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在回歸後的18份預算案,累積估少了近7千億元盈餘。(資料圖片) | next 1/1 pre |
港府制訂預算案時慣性高估開支、低估收入,埋單計數時往往財赤變盈餘。(資料圖片) | next 1/1 pre |
港府「估錯數」成風,變相減少了對各項基建及政策的資源投放。(資料圖片) | next 1/1 pre |
議員常諷刺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是守財奴。(資料圖片) | next 1/1 pre |
立法會議員批評港府制訂財政預算案時慣性「估錯數」,一般是高估政府開支、低估庫房收入,到最後「埋單計數」時往往財赤變盈餘、大赤子變小赤子、小額盈餘變「豬籠入水」,變相減少了政府對各項社會基建及民生政策的資源投放,影響香港經濟發展及市民生活質素,但到底錯得有幾離譜呢?
東網統計了自97/98年度至2014/2015年度的18份預算案,發現當中的78%、即14份都是「開大」,即政府的最終收支情況遠勝預期。至於最終「開細」、即政府收支情況差過預期的4份預算案,全部是在02/03年度或之前發生,即港府已有連續12年高估開支及低估收入,情況極不理想。
在扣減該4個年度高估了的盈餘或低估了的赤字後,回歸18年來港府累積估少了近7千億元盈餘,即截至今年1月底庫房累積滾存的7812億元財政儲備,有近90%都是來自歷任財爺的「估錯數」所得的「意外之財」,相當誇張。
以500億元作為分水嶺,該18份預算案當中剛好有過半數的10份,估錯數金額超過500億。當中最離譜是由現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編制的10/11年度預算案,最初預測會出現近300億元赤字,但由於當年的賣地收入遠超預期,最終不但轉虧為盈,還錄得逾700億元盈餘,錯估金額高達1003億元,打破其上手唐英年在07/08年度創下的錯估982億元紀錄。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