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興創作孕育經典製作
商業製作,與個人化小本製作雙軌並行,這是銀河映像在韋家輝及杜琪峯領導下的創作模式,一直沿用至今,但杜琪峯就不太鼓勵這種創作方式︰「那是個人的習慣,拍攝上不太好的,但已經習慣了,覺得這樣較舒服做事。」商業製作要與時間競賽,在指定檔期內上映,但個人風格作往往都跟老闆「先小人後君子」,說明不日上映。「接拍這部電影(PTU)時,我都講明︰『李仔(美亞電影老闆李國興),你唔好催我交片,我拍完就交給你。』因為這是很個人化的電影,我會比較執著,很多時候等到真的很清楚,很想怎樣才去拍,所以時間會一直拉長。」

即興創作,卻孕育出經典製作,要數《PTU》經典場面及對白,很難選出冠亞季,不如由杜Sir定奪。「其實很多都做得不好,基於我自己創作世界裏,很多東西都是即興的,這跟啄磨到最盡最好,還有很遠距離,所以你問我最喜歡哪幾場,應該說既然我當日決定這樣拍,那個就是我當刻覺得最好的選擇。我沒法形容那些畫面是怎樣得來,我自己都不知道,只是當下湧現那份感覺就拍了,如果沒有靈感便收工。」


杜Sir在分享會上便舉了兩個例子,「火鍋店因為滴水所以不停調位,是因為現場真的滴水,從而將這一點串連到故事上。」另外戲中任達華跟隊員逐個上樓梯一幕,大家力讚張力十足是港片經典場口,但實情是一場美麗的誤會。杜Sir︰「因為套戲片長不夠,要加鏡頭但又冇錢,如果一下子衝上樓梯便沒甚麼好看,所以拍成步步為營地慢慢上,而且拍攝地正是公司樓梯,不用錢借地方。」

每隔數年的自我習作
其實由始至終,杜Sir都視這些作品,是每數年就給予自己的一份習作,除了《鎗火》及《PTU》,還有《黑社會》上下兩集,《文雀》、《放‧逐》、《奪命金》等,那麼當中要實踐學習的又是甚麼?「實習完不代表會在那裏去運用或再發展,只希望在不同時期,做一部這樣的東西。」
杜Sir雖沒有說明拍攝《PTU》實習的重點,但見到以林雪當主角,還有當年還未算大卡士的任達華及邵美琪,這個以實力演員作賣點的陣容,會否就是最切實的一個試驗?「都是,我經常覺得一個好演員,不是偶像不是明星,無論如何你們應該準備好去演任何角色。當然,我的能力範圍就只有三百多萬,我可以給誰?故要找可以幫幫忙的,個個都要拿回自己那份就不用拍。我相信大部份愛電影的人,都著重自己的演出多於報酬,當然報酬都很重要,但演員都希望有好的演出機會。」


「林雪邊度識演戲」
如果說《PTU》最大得益者,是首當主角的林雪應該冇人有異議,而對於杜Sir,能夠睇中一位場務成為業內出色配角,這份眼光獨到又可有半分滿足感?「佢都唔識演戲!」杜Sir一錘定音。「只是劇本很緊貼這個人去寫,看似很聰明,其實內裡一塌糊塗。他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魅力,但要求再深度一點去演便沒了,現在可能厲害了很多,始終演了廿年,但以當時的年資來說,他的表現是可以的。」

「逼是沒用的,愈壓迫愈澎湃」
今次的《PTU》重映,有一半收益將撥捐杜琪峯一直瞓身支持的「鮮浪潮」,有這安排,是否已預計到今年的運作,將會繼續艱難而行?杜琪峯︰「艱難了幾年,但我覺得無論如何,為了香港年輕一代,有能力就繼續頂下去,你要指望別人幫你?一定沒有機會。你知道香港形勢變成怎樣,直頭要趕到你捐老鼠窿一樣,我覺得這樣做不會有好東西出來,逼是沒用的,愈壓迫愈澎湃,這是錯誤的。應該看看怎樣協商,想一些方法出來,不是大石砸死蟹就行。」
最後,年屆70的杜琪峯再次強謂,會盡能力支持年輕一代,「至少預視到未來5年我都做到。」語帶唏噓,但臉帶微笑,或許杜Sir相信,不是因為會成功才堅持,而是堅持才會有機會成功。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hk01.com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