓋底掛滿了一串串的燈飾,當中蝴蝶形狀及玫瑰花盆般的燈飾,相隔數米梅花間竹地排列,延連近150米。此外,行人路上蓋還可見到有3個心形及2個大蝴蝶形狀燈飾,以及一個北區區議會標誌的綠色燈飾。
惟不少網民批評燈飾造型「核突」,有人更指燈飾設計充滿內地風味,「以為自己返咗羅湖」。記者現場近距離觀看,可見蝴蝶及玫瑰花盆形狀的燈飾分別由乳白色及透明的塑膠製成,與一串串的小燈泡一同懸掛,每日下午大約6時半太陽仍未下山便開燈,惟部分燈飾的電線外露,燈飾造型亦不太討好。
根據民政事務處向北區區議會提交的2016-17年度建議的區內節日慶祝及大型活動文件顯示,有關工程涉及3個慶典的燈飾佈置,包括北區賀回歸18周年、國慶66周年及主題燈飾等,共撥款70萬港元,除上述地點外,區內主要街道亦有燈飾佈置。
不少居民批評燈飾設計與現場格格不入,粉嶺居民徐先生認為,燈飾設計差劣,坦言「放工已經好攰,唔想仲要見到呢啲嘢。」而與其同行的曹小姐直言燈飾「唔靚」,希望燈飾早日拆走,並認為是浪費金錢,「寧願將啲錢捐咗畀消防。」而徐先生認為應更善用款項,例如增建區內體育設施及擴充圖書館等。
北區區議員陳惠達表示,該處燈飾為慶祝回歸等活動而設,屬上屆區議會討論項目,因過去曾有投訴指區內的大型燈飾使用簡體字,今年決定更改模式,改為能覆蓋較大範圍燈飾,「唔想淨係集中喺某幾條大路,希望分散喺唔同區域,加上呢啲行人上蓋都係用區議會資源起,咁做可以美化下區議會嘅設施。」
對於有居民不滿燈飾造型,陳表示一般而言區議會會議討論通過撥款後,便交由秘書處向公司招標,區議會不會再收到設計草圖,無法再作審核,但認為日後可加入此環節,讓一眾區議員可作最後把關。他又指,上址燈飾使用了較環保的LED燈,而且會長期擺放,不會用完即棄。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