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17年12月7日 星期四

我最喜愛的黃色電影 [壹週刊 - 1448 - 專欄] __,M1,

《MoonriseKingdom》劇照文有第壹我最喜愛的黃色電影電影《TheSquidandtheWhale》裡父子有這樣一段對話:Frank:Wha ...






《 Moonrise Kingdom》劇照

文有第壹

我最喜愛的

黃色電影

電影《 The Squid and the Whale》裡父子有這樣一段對話:

Frank: What's a philistine?

Bernard: It's a guy who doesn't care about books and interesting films and things.

中環品味,就是要拒絕 philistine,就是要對書本、有趣的電影等品味有所執着。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在電影院看韋斯安德遜( Wes Anderson)有份製作的電影,他是《 The Squid and the Whale》(電影的中文譯名翻譯得不知所謂,不提了。)的監製。一見鍾情之後,一口氣在 Netflix看了《 The Life Aquatic with Steve Zissou》、《 The Royal Tenebaums》、《 Bottle Rocket》,都是有趣的電影,而最觸動我的是《 The Royal Tenenbaums》中 Richie與 Margot「兄妹」之間的愛情(他們是自小一起長大的非親生兄妹)。久別重逢的一幕,慢鏡頭背後音樂是 Nico的《 These Days》;經歷生死後再重逢的一幕,在兒時細小的黃色帳幕裡 Margot與 Richie舉手投足構成一幅幅美麗圖畫。更多黃色,更多帳幕,再次回到電影院看韋斯安德遜是更有趣的《 Moonrise Kingdom》。我最喜愛的一幕,是兩小無猜私奔後在沙灘共舞,用心感受是「好 pure,好 true」,用腦分析是鏡頭、構圖、色調、音樂等電影語言都在說着是時候戀愛了。

說過了,電影《情謎梵高》是超級油畫霸王《攞你命 65000》。把黃與紫、紅與綠等互補色重複 65000次投射到大銀幕,不用分析現代繪畫語言如何被剪接得支離破碎,一雙眼睛也受不了九十分鐘強調表達主觀情感的視覺衝擊。相比之下,同樣棄用傳統色調及透視,沒有強調什麼油畫電影,我卻認為韋斯安德遜早已成功把現代繪畫藝術融入他的電影語言裡。對稱而平坦的畫面非常現代,電影裡常用的紅色與黃色亦各自一貫地代表着不同的元素。 How lovely yellow is! It stands for the sun.是梵高說的。韋斯安德遜的黃色,亦象徵着年輕與樂觀。

西方視覺藝術現代化的過程中,顏色理論的發展佔了一個重要的位置。對這段藝術史有興趣的朋友,不要錯過十九世紀 Charles Blanc寫的《 The Grammar of Painting and Engraving》。這裡帶出一個有趣的問題,想培養中環品味,有需要讀《 The Grammar of Painting and Engraving》這一類型的書嗎?我認為對大部分人來說這是有需要的,但同時亦要切記不要讀得太多。天才如梵高,也有讀書的時候。從他的書信,我們知道梵高是有讀過 Charles Blanc的著作的,我等一介平凡人可以唔讀書無師自通嗎?所謂「啱 feel」,不應忽視,但亦不可無限放大。不要忘記,能夠豐富我們欣賞藝術品層次的分析是小趣味。以電影為例,這種小趣味容許我們把一套好看的電影翻看多次,而每一次翻看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新發現。而耐看的藝術作品,能夠傳世的機會自然較大,收藏投資的價值亦因此會較高。

另一個我覺得相關而有趣的問題,是究竟「文無第一」對不對?這個專欄叫《文有第壹》,其實就是我對傳統說法「文無第一」的質疑。只講「啱 feel」,我最喜愛的黃色電影你可能認為是「黃色電影」(《 Moonrise Kingdom》沙灘共舞的一幕,的確有人批評過是賣弄兒童色情)。但從經濟角度看,拍賣價格或票房收入都可以客觀比高低。問題是,邊際上決定價格或銷量的消費者,他的品味又有什麼代表性呢?眾望所歸的市場判斷往往比皇帝判斷可靠得多,是老生常談。然而,以往乾隆有乾隆的品味,如今大媽有大媽的品味。再以電影為例,小如香港市場,王家衞有王家衞的品味,王晶有王晶的品味;大如荷里活,從三四十年代的「片廠制」( Studio System)到韋斯安德遜當初的獨立電影,哪種市場結構比較有效提高電影質素呢?其實六十年代以後,整個當代藝術面對着的便是類似的問題,這些都是不淺的經濟問題。但作為消費者要解決的問題就簡單得多。不想做 philistine,看電影我推薦韋斯安德遜,睇專欄我建議《文有第壹》。

徐家健︰芝加哥經濟學神,畢業後拒入華爾街投行,跑到全美最多經濟學者仰慕張五常的克林信大學( Clemson University)當教授。近年港美兩邊走,曾在港大、中大、科大及理大任教。為求貼地,偶然亦會入商業世界提供顧問服務。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