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成就獎得主:胡楓先生
胡楓,本名胡繼修,圈中人暱稱「修哥」。他自1953年出道後即一帆風順,片約不斷,縱橫藝壇七十載屢創演藝紀錄。修哥曾參演超過百部電影,上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的粵語片一線女主角幾乎都曾跟他合作過;他從未出版過個人唱片專輯,卻多次於香港體育館(紅館)開個人演唱會,九旬高齡在台上又唱又跳。
胡楓當年甫亮相大銀幕即以男主角身份登場,在其電影首作《男人心》(1953)與「花旦王」芳艷芬合演愛情喜劇。修哥早年主演的電影的女主角不是芳艷芬便是白雪仙,而羅艷卿、鄧碧雲、于素秋、吳君麗、白燕、小燕飛等當時得令女星也曾飾演過他的愛人。在1950年代後期,跟修哥在鏡頭前山盟海誓的是南紅、夏萍、苗金鳳、丁瑩、林鳳及白露明等獨當一面的女演員。及至在六十年代,陳寶珠及蕭芳芳兩位青春玉女瘋魔萬千影迷,無獨有偶,與二人在影片中大跳阿哥哥、共談戀愛的有為青年亦是修哥!當年港產歌舞片興起,舞藝精湛的修哥與蕭芳芳合演跳舞場面駕輕就熟,自此有「舞王修」之譽。
胡楓有名「百搭小生」,不僅能匹配不同年代不同風格的女星,與其他男明星同場也是互相輝映,相得益彰。他其中一個重要演出是與謝賢在經典喜劇《難兄難弟》(1960)合演舊同窗兼「死黨」,其飾演腦筋靈活、隨遇而安的經紀,而謝賢所扮演的角色則是呆頭呆腦,二人在戲中互動,相映成趣。粵語片於1970年代式微後,修哥主要在電視台演出,但仍不時在電影中客串亮相。由於他人緣極好,與台前幕後成為好友之餘,更與後輩演員打成一片,張學友、黎明、林憶蓮、劉美君、張家輝、樓南光、斑斑、黃造時、方國珊、徐思斐、陳輝虹及朱健鈞等就是因拍片結緣而成為其乾兒女。胡楓以演藝作為終身事業,他也曾涉足監製、編劇等幕後工作,並執導過六部電影,其中《瘋狂電視迷》是他最喜歡的作品。此外,七十年初他還跟朋友合作發行粵語片到東南亞。七十多年來胡楓勇於挑戰任何角色,就是這種敬業樂業的精神,令這位本屆「香港電影金像奬—終身成就獎」得主成為人人敬重的影壇長青樹。
專業精神獎得主:羅卡先生及石琪先生
羅卡本名劉耀權,人稱「卡叔」。他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加入《中國學生周報》主編電影版,介紹世界電影潮流與電影理論,評介冷門的外國藝術電影,同時對本地國、粵語片的動態亦有所關注。羅卡曾於1974年加入電視台,為當年的新晉導演譚家明、許鞍華、嚴浩、章國明等編導電視片集。他更關心電影文化的推廣與教育工作,於1978年與電影界同道創辦「香港電影文化中心」,而策展與影史研究也成為其日後的工作重心。早在「香港國際電影節」成立之初,羅卡已有份參與籌劃節目,到了九十年代他正式為「香港電影回顧」部分任節目策劃及編輯。2001至2005年間,羅卡為當時成立不久的「香港電影資料館」擔任節目策劃,舉辦了一連串回顧節目,拓闊觀眾對香港電影歷史的認識。羅卡歷年來編著有關電影研究的作品,是他個人在不同階段的文字紀錄與反思。他多年來亦參與製作一些跟電影、文藝歷史相關的紀錄片,而最新與王茵茵合導的《聲影路》(2022),更是他個人的生平回憶。
石琪,原名黃志強,十七歲時投稿電影版被退回,卻收到羅卡回信,鼓勵繼續寫作。石琪自言「這封信影響了我的一生」,由此開展其影評生涯,六十年來一直振筆疾書,每日一篇,從不間斷,堪稱香港影評界的健筆。石琪每天看戲寫評論,廣泛涉獵古今中外不同類型的電影,為其他報刊撰寫影評。他曾參與「香港國際電影節」、「香港電影資料館」等種種電影文化事業的建設,評論時保持一貫公允持平立場,深得電影業界與讀者的尊重。筆耕超過半世紀,隨着報章影評專欄式微,石琪與時並進,改為網媒撰文,至今依然在個人網上平台「石琪影藝談」以通俗淺白、生活化的文筆與大眾讀者分享觀影心得。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hk01.com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