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番茄通常是紅色的,但也有黃色、橙色、綠色和紫色的品種。
番茄基本營養成分 含水量95%
生番茄中的碳水化合物約佔4%,即使是中等大小的番茄,碳水化合物含量也不到5 克。至於單醣,如葡萄糖和果糖,則佔碳水化合物含量中的70%。纖維方面,番茄是很好的纖維來源,每個中等大小番茄約有1.5克纖維,大多數(87%)是不溶的,以半纖維素、纖維素和木質素形式存在。
此外,番茄亦是維他命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以下逐款數數:
(1)維他命C: 維他命C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和抗氧化劑,一個中等大小的番茄,約含相當於每日建議攝取量28%的維他命C。
(2)鉀: 鉀是十分重要的礦物質,有助控制血壓、預防心臟病。
(3)維他命K1(葉綠醌): 維他命K1對血液凝固和骨骼健康很重要。
(4)維他命B9(葉酸): 作為維他命B群,葉酸對組織正常生長和細胞功能很重要,對孕婦亦尤其重要。
番茄4大植物化合物 茄製品茄紅素比鮮番茄高?
番茄中維他命和植物化合物含量,會因應品種和季節而存在差異。
番茄中的主要植物化合物有4種,當中最為人熟悉的是茄紅素和Β-胡蘿蔔素,這兩種抗氧化劑是令番茄顏色豐富的原因,當成熟過程開始時,葉綠素(綠色)被降解,並合成類胡蘿蔔素(紅色)。
(1)茄紅素: 茄紅素是一種紅色素和抗氧化劑,因對健康的有益影響而被廣泛研究,是成熟番茄中最豐富的類胡蘿蔔素,它在外皮中的濃度最高。一般來說,番茄愈紅,它的茄紅素就愈多。
番茄製品,如:番茄醬、番茄汁、番茄膏等,都是西方飲食中茄紅素最豐富的膳食來源,提供了美國80%以上的膳食茄紅素。以克為單位,加工番茄製品中的茄紅素含量,竟遠超於新鮮番茄。
例如:每100克茄汁含有10-14毫克茄紅素,而一個100克的新鮮番茄僅含有1-8毫克。但請留意,茄汁的食用量通常不多,因此,吃一個未加工的番茄,始終較易增加茄紅素攝入量(而番茄的含糖量也遠低於茄汁),因此仍建議盡可能食用新鮮的完整番茄。
(2)Β-胡蘿蔔素: β-胡蘿蔔素是使食物呈黃色或橙色的抗氧化劑,它會在人體內轉化成維他命A。
(3)柚皮素: 番茄皮中發現了這種黃酮類化合物,在鼠裡實驗中,它被發現可減少炎症,並預防各種疾病。
(4)綠原酸: 強大的抗氧化化合物,能降血壓。
番茄3大益處 強心防癌護膚
記者曾訪問註冊營養師吳耀芬(Kathy),她指茄紅素的抗氧力超強,比其他類胡蘿蔔素高;茄紅素能減少自由基對身體細胞的破壞,以及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等,並引用世界癌症基金會資料,指茄紅素有助預防癌症、減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固醇(壞膽固醇)和積聚在血管壁的脂肪,以維持心血管健康。
以下睇睇健康網站《healthline》詳述番茄的3大益處:
(1)促進心臟健康 心臟病和中風等,皆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死亡原因,一項針對中年男性的研究,總結出「血液中茄紅素和β-胡蘿蔔素水平低,心臟病發和中風的風險便會增加」。另外有愈來愈多臨床實驗證據顯示,補充茄紅素或有助降低壞膽固醇,並且降低炎症和氧化壓力等機率。
此外,茄紅素還可保護血管內層,降低血液凝固的風險。
(2)助防癌 癌症的起源,是異常細胞不受控地生長,擴散到正常邊界之外,入侵身體的其他部位。研究發現攝取番茄或其製品,與前列腺癌、肺癌和胃癌的低發病率有關。不過,這個論點需要更多人類研究來確認。而另一項針對女性的研究表明,高濃度的類胡蘿蔔素有助預防乳癌。
(3)維持皮膚健康 番茄抗氧化力強,對皮膚當然有益。番茄富含番茄紅素和其他植物化合物,被指可以防止曬傷。根據一項研究,每日攝取約40克茄醬和橄欖油,持續10周後,曬傷的機率降低了40%。
炒番茄提升茄紅素 何時該生吃?
許多人都知道煮熟後的番茄,會有更多茄紅素,因為烹煮過程能破壞番茄細胞壁,油溶性茄紅素會更易釋出。白澤抗衰老醫學研究所所長白澤卓二醫學博士於日本電視台TBS節目《この差って何ですか?》擔任嘉賓時,亦表示將番茄煮熟後身體會更易吸收,另外還有一個方法令茄紅素釋放得更多!
請按下圖看如何令番茄中的茄紅素倍增:
無綫節目《健康100錯》亦做了類似實驗,節目中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助理教授趙丹玥博士(Daisy)把番茄分成3組,分別以生食、烚熟和油炒等處理,並個別量度它們的營養分別。
驟眼看,番茄烚過後,水的顏色仍然很清,因為當中最主要的茄紅素和胡蘿蔔素,是油溶性營養物質,不會在水中釋放出來;反之在油炒過程中,茄紅素和胡蘿蔔素,一定要有油效果才會更好。
請按下圖睇3組番茄的營養分別:
經量度後,就
資料來源:
《healthline》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hk01.com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