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img.hitttt.com/dd8_20250212/899303C_0d99b0783039abc3e4f16cb29272d287_285762fb-d3ba-42c5-829d-7e3d2ba0ec32_1024.jpg)
【胰臟癌/胃氣/腹脹/血糖飆升】血糖無故飆升可能是罹癌先兆。台灣一名婆婆經常進食後感到腹脹,此外並無其他不適。後來婆婆慢慢出現血糖無故飆升的症狀,但她卻從無糖尿病史,而直到她接受檢查後,發現竟是患上「最惡癌王」——胰臟癌。
最新影片:
台灣肝膽腸胃科醫生錢政弘在《TODAY健面聊》節目中分享胰臟癌病例,過往曾有一名婆婆來求醫,指自己長年受胃氣腹脹困擾,尤其是進食後就會整個腹部脹起來。為此她做了胃鏡檢查,當時並未有發現胃部或十二指腸有異樣,連帶做了腹部超聲波檢查,報告亦顯示一切正常。後來婆婆持續覆診追蹤情況,醫生發現她空腹血糖慢慢飆升至110、120,而過往從來沒有糖尿病史。加上婆婆體重沒有大變化,只是腹脹情況加劇。
錢政弘隨即為婆婆做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竟發現胰臟頭部的壺腹有腫瘤,且已經慢慢侵蝕到十二指腸,讓其變得比較狹窄,導致她經常出現腹脹、脹氣的不適感。
胰臟癌症狀|胰臟癌3大先兆
胰臟癌初期症狀不明顯,但身體一些變化可能是癌前先兆,不容忽視。錢政弘表示,胰臟癌很狡猾,有時會以腹脹的症狀表現。一般來說,大概有90%的胰臟癌病患都會出現血糖上升的症狀,而根據國外研究指出,血糖異常上升可能在確診胰臟癌前1年半已出現,因胰臟腫瘤會導致血糖飄忽不定。
此外,胰臟癌在診斷前可能會有體溫增加的情況,患者可能會出現長期低燒,甚至會出現脂肪棕化,即脂肪細胞被燃燒消耗掉;患者的膽固醇、三酸甘油酯會明顯下降。錢政弘強調,體內的膽固醇無故驟降並非好事,有可能是腫瘤影響脂肪吸收能力,隨後會出現皮下脂肪和肌肉慢慢被消耗,患者會變得明顯消瘦猶如「皮包骨」的狀態。
胰臟癌丨10大風險因素
根據本港醫院管理局資料,胰臟癌是入侵性強的癌症,由於在胰臟的惡性腫瘤生長緩慢,位置隱蔽,初期病徵並不明顯,即使定期每年接受身體檢查的病人,也很難從一般檢驗中測試出患上胰臟癌,因此不少病人到了癌症晚期才察覺患病,因而耽誤治療,影響生存率。
即使可以進行手術切除,病人的存活時間較其他癌病患者為短。大多數的胰臟癌發生在年齡65歲以上的人士,其他風險因素包括:
胰臟癌丨7大常見症狀
胰臟癌是本港致命癌症的第4位,在2020年導致813人死亡,由於它的症狀不明顯,不容易在早期察覺,且治癒率相當低,因此亦有「癌王」的稱號。據香港癌症基金會資料顯示,胰臟癌常見的7大症狀如下:
胰臟癌因素|8大高危族群
台灣整合醫學科醫生方冠傑指,以下8類人士皆為高風險族群,建議定期進行胰臟癌篩查。
相關文章:
健康警號丨男子皮膚長期痕癢驚患肝癌 醫生解構4大癌症可致痕:胰臟癌都會
胰臟癌|男子打嗝有苦味揭膽汁倒流罹「癌王」 留意3氣味藏健康警號【附打嗝5大成因】
胰臟癌|7旬父患末期「癌王」擴散至肺 港男花逾100萬醫病父全天候照顧:我肯用條命換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http://tinyurl.com/3dtnw8f5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