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25年9月21日 星期日

專訪|吳浣儀憶人生最低谷 感激羅蘭、鮑起靜借錢相救:我好命水 #吳浣儀 #羅蘭 #鮑起靜

「御用阿媽」吳浣儀,緃橫電影、電視超過五十年,螢幕上時而慈祥,時而嘮叨;但在現實生活中,她是一位鋼鐵母親,丈夫突然患肺癌離世,經濟拮据、獨力撫養四名年 ...




「御用阿媽」吳浣儀,緃橫電影、電視超過五十年,螢幕上時而慈祥,時而嘮叨;但在現實生活中,她是一位鋼鐵母親,丈夫突然患肺癌離世,經濟拮据、獨力撫養四名年幼子女,更要問好友羅蘭、鮑起靜借錢渡過難關⋯⋯

問她當時如何能撐過來,吳浣儀好像說的是別人故事,很淡然地說:「你都要面對㗎啦⋯⋯唯有同仔女講,你哋真係要俾心機讀書。」

吳浣儀四名子女已香港大學畢業,亦學有所成,現在只想繼續拍戲。


與男友吵架意外入行 由主角到「跑龍套」

吳浣儀入行,始於一場與男友的吵架:「那天好像與男友吵架,回家看電視,看到TVB第二期藝訓班招募,就抱著玩玩的心態去報名。」她笑著憶述,當時對演藝圈全無憧憬,面試時毫無壓力,反而因此順利入選,與盧宛茵、伍衛國等成了第二屆藝員訓練班同學。

在藝訓班接受戲劇訓練,之後被King sir鍾景輝看中拍《朱門怨》,吳浣儀回想拍劇初期可謂膽戰心驚,她說:「我們不是準時而是早到入廠準備,鍾景輝不可以讓我們帶劇本入廠,我們事前已背好了,那時拍劇沒有剪接,拍戲時有甚麼出錯,就要由頭再來過,最怕拍宮廷戲,你一說錯,全組人員由頭再拍過,你說有多大壓力?」她形容當時每天都帶著「驚恐」上班,壓力巨大。

吳浣儀入行即拍《朱門怨》,劇中相當搶鏡。


但最緊張是有次為《歡樂今宵》做直播廣告,幸好與梁醒波合作,短短幾秒的對白讓她緊張得徹夜難眠。「我記得其中一句廣告對白是『紅橙黃綠青藍寶⋯⋯回家睡覺那晚,還聽到自己的心臟很緊張地跳動,那種壓力真的很大。」

吳浣儀拍完《朱門怨》可謂前途無可限量,但下一套《狂潮》她的戲份突然變為路人甲,每日回公司演一個接待員,落差太大令她一時間接受不了,加上當時有男朋友的她,決定拍拖為上,回想少年時的自己,吳浣儀都覺得當時不成熟,她說:「當時心態不對,就知道是自己錯了。你拿了別人的工作,就要用心做,怎可以因為要等就發脾氣?妳覺得自己第一套拍《朱門怨》就好巴閉?其實不是。」

《孖仔孖心肝》為吳浣儀經典作品之一。


丈夫癌逝晴天霹靂 醫院、電視台、家庭三邊走

吳浣儀離開TVB後去了佳視,之後結婚相夫教子,87年得到TVB邀請回巢拍《季節》,之後拍了13套劇,當中以《孖仔孖心肝》《人在邊緣》等,最為人熟悉,到91年被亞視出三倍人工力邀過檔,這段時間可說是吳浣儀的事業高峰,但到2006年令她經歷人生最大挫折。

那年吳浣儀的丈夫患上肺癌第四期,她說:「醫生說他只剩下九個月時間,結果真的很準確,九個月後他就離開了。」由於當時不流行買保險,丈夫患癌有段時間在私家醫院求醫,令她們幾乎用盡所有積蓄,危急關頭她真的要問朋友借錢解決家庭生計,硬著頭皮打電話給好友羅蘭、鮑起靜⋯⋯

吳浣儀拍《喜有此理》期間,原來正經歷丈夫患癌日子,每日拍完劇就去醫院探老公,之後再回家照顧四個小朋友。


她憶述當時致電羅蘭借錢,「我跟她說,我無法一次過還錢,不知要分多少期,總之有錢就入你戶口。」羅蘭二話不說便答應,只說了一句:「只因是你,Anna。」這份信任,讓吳浣儀銘記於心,之後亦有向鮑起靜求助,鮑姐同樣義不容辭。「鮑姐很好笑,她說『我沒有很多錢,但我先給你。不過我老公一定會罵死我!』我真係好幸運,兩個借錢給我的都是影后。」

雖然有兩大影后雪中送炭,但吳浣儀依然要面對生活,她一邊要在亞視拍處境劇《喜有此理》,一邊要到醫院照顧丈夫,回家還要面對四個年幼的子女。「那九個月,就是不停地兩邊跑。下班後就回醫院探望他,買東西給他吃。回到家,兒子又會打電話來問:『媽媽,何時回來呀?今晚吃什麼?』」

回憶起那段日子,吳浣儀坦言:「真的沒有時間去想,要捱就捱,我還可以怎樣?連哭的時間都沒有,只能躲起來哭。」

吳浣儀三女一子全部是香港大學畢業


虎媽式教育煉成四個大學生:打罵是為了他們好

丈夫離世後,吳浣儀母兼父職,對子女的管教是嚴厲。「我是嚴的。」她直言自己是「虎媽」,會體罰,會大聲喝罵。「我安排的事一定要做。我會將學校的試卷,用塗改液塗了答案再影印,讓他們不停做練習。」

她憶述自己生幼子剖腹生產,入院前一晚,仍在為女兒錄製默書錄音帶,讓爸爸監督。「我跟女兒說,我回來會檢查的。」即使在自己最脆弱的時候,她心心念念的,依然是子女的學業。

「他們是要打的。你跟小朋友說道理,他未必明白,有事嚇他們才行。」她自有一套賞罰分明的規矩:「講完一次、第二次,『最後一次,你再不聽話我就來了』。」家中年紀最少的女兒頑皮還口,她會毫不猶豫地打下去。「你說是不是該給她一記耳光?」嚴厲的背後,是望子成龍的苦心。她知道自己是單親家庭,唯有靠知識才能改變命運。

這份苦心沒有白費,四名子女最終全部考入香港大學,學有所成,更懂得孝順母親,每月自動轉帳家用。「這真的要教。」她語重心長地說。她曾向還口的女兒解釋:「大家一起住,我都要買柴米油鹽。你在家裡需要燈油火蠟電費,都是用錢的。你覺得大家是不是該夾錢來維持家庭?」細女聽後,也認同地說:「你又說得對。」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hk01.com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