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誕辰二百周年,中國向德國其家鄉贈送了中國人老祖宗銅像,引起一陣爭議。
西方的知識界喜歡馬克思。一些大學也舉辦了馬克思二百年影響力回顧,一切限於學術範圍。知識份子喜歡吹水,但他們很清楚,馬克思與列寧不同。
馬克思的學說雖然後來證實全盤失敗,但其追求貧富平等理想的一套,在二十一世紀全球化之下,貧富懸殊的現實中,還有點參考價值。
中國人大半世紀共產黨統治,一開口即以「馬列」並稱,言必稱「馬列主義」。西方即使左膠也將馬列分開,只尊崇馬不提列,因為馬克思只在理論上鼓吹或預測有一天無產階級會用革命手段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建立共產天堂。但馬克思沒有制訂一套行動綱領,叫各地的無產者造反。
但其後的列寧不同。列寧是將馬克思的藍圖付諸行動路線的人。也就是說馬克思充其量只是一名Talker。而且他的Talk預言英國曼徹斯特會是無產階級革命爆發地,也沒有預測。反而是列寧陰差陽錯,將馬克思主義引入俄國,在更貧窮的俄國搞事,將馬克思主義付諸實踐。
列寧比馬克思「創新」之處是:馬克思只講發動革命,不言其後,且革命之後還可以用民主議會的方式鞏固政權。另一個共產主義者伯恩斯坦就屬於這一派,主張溫和共融,與資本階級一起選舉議會代表。伯恩斯坦很有信心,認為無產階級可以通過在議會中建立大多數政府,實現共產社會。
若是照伯恩斯坦這條路走下去,則馬克思主義可以制衡共產主義自由市場帶來的貧窮,也可以建立某種社會福利,推進公義,這就是西方學者可以接受馬克思到這一步的原因。
然而列寧卻有所「創新」,不但主張暴力革命,而且革命成功後,抹殺其他知識份子黨派的生存空間,要建立所謂無產階級專政。
西方知識份子認為:馬克思主義「發展」至此開始變質,因為西方學者都讀過法國大革命的恐怖時代,知道革命的理想一旦在狂熱份子內實踐,必然是流血和迫害。歐洲的左翼到這一點還懂得懸崖勒馬,因此法國意大利的共產黨相對都浪漫溫和。
但列寧的「無產階級」專政,與遠東秦始皇的暴政基因結合就不同了。列寧兩大弟子、托洛斯基更激,主張建立無產階級專政之後還不行,政權雖然穩固,但要隔一段時間也來一次革命清洗,也就是「在無產階級專政之下不斷革命」。
托洛斯基僭建了「不斷革命」這部份,也啟迪了毛澤東,所謂文化大革命七八年就要搞一次,此所謂也。很奇怪,毛澤東明明是一名行動的托派份子,卻在三十年代的井崗山跟隨史太林清洗托派,消滅異己,令列寧和托洛司基那套與中國開國皇帝後,誅殺功臣完美結合。
史太林幹掉了托洛斯基,當然不講革命理想,只圖一人殘暴專權。如此花開兩朵,也很難說史太林比托氏更邪惡,不過是各有各壞。
馬克思主義「發展」到半世紀後這一代,可見早已慘不忍睹。但西方左翼學者很有偏見:他們卻肯定馬克思,但不准右翼的學者肯定史太林的人類學和人種優越論的知識,只批判希特拉。這就是西方左翼偏見之處。沒有馬克思主義,又豈會有後來的列寧毛澤東波爾布特?西方卻認為馬克思學說這條根還是有益健康的,只不過後來的接班人胡亂種植,結出了毒果。
西方左翼將馬克思和列寧分開,但不准納粹主義的思想和希特拉分割。其實兩者一樣的不堪,但西方學者不理會。
這就形成今日西方左膠泛濫、「右翼」長期遭打壓的理由。北歐更自稱將馬克思與人權自由結合,建成了烏托邦。此所以西方厚「馬」而貶「列」,對於毛澤東最終也認識了真面目。馬克思二百年,西方的左膠再猖獗,在認知的智商方面幸始終有一條底線,而向遠東處漸漸連這條底線也無。
馬克思二百年之後,這個三流的失意大鬍子文人,又豈會想到世界因為他的出生而釀成如此大災難?
只能怪馬克思的父親當年沒有做絕育手術。
來源 source: http://nextplus.nextmedia.com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