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外食高脂、低纖、高溫烹調易致癌
- 加工紅肉、含糖飲料、高鹽食物要避免
- 定期檢查及早發現腸道病變
大腸癌/致癌飲食|外食方便快捷,但選錯食物可能暗藏致癌危機。台灣有醫生指出,很多人輕視外食致癌的風險,經常食用這4大配搭,等同於食「致癌餐」,長期下去,恐怕癌症離自己不遠。
台灣大腸直腸外科醫生謝依蒨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提醒各位外食一族平日很多日常飲食組合可能正在傷害腸道健康,如長期攝取高脂、低纖及高溫烹調的食物,容易引發腸道發炎,甚至增加大腸癌病變風險。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已將加工紅肉列為一級致癌物,與吸煙同屬高風險的致癌因素。
致癌飲食|4種常見「致癌套餐」
謝依蒨點名4種常見卻潛藏危機的「致癌套餐」,並提供健康替代方案:
不健康食物配搭 | 替代配搭 |
火腿蛋配奶茶
| 牛油果蛋多士+無糖豆漿
|
焢肉便當配珍奶
| 蒜泥白肉+燙青菜+無糖茶 |
牛肉火鍋搭沙茶
|
|
燒烤牛肉配啤酒
|
|
最新影片:
致癌飲食|外食4大貼士
謝依蒨提醒,外食族若想維持腸道健康,應優先選擇魚、豆腐、雞肉等優質蛋白質,紅肉每周不超過2次(約手掌大小);同時每天至少攝取2種蔬菜與2種水果,確保纖維攝取充足。烹調方式也建議以蒸、煮、燉、烤為主,避免油炸與燒烤。
她強調,大腸癌初期往往沒有明顯症狀,約80%病例是由無症狀的腺瘤性瘜肉癌化而成,且最快5年就可能惡化。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才能及早發現並處理腸道病變,遠離癌症威脅。
大腸癌|宜2年做1次大腸檢查 高危人士留意身體徵兆
台灣肝膽腸胃科醫生詹宜學曾在其Facebook專頁提醒大眾,定期做大腸鏡檢查和糞便篩檢很重要。詹宜學引述台灣衛福部統計,每2年做一次糞便篩檢,能夠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他亦呼籲10大高危人士要小心留意身體8大異狀,越早發現和治療,治癒機率越高:
大腸癌7大症狀
詹宜學亦曾列出以下7大症狀,呼籲多加留意身體異狀,尤其是排便習慣轉變:
同場加映|12種最佳抗癌食物
台灣營養師程涵宇亦曾指出,有科學證據研究顯示,以下12種抗癌食物可有助降低癌症風險,建議大家多食用五顏六色的蔬果類天然食物、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避免癌症找上門。
更多相關內容:
抗癌飲食|38歲女大腸癌擴散肝臟 醫生教整「抗癌蔬果汁」 癌細胞消失10年不復發
抗癌誤區|戒糖能餓死癌細胞? 男子患大腸癌戒絕甜食下場驚人【附5招預防】
大腸癌丨39歲女患大腸癌晚期「腹脹如孕婦」 醫生揭1高危飲食習慣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http://tinyurl.com/3dtnw8f5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