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17年5月25日 星期四

爭地搶樓 每年 10萬殺到 大陸溝淡香港人 [壹週刊 - 1420] __,大陸,中國,M1,

在大圍,兩位香港老闆成立專為港漂搵房的服務中心,用簡體白色字做招牌,路過以為人在深圳。封面故事爭地搶樓 每年10萬殺到 大陸溝淡香港人內地流亡富豪郭文 ...


在大圍,兩位香港老闆成立專為港漂搵房的服務中心,用簡體白色字做招牌,路過以為人在深圳。

封面故事

爭地搶樓 每年 10萬殺到 大陸溝淡香港人

內地流亡富豪郭文貴早前向爆料,提出中共的「滲沙子計劃」。

中資巨企不斷經濟入侵香港,例如高價投地,中資企業就是想控制香港的經濟命脈,令樓價升就升,跌就跌,這樣就直接「控制香港人的生死」,加上每年大批內地人,透過各種方法湧港,不斷溝淡本港人口和文化,「溝淡」二字頓成為媒體、專欄作家以及網民的討論熱門詞。

究竟香港是如何被溝淡?原來每年最少有十萬大陸人湧來香港居住。

大陸人除了靠單程證來港居住,內地學生可申請學生簽證來港讀書,工作上可透過「輸入內地人才計劃」、「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就業安排」等方法來香港工作,而且,一人來港全家受惠,他們可帶同配偶和子女來港,這已是好幾萬人。

若他們經常居港滿七年,便可得到永久居民身份證,去年香港本土自然人口增長只有 13,900人,但單單 2016年,透過這些計劃來港的大陸人接近十萬人,形成一股龐大內地生力軍,增長是本地人口的近七倍。

大陸人來港就業和工作,除了透過單程證來港的中下階層人流外,還有稱為「港漂」和「新香港人」的知識分子,他們在香港租樓或置業,日常生活可能跟一個香港人無分別,港漂眼中的香港會是怎樣?本地人又如何看待這批新香港人?

訪問三名港漂個案,還有任教本地大學講師的立法會議員,以及本地居民,各自分析港漂的世界。

大陸人不斷湧入,二十年後,新香港人估計可最多累積達三百多萬,完全溝淡香港。

年初,杭州姑娘 Teresa表示,一拿到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即以 719萬買入柏傲灣兩房單位自住。(《蘋果日報》圖片)

由一九九七至二○一七年,單單透過單程證等方法來港的新移民就接近一百萬人,而未來二十年速度會加快,透過更多方法和渠道來港,例如讀書和工作並帶同一家老少,去年來港就有不少過十萬人,以此推算二十年後,即回歸至二○三七年,香港最多可以有近三百萬新香港人。

二十年後,老一批香港人逐漸消失,成為香港經濟和政治支柱的,必然是這批由大陸來的新香港人,這批人未必個個受中共指揮,但香港本土意識卻會逐漸消失,香港也變成和深圳沒有兩樣,只是大陸眾多過客城市中的一個。

這批人當中不少擁有高學歷,而且個個年輕肯捱,也有不少已進入香港各專業界別,甚至傳媒,未來的香港,是他們的。

中資天下

近年中資企業不斷以高價投得啟德用地,其中海航集團指部分啟德用地用來興建「員工宿舍」。

上週,啟德新區推出的一塊地,又一如所料由中資奪得,合景泰富夥拍龍湖地產以 72.3億元投得啟德第 1K區一號地盤,此前,中資巨企海航集團已經連續投得四塊啟德用地,該公司高層近日接受傳媒訪問豪言,會將部分地皮興建為員工宿舍。

政府的樓宇供應數字,看來又要打折扣了。

海航更在本月底進行「千人招聘計劃」,五月是大學生畢業的月份,大批新畢業生湧入市場,集團有可能延攬初出茅廬的畢業生。明叔在中資集團工作多年,他說公司傾向聘用在內地出生,曾短暫在外地留學畢業的人,明叔說:「這些人骨子裡都是認同中國的,擁有順從領導的基因,加上後天擁有專業資格或者學歷,現在大氣候是看『阿爺』的面色,多些內地同事,對整體生意也有幫助吧。」

即刻買樓

年初新世界荃灣新盤柏傲灣開售,七千多人入票抽籤,結果抽得頭籌的現場幸運兒,竟有不少是「新香港人」,可見人數眾多。

來自杭州的 Teresa,以 719萬元買入兩房單位自住,來港雖剛滿七年,但她以普通話接受回答時一臉興奮:「剛剛拿到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之後,第一件想到的事就是希望能在這邊置業。」

很多大型新盤推出前,發展商會先在大陸進行路演,似乎銷售目標不是本地人,每年多了一批新香港人入市買樓置業,樓價不斷創新高,置業變成本地打工仔遙不可及的夢想。

每年十萬人湧港

調查發現,現時內地人可透過多個計劃在香港工作和就業,除了每年有五萬多個單程證名額來港團聚外,工作方面,內地人還可透過「輸入內地人才計劃」來港。

以二○一六年為例,有 10,404人留港(雖然當中有百分之五十八的人在十二個月後離開香港);而剛剛在本地大學畢業的內地學生,可以「非本地畢業生留港計劃」在港工作,去年便有 8,611人成功申請,以上申請人,更可以攜同配偶和十八歲以下子女來港,以一家最少三口人計,就已經有幾萬人。

另一方面,去年還有 18,887內地居民獲得學生簽證,來港修讀全日制學士或研究生課程,這些學生可以帶上配偶和十八歲以下子女陪同讀書,讀完書找到工作又可繼續留港,七年後再申請成為香港永久居民。

以上幾項數據相加,去年已經有最少十萬大陸人來港居住、工作和讀書。

另外,曾經有不少大陸土豪申請「資本投資者移民計劃」,計劃雖然在二○一五年煞停,由○三年開始,累積有二萬五千多名內地人獲批來港,以上各項計劃,內地人連續居港滿七年後,便有資格申請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

還未計算的,包括九七至今,超過二十萬「雙非」嬰兒誕生,雖然港府一三年嚴禁內地孕婦闖關,雙非高峰期在一○至一一年,每年超過三萬名嬰兒在港出生,現時已是適齡學童,有權享用香港的福利。

每年來港的內地人,除了單程證人士難以辨別資歷,兼且審批權在大陸公安局。其實內地人來港的計劃,不乏高學歷人士,他們在內地「脫穎而出」來港獲得學位,訪問三個年輕港漂,學歷很高,交談時總會夾雜英文,當中受訪者有禮貌表示因為廣東話不純正,可以用英語回答。

流亡富商郭文貴向爆料,指中資集團高價搶地,是「滲沙子計劃」,一來經濟綁架香港,二來多派大陸移民,溝淡香港。

個案一 月租碌架床位

在港大修讀碩士課程的 Grace,樣靚學歷高,與四名大陸女生租住堅尼地城唐樓,下格床鋪便是她的私人天地,每月租金三千五百元,過多十年,她或會是香港社會的中流砥柱一員。

在杭州出生,現年二十三歲的章政( Grace)在香港大學讀公共衞生碩士課程,一年學費十六萬港元,她說父母一早預備了教育基金,她在北京讀完大學後,想出國闖一闖,無論她去香港或是英國進修,教育基金也能夠應付,但香港相對英國來說較方便,父母容易找到她,於是她便考進香港大學。

皮膚白皙的 Grace,與三名內地女生合租堅尼地城一個兩房一廳的單位,家裡離香港大學很近。兩間房放了兩張碌架床,她佔用下格床,每月租金三千五百元。

其他設施與室友共用,不過雪櫃內空空如也,廚房沒有任何調味材料, Grace說大家都是早出晚歸,她白天在 NGO實習,晚上返港大上堂,基本上整天都在外忙碌。

她來香港之初,曾經對住宿感到不習慣,她說:「香港的物價很高,比方說房子的租金很高,租的地方同樣在北京,一個兩室一廳的房子,就像我現在在香港的房子這樣大,可能每個月只需要五千元人民幣,但是在香港需要港幣一萬四千、一萬五千,我得不到內地的住宿條件。」

雖然地方細一個碼,但香港自由空間大很多,這方面 Grace也很清楚,她說:「香港這邊我覺得是比較公平,或者是言語開放的地區,內地的地區,是以國家領導為核心。」

她說喜歡香港的教學方式,「在國內讀書的話,大部分時間是老師交給我們功課,然後自己去做,做好了就交給老師。但是香港,老師會比較注重批判思考,要你自己想一些問題,然後自己找解決方法。」

我想買香港樓

畢業後 Grace想在香港打工,她明白與其每月交租,不如置業,她說:「在香港逗留兩三年後,我決定要住滿七年,我可能要買樓,不想租住別人的房子,雖然我知道香港的房子真的是很貴,也很難負擔,但如果我想留在香港,我會努力給自己買一個房子。」

Grace很努力適應香港的生活,但她覺得不懂廣東話,就難以融入香港,「剛開始的時候,我覺得香港人比較排斥大陸人,我說普通話問時間或者問路,沒有人理我,就是覺得不太友好吧。」

個案二 理想做香港記者

港漂 Carson指內地同學在港畢業後,都轉做保險行業,因為太多大陸同胞來港買保險,前景樂觀。

廿五歲的秦寬 Carson是桂林人,他憧憬做香港記者,於是到浸會大學讀新聞系碩士,怎料一踏足浸大,以為自己仍身處大陸的學校,他憶述當時情況,「 Full-time一齊讀書的同學有九十五個,當中有八十七個是內地生,其他是香港本地生和澳洲學生。」

他說:「其實之前有少少失望,我們來香港讀書的感覺,就好像去了西方世界讀書,我希望多一點外國同學,不過來到香港之後,才發現很多碩士課程也是這樣,不太出奇。」

他想留港當記者,他總會感到自己的身份有點尷尬,他跟記者說,像他這樣的港漂,內地媒體覺得他思想偏激,他又不想只報喜不報憂,本地的傳媒(除了左報)會覺得他寫法太過大陸,未必適合跑香港新聞,他感到自己有點裡外不是人。

他最近總算在香港一間媒體打工,在中國組當記者,他在將軍澳日出康城與另一港漂合租一個單位,「我的人工是一萬元多少少,現在的租金是 4,800元,租住一間細房,我覺得要應付租金,對於我來說,是有壓力,特別是新聞記者,人工不是很高。」

爭做保險

Carson大部分內地同學,畢業後都留在香港從事保險工作,他說:「我認識較多的內地同學,在香港畢業後,可能是為了留在香港,他們就賣保險,因為我聽到很多內地同學說,保險公司比較喜歡聘請內地學生,因為香港保險業的市場,主要是內地,他們覺得聘請內地學生,內地學生與內地人啱傾,這樣就方便買保險。」

他不像一般港漂畢業生,只往收入看,也不一定認為得到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是一種成就,「一至兩年之後,我可能去美國讀另一個碩士學位的話,我在香港居住的兩至三年時間,就已經沒有了,不能再繼續,之後回港便要由頭開始,我覺得這樣都沒有問題的。最主要是不要被時間限制,我想做什麼便做什麼。」

Carson想去美國攻讀多一個碩士學位,他說:「我覺得自由、人權與法治普世價值,是美國建國的基礎,所以美國是吸引我多一些。」

個案三 喜歡香港講秩序

港漂 Faye在香港居住兩年,她想過去北京、上海、廣州發展,最後還是選擇香港,因為香港有秩序。

管曉菲 Faye來香港兩年,之前在城市大學理學碩士畢業,現在在一間網上刊物任職編輯,她是山東人,除了廣東話和香港的飲食不太習慣,她很喜歡留在香港工作。

Faye說:「如果我回大陸工作的話,我想去到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地方壓力也不小的,也沒有我的朋友、父母在那裡。如果我回內地工作,我也想去大城市發展,與其這樣,不如留在香港發展。」

選擇香港

她仔細想想:「香港是很講求秩序的,而且你做好自己的事情,你不用管一些其他的事情,如果回內地的話,有可能在某些公司,要考慮的事情是很多方面的,所以我在這裡不用考慮很多,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情就可以了。」

大學國際化=大陸化

教資會資助大學主要統計數字顯示,二○一五至一六年度,非本地學生為 15,727人,內地生已經佔 11,891人,亞洲以外地區學生僅為 706人。至於二○一四年至一五年度,非本地學生是 15,151人,內地生已經佔 11,610人,比例超過七成,亞洲以外地區學生只有 710人,國際生人數少得可憐,國際生就是大陸生。

立法會議員毛孟靜是香港大學校董會成員,先後任教中文大學、浸會大學新聞課程,她很了解情況,並說本地大學確呈現大陸化趨勢。

她說:「我現在是香港大學校董會成員,去年十二月我去港大開會,我指着校長馬斐森說:『香港大學年報自稱是 internationalization國際化,對唔住,仔細一看,七成、八成(碩士課程國際生)是來自大陸的學生,很虛偽,這是 mainlandization,是大陸化,不是國際化。』」

毛孟靜以個人經驗為例,「我有一次返浸大教書,由入電梯到每一層上落,我去到七樓由始至終只是聽到普通話,你說是否有點兒那個?在校園內行走,聽普通話多過廣東話,搞到我少少腳軟,比例係愈來愈大。」

她繼續批評:「如果你有心是國際化,你就國際化給我看,例如有來自芬蘭、加拿大、澳洲的學生,純粹將國際生學額給大陸學生,咁學額其實可以讓出來俾本地生,吳克儉走咗,希望(教統局)可以重新考慮。」

去年超過一萬八千名內地學生來港讀書,雖然大學學位分本地生和國際生兩條梯隊,但國際生超過七成是大陸人。

在大圍開鋪,以簡體字作鋪頭招牌的兩名老闆 Ken(左)和 Gary(右)是香港人,他們認為只是宣傳手法,他們指內地生肯一炮過繳交一年租金,連同兩個月按金,業主最開心。

每年十萬大陸人來港,勢溝淡香港。(《蘋果日報》圖片)

三類型內地人

立法會議員毛孟靜在本地大學任教多年,兼任香港大學校董會成員,她觀察本地大學大陸化,所謂國際生「七、八成都是來自大陸的學生。」

毛孟靜多年來接觸大陸學生,她印象是非常認真:「佢哋對功課認真程度,同中學生無疑。有時爭一、兩分,點解英文字不對,都會問你問到篤,嗰種鉅細無遺,連我自己都覺得,哈哈哈!」

她總括內地學生有三種特性,「我對內地生印象,他們分開三類,第一類接受愛國教育,會搥胸頓足非常愛國﹔中間一類會覺得無所謂,香港讓他們感到自由,尤其是周街會有街板、街站,拿着咪批評政府,他們會覺得很嶄新和愉快的經驗,但覺得與自己無關﹔第三種是根本來香港前,他們已經有自己的一套,他們拒絕被同化和洗腦,他們近乎有反共意識。」

毛孟靜聽說過,有愛國學生疑似愛國玻璃心受打擊,她說外籍老師曾收到投訴,指有內地學生不滿老師批評內地,「我哋全部做過記者,我們一直教授新聞,留意新聞,怎會不熟悉中國呢?但你一批評中國,他們(內地學生)就覺得你是誤解。」

「要消滅一個城市,先要消滅文化和語言,香港小朋友將來不說番茄,只懂說西紅柿,不能說薯仔,只能說土豆,薯條叫土豆條。」毛孟靜語重心長說。

合租私人住宅

內地學生或打工的港漂,他們大多會三五成群合租大學附近的住宅,例如沙田第一城、大圍名城便受中文大學內地生歡迎,理工大學內地生會傾向租黃埔花園、黃埔新邨。

香港人亦感受到愈來愈多大陸人在屋苑出現,家庭主婦 Jenny說:「我住科技大學附近超過十多年,行街或者坐車,我睇到好多內地人士,我感到訝異。」

Jenny表明對五十年不變政策感到猶豫,但她又認為香港難以與大陸匹敵,她說:「我覺得我哋可以做嘅嘢唔多,你點可以同大氣候去對抗?冇可能,我哋人口有幾多,事實上好多事情由大陸支援,你可以做到咩?有心無力」

港漂在香港求學或工作,大都與同伴合租私人住宅,不少鄰近大學的屋苑,例如黃埔花園,較多內地人租住,附近亦開設不少四川菜、湖南菜餐館。

維港燈飾招牌,十居其九都是中資企業。

續交一年租金

租樓給港漂,變成熱門生意,在大圍港鐵站附近,有一間鋪頭特別惹人注目,只因招牌是紅底白字,大大隻字以簡體字寫上「港漂租房熱點」,十分醜怪,不講以為自己身處大陸深圳。

進入鋪頭,原來兩個老闆是八十後年輕人 Gary和 Ken,他們對於用簡體字不以為然:「我們服務的對象是內地學生,他們看的是簡體字,所以用這班人常看的簡體字,就是這麼簡單,當是一個宣傳手法。用簡體字宣傳效果很大,你一望就望到。」

他們替內地生搵房和替香港業主租房,除了收半個月租金作中介費,每年會收港漂六千元管理費,他們指:「因為業主租房給學生,他們會擔心會否弄污他們的房屋,我們會有管理服務,例如有設備損壞,我們會派人上去修理。內地學生住港一年期間,我們會包基本維修,可能是壞燈泡,廁所淤塞,壞門鎖。」

「因為要保障雙方,始終租客不是本地人,若果是月付,碰上租客離開香港,業主也就會很煩惱,所以要收兩個月按金,加一年的租金,總共十四個月。」

有錢父母

有錢內地人都會讓子女出國讀書,他們遇過不少有錢父母, Ken說:「有一個老闆女兒在香港城市大學讀書,要求在附近搵樓,最近的宿舍,是一街之隔的畢架山峰,我問你想住多大,他說:『閒閒哋一千呎便足夠。』我說起碼要五萬元租金,他說得!冇問題,租」

除了有錢父母,他們也遇過非常爸媽:「試過有一個家長,每晚都要找女兒,有幾次試過打給我們說:「我個女十分鐘沒有聽電話,你知唔知十分鐘可以發生很多事情?」同事就安撫家長,可能是你女兒正在洗澡,或者是做功課忙於聽電話,但家長仍然超級緊張,每一分鐘也打電話來。最後都找到個女,叫她覆電話給媽媽。」

內地人不斷來港已成大氣候,港漂都在大陸接受共產黨教育的一套,成年後便來港讀書和打工,本地出生人口一向偏低,港漂是一股源源不絕洪流衝擊本地人口。

一幅未來的真實畫面,本土文化逐漸會淹沒在新的香港人潮中。

撰文:陳慧瑩、非 從

攝影:韋 平、王 晴、海江田

news@nextdigital.com.hk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