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巧合的是,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將於7月19日對伊朗進行訪問。而後還會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進行會面,並舉行三邊峰會。美俄之間的博弈,已經從烏克蘭延伸到中東地區。結果如何?——「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白跑一趟?
為期4天的行程裏,拜登完成了任期內與埃及總統的首次面對面會晤,並與沙特王儲穆罕默德首次會面,還與中東地區9個國家的領導人舉行了安全與發展峰會。但毫無意外,此訪的主要訴求是「石油外交」,然而 實質性成果寥寥。
就在拜登啟程當天,美國勞工部公布,6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按年增長9.1%,創下40年來新高紀錄,其中近一半的漲幅是由能源價格帶動。拜登此行的一大目的,就是希望沙特等中東國家增加石油供應。沙特不僅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領頭羊,而且還是組織內少有幾個尚有產能富餘的國家,如果讓沙特向國際市場增加供應,對於油價的打壓作用不言而喻。增加供應,遏制油價,緩解美國高企的通脹,是拜登打的「算盤」。
然而,可以說,沙特王儲穆罕默德同拜登的「過招」中,完全拿住了主動權,拜登「自說自話」,但全世界都看清楚了沙特這位80後的王儲真的敢同拜登「碰拳」。
首先,拜登抵達吉達,同沙特國王薩勒曼、王儲穆罕默德舉行會談後發表的聯合聲明只是表示,沙美雙方認為延續兩國戰略伙伴關係很重要,重申要維護國際能源市場穩定,同意就國際能源市場情況進行定期磋商。
其次,美國和沙特在包括能源、通信、航空和醫療保健等領域簽署18項合作協議。這些協議包括與美國波音(Boeing)、雷神(Raytheon)、美敦力(Medtronic)、Digital Diagnostics)和IQVIA的合作。美國沙特在清潔能源項目、核能和鈾方面也簽有協議。但這些協議中就是沒有拜登心心念唸的石油增產承諾。
還有戲劇性的一幕出現。與沙特王儲會面後,拜登立即表態,他預計沙特將在「未來幾周」採取「進一步措施」增加石油供應。不過,沙特方面很快回應稱「視需求而定」。該國外交部長阿德爾·朱貝爾說:「石油不是政治武器,石油不是坦克,你不能把它指向某人然後開火。石油是一種商品。如果你說我們是否承諾提供更多石油,這意味着我們看到石油短缺,如果我們看到石油短缺,就會生產更多的石油。」
最後,沙特王儲穆罕默德在吉達召開的「安全和發展」峰會對外界表示,沙特「有能力」將國內原油產能提高至每天1300萬桶,但暫時沒有額外的能力將原油產量繼續提高。
根據最新數據,沙特6月的原油產量為1058.5萬桶/日。但不要以為這「增產」出來的幾百萬桶是拜登的功勞。其一,值得注意的是,這1300萬桶的目標可能需要五年時間才能達成。其二,早在今年5月,沙特能源部長就表示,沙特有望在2026年底或2027年初將石油日產量增加100萬桶至逾1300萬桶/日。
曾說出「沙特是一個『賤民國家』」的拜登不得不低頭親自求油,但「妥協」換不來石油。
兩飛彈炸毀了拜登「空洞的姿態」
實際上在此前連以色列都給了拜登「難堪」。拜登前腳剛離開以色列,隨後就有火箭彈從加沙地帶向以色列發射,此後以色列國防軍出動戰機進行報復,對加沙地帶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軍事目標實施空襲。哈馬斯對此譴責稱,以色列的轟炸「反映的是美國的支持和慫恿」。
加沙,以色列實施的封鎖已經進入第15個年頭。2021年,四分之一的巴勒斯坦人失業。根據6月份的一項民意調查,70%的巴勒斯坦人認為,由於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的定居點擴張,建立巴勒斯坦國的選項不再可行。在這種背景下,許多巴勒斯坦人對拜登政府感到失望,65%的巴勒斯坦人反對他們的領導人與美國進行對話。雖然拜登政府經常呼籲以「兩國方案」解決巴以衝突,拜登此番也親自重申了這一呼籲,但「拜登言行不一」還是一個普遍共識。
在約旦河西岸的伯利恆,拜登與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舉行會晤。拜登重申要通過「兩國方案」解決巴以問題的立場。而巴勒斯坦總統表示,期待美國政府採取措施加強雙邊關係,如重啟美國在東耶路撒冷的領事館、將巴解組織從美國的恐怖主義名單中移除等。據稱,雙方在阿巴斯和拜登會晤前幾個小時仍在就聯合聲明進行溝通,但終因分歧過多而放棄。巴勒斯坦方面更加認為,拜登此行不過是「空洞的姿態」,是一種「禮節性的拜訪」。
美國總統來一趟,矛盾就激化一趟,更是美國對以色列的無力感。
拜登在中東很無力
拜登是硬着頭皮去了趟中東,但卻暴露了美國的一個秘密——美國在中東很無力!BBC一篇分析文章,就毫不留情地說:
對美國總統拜登來說,他或許寧願不在本周或任何一周去訪問中東,他手邊要處理的工作太多。拜登在美國國會中的民主黨同事,似乎要在今年11月的中期選舉後,面對沮喪的選舉結果……更麻煩的是,拜登總統過去在中東的訪問顯示了美國國力的侷限性,在政治上,拜登此次行程可能會再次提醒人們,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正繼續縮小。
翻查資料會發現,與幾位前任總統相比,拜登對中東的訪問有點姍姍來遲,顯得不夠重視。特朗普上任後第一次外訪就選擇了沙特。而同為民主黨總統的奧巴馬,在上任後4個月就造訪了沙特,並在任內訪問了沙特五次。拜登政府上任後,推行從中東戰略收縮政策——從阿富汗全部撤軍、重返伊核問題全面協議、結束也門戰爭……相較於拜登政府印太戰略的樂此不疲,拜登對中東確實顯得提不起太多興趣,此番如果不是求油,恐怕拜登還是不願意走一趟的。
相反,再看普京即將開始的中東之旅。首先,伊朗十分歡迎普京的到訪。有消息稱,伊朗將向俄羅斯提供數百架無人機,來幫助俄羅斯在烏克蘭進行的特別軍事行動,可見兩國友好的合作關係。同時,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也將會在同一天到訪伊朗,參與到三方的會談當中。
如今看中東這個棋盤,準確來說,沒有一箇中東國家完全跟着美國走。反而敍利亞,完全倒向了俄羅斯,成為繼俄羅斯之後,第二個承認頓巴斯兩個地區獨立的國家。土耳其南部從伊朗到敍利亞一線也已經形成了俄羅斯支持的「什葉派之弧」。最重要的是,諸如沙特,阿聯酋這些中東國家,和俄羅斯的關係並不差,他們很可能不會追隨美國的腳步。
有兩個細節值得注意。一幕是,拜登努力協調沙以關係問題,沙特宣佈向包括以色列在內的所有民用航空公司開放領空後,得到了美方的大力讚揚,但沙特外交大臣隨即在記者會上狠狠「打臉」美國,稱沙特開放領空的決定與以色列的外交關係無關,「不是沙以關係邁向正常化的前奏」。
另一幕是,沙特王儲穆罕默德與拜登會晤期間表示,「美國不應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別人,如果美國希望其他國家擁有完全一致的價值觀,那麼只有北約會留在其旁邊」。而安全與發展峰會落幕後,沙特外交大臣也隨即強調道,並沒有討論與以色列開展任何軍事合作,也沒有討論所謂的「阿拉伯版北約」。由此看來,拜登欲藉此行拉攏盟友,打造「中東版北約」幾乎落空。
看棋盤上對壘的美俄,這次美俄的中東博弈,美國開局就先輸一半。也難怪拜登的中東之行只能以失敗告終。為什麼會這樣?一方面,俄羅斯更靠近中東,中東國家必須掂量俄羅斯的分量;但更重要的方面,中東國家看到了美國的自私。美國在阿富汗打了20年仗,但去年就拋棄了阿富汗; 2011年,中東大亂埃及也沒有幸免,儘管當時的埃及總統穆巴拉克是美國的鐵桿盟友,但美國也就拋棄了……也就說,美國隨時都能拋棄中東國家。可以說,中東國家對美國的疏離,是美國自己種下的「果」,如今敗陣也沒誰可怨。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hk01.com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