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作獨腳戲 藉AI帶出人最重要與自己連繫
蝦頭近日忙於演出自己創作兼演出的獨腳戲《難道手機冇電才去愛?!》,廣受好評,明晚(26日)將舉行尾場。近年AI成為全球熱話,今次獨腳戲都有「AI男朋友」元素,蝦頭指這個理念由自己的一個提問開始,科技發達、人類常常覺得上網撳一個掣就可尋找答案,到底有沒有一些問題是AI沒有答案的呢?她深信:「自己嘅成長,我諗AI一定畀唔到答案你,一定要你自己負責任,去面對住你嘅生活、你嘅人生,然之後再有好多嘅成功、失敗,然之後你先可能會明白一啲嘢,會有一個行動嘅改變。咁你喺人與人之間嘅關係,你先會明白真真正正嘅溝通,係源自於要同自己好好溝通先。」見到戲劇標題,都聯想到跟戀愛有關,問蝦頭有否把自己的愛情經歷放進劇本去,她說愛情只是一部份,又劇透一個共鳴位:「你會覺得某一個階段,其實使唔使結婚呢?都拍咗拖都好幾年囉喎,咁但係如果唔結婚,係咪都OK呢?但係如果要同呢個人一生一世,咁又係咪你呢?我覺得有好多女仔有陣時陷入一啲long-term relationship,好似話結婚又唔結,唔知點,但係個感情其實唔好囉,個致命就喺呢度。」


曾極度缺愛常拍散拖 將情路失敗歸咎於父母離異
蝦頭不下一次承認自己以往很「戀愛腦」,她自言「缺鈣又缺愛」,背後癥結原來與家人又關,其父母都是家族中的長子、長女,自己一出世時都被長輩寵成掌上明珠,直至弟弟出世,家人的注意力就轉移到弟弟處,「我細個同我爸爸關係好好啦,但係一路成長,個關係開始有啲疏離,導致到我覺得,原來……我得唔到爸爸嘅關注?咁轉眼之間,一成年呢,我就即刻『咁我去搵男人去關注我!』咁就走咗出去拍拖,我懷疑……我成日要去拍拖,係因為尋求咗一種,被人照顧,有爸爸去愛護自己嘅一個面貌嘅我嚟。」她認為爸爸對此是不知情的,及至後來父母離異,亦影響了蝦頭對組織家庭的看法:「我爸爸媽媽都唔能夠擁有一個完美嘅屋企,我又做唔做到呢?」蝦頭多少生了父母的氣,於是有很長時間她離家出走,並渴望從男友身上修補內心缺口,甚至最初拍拖時總找一些比自己大十幾年的男友、拍過多次散拖,可是心裡的洞卻依然未能填補。


相隔多年約父母和解 終填補內心缺口
直至她一直創作、成長、表演,令她不斷藉角色對自己提問和尋找答案,終於有一日她明白到,自己的課題是要跟父母和解,否則往後的路還是會很難行。蝦頭猶記得自己三十多歲時,生日願望是一家人整整整整食一餐飯,這件尋常不過的小事已十幾年沒發生過,她鼓起勇起約父母、弟弟以及一些好朋友食飯、傾偈,終算成功解開心結,「我真係將呢一個願望達成咗嘅,然之後就同爸爸媽媽修和,咁個人開始冇咁崎嶇喇行啲路,同埋冇咁諗歪一邊,你就當我心裡面有個窿,嗰個窿由懂得去同父母修和開始,去慢慢明白其實唔關佢哋事㗎,有啲乜嘢我自己負責返我自己人生,我拍拖失敗關我爸爸媽媽咩事?後尾明白咗,我就舒服咗好多。」亞洲人總是愛在心裡口難開,要對多年不見的父母掏出心底話殊不容易,蝦頭直言這只是一念,「就係話你放唔放過自己去明白返究竟發生咩事,因為喺父母離異當中,我有我嘅版本,但係我同返佢哋傾偈,唔係我諗嗰個版本嚟,我投射咗個故事出去,解釋佢哋點解要離異,但係真真正正佢哋點解要離異我都唔知,透過同佢哋傾偈嘅時候了解返,我先明白係我自己喺度作故事,令到自己變成一個受害者,『係你哋分開!你哋唔理我!你哋唔要我!咁我情況咪好坎坷囉!』我喺度瀨囉有一段時間。」

討好型人格 於愛情委曲求全迷失自己
曾經的蝦頭,因為缺愛,竭力尋找愛、榨取愛,卻連愛自己都不懂,以為全心全意去遷就和配合,就能獲取愛,「我係超討好型人格!我會以為我做你鍾意我做嘅嘢,你就會鍾意我,譬如話屋企嘅佈置,或者佢鍾意啲乜嘢,我就會買晒佢鍾意嘅嘢送畀佢,全部都係你係點樣,我就滿足你,你想我點,我就滿足你,到頭來分咗手我先至知道道,當你搬走晒啲嘢嘅時候,咦,冇一樣嘢係我㗎喎?」蝦頭坦承自己過往是罵不還口、一味屈就的女友,因為她極度害怕衝突,「就算心裡面暗暗喺度癲咗咁樣,但我係冇辦法喺人前表露。」這亦使她一度陷入情緒病邊緣,多次戀愛都委曲求全,與對方互相折磨,或許是她想追尋那填補到父母的關注,使她從開始一段關係時已走錯方向,難怪總是跌跌碰碰、傷痕纍纍地無限循環:「有一日你就會問,其實你係咪仲想係咁樣呢?其實我下一次戀愛可唔可以唔係咁呀?」蝦頭終於覺悟到,要是自己再用同樣方法去處理感情,不真正學會如何同愛人相處、維持一段關係,她一生的情路只會繼續坎坷。

無縫接軌成戀愛死因 空窗期終學拾回自己
蝦頭發覺自己以往總不去表達自己,於是她嘗試學識去表達自己的喜惡,戀愛空窗期她去上堂、學表演,而這成為了她自救的關鍵!她表示:「你要去演繹角色吖嘛,你就要了解人啦,自己係咪人呀?自己係人,所以要了解自己,呢個過程裡面,你就開始接觸返,其實係喎,點解我一路去談戀愛,又話想得到幸福,但係我都唔成功?咁我先至發現,有一個好重大嘅秘密,就係……原來我從來冇停低過落嚟囉!所以當一個大嘅停頓,去重新審視返自己嘅時候,喺嗰時開始,就從我自己鍾意嘅嘢開始,我做返一啲自己鍾意嘅嘢。」過程中,蝦頭發現,你想有輸入,必先有輸出,什麼意思?她解說:「假設我睇咗化妝,然之後我咪去output、去做,做做吓你就會發現,有人睇完之後話『唔啱你喎,唔好睇喎呢個妝。』好,再變,其實就係一個咁樣嘅,你有一個output,就要去做一個反饋、反省,然之後你又要再嘗試,又再output,喺個咁嘅過程入面,你先建立到自己,呢樣嘢就係我嘅妝,咁你個信心就嚟!」

盼作品能連繫觀眾 觀照自己
道理一早在,然而開竅必須靠自己、靠時間,蝦頭終於真正領略到:「一段戀愛嘅結束,唔使咁心急要去搵另一段戀愛去填補,如果你搞唔清楚自己,就算畀你再拍拖,你都會再痛多十萬次。」於是她修正自己,透過這些輸出又輸入的過程,她從十年前左右開始重新建立自己生活,「搵返自己其實想過一個乜嘢生活,由呢啲嘢開始累積嘅時候,你ready好自己,咁當一個啱嘅人喺一個啱嘅時間出現嘅時候,其實你就會懂得去同佢一齊。」作為過來人,蝦頭以自己血淋淋的經歷,寄語大家一定要願意給予空間去與自己連繫,因此她的《難道手機冇電才去愛?!》亦以「同自己connect」為題,因為當資訊愈見發達時,我們就愈易忽略了跟自己相處,「你要明白,好多答案唔係向外尋你會搵得到,你係向內尋,你先會明白原來我想咁、呢個係我鍾意嘅自己,我想過咩生活。」今次作品除了是對自己的反省和提問,也希望connect觀眾,讓她觀照自己。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hk01.com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