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25年10月22日 星期三

《入青雲》如「仙俠版史密夫決戰史密妻」 打破純愛虐戀老土公式 #劉青雲

長期以來,古裝仙俠劇一直是國產劇獨有的特色品類,也是距離年輕觀眾最近的劇集類型。正因如此,它成為了過去平台押寶最多、爆款頻出的內容賽道。《入青雲》開播 ...




長期以來,古裝仙俠劇一直是國產劇獨有的特色品類,也是距離年輕觀眾最近的劇集類型。正因如此,它成為了過去平台押寶最多、爆款頻出的內容賽道。

《入青雲》開播宣傳圖(微博@入青雲官微)


然而,隨着同類題材的聚集湧現與創作模式的日趨固化,這一本應最具活力的類型,反而陷入了最為明顯的僵化,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長劇整體的發展態勢。但這並不代表觀眾不再愛看仙俠劇。相反,在正視仙俠劇當前困境的基礎上,我們也應看到市場依然明確存在的需求,以及創作端正在發生的改變。近日,在優酷播出、由拾上影業旗下的拾伴影業製作的古裝仙俠劇《入青雲》,便是一個積極的嘗試。

首播之後,《入青雲》的鏡頭美學、人物設定以及演員與角色的契合度等方面,都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在這些熱搜話題的背後,更值得關注的,是《入青雲》為仙俠類型劇所注入的新活力。

用「套路」反套路

《入青雲》是一部尚未開播便已製造出「名場面」的劇集。正式播出前,劇方發布的「騙侶鬥愛」版預告中,男女主那句充滿拉扯感的台詞「全亂了」便吸引網友主動造梗。從這句成為熱梗的台詞中,便可一窺劇集氣質。男主紀伯宰(侯明昊 飾)與女主明意(盧昱曉 飾)之間,既非不染塵埃的純愛,也不同於虐戀糾纏的「恨海情天」,而是各懷心思的試探、步步為營的心理博弈。這也構成了《入青雲》的第一重觀看趣味,即男女主之間的雙向攻獵與極致拉扯。

劇集並未進行冗長的背景鋪陳,開場即大戰。在合虛六境的「青雲大會」上,極星淵罪囚出身的紀伯宰一舉擊敗堯光山太子明獻。為修復受損的靈脈,一直女扮男裝的明獻不得不恢復女兒身,化名明意,以侍女身份潛伏於紀伯宰身邊,暗中尋找解藥「黃粱夢」。

《入青雲》劇照(微博@入青雲官微)


這樣的處理帶來了雙重戲劇張力:一方面迅速構建起男女主之間對抗式的人物關係,帶有幾分「史密夫決戰史密妻」般的交鋒與暗流湧動;另一方面,也賦予雙方同等的人格能量。昔日戰神與新晉青雲鬥者,沒有一方佔據絕對的高位,「雙強」設定因而更具說服力。

人物關係決定了人物的互動方式,而人格能量則塑造着互動的情感張力。正是基於這兩點,劇集前期兩人之間那種互相試探、彼此算計的拉鋸才顯得格外帶感。紀伯宰與明意表面上是主僕,實則各懷心思、隨地大小演。不僅要在外人面前扮愛侶,還要在對方面前演真心。在你來我往中,每一份看似真心的流露都可能是精心設計的陷阱,每一次曖昧的靠近都暗含着試探的鋒芒。這種微妙的推拉感,比直白的甜寵敘事更耐人尋味。

與此同時,男女主的「互演」又通過視角差實現了敘事上的反轉。就像第一集中那場大火一樣:在紀伯宰看來,火是他為打斷二人關係進一步發展而放的;而在明意的視角中,這場火是從獸二十七(於垚 飾)所放,目的是為她製造尋找「黃粱夢」的機會。

雙方動機不同,手段卻意外一致。同一場戲因視角差異而呈現出多種解讀空間,在補全另一方視角後又能被品出新的意味。類似的錯位與反轉頻頻上演,不僅增強了故事的敘事密度,也有效打破了類型劇集的同質化。面對觀眾對古裝仙俠劇的審美疲勞,近年國產劇常見的解法是「反套路」,即讓劇中的人物充當替觀眾說話的人,通過解構傳統仙俠敘事來刷新故事觀感。而《入青雲》的解法卻是用「套路」來反套路,這是該劇在敘事範式上的突破。

「剝洋葱」式人物塑造

仙俠劇給觀眾造成審美疲勞的原因,除了故事情節的高度相似,還在於人設模板的雷同。高冷師尊、傻白甜女主、叛逆魔尊……幾乎每一個標籤出現,觀眾腦海中就會自動浮現出與之對應的熒屏形象。固定的人設模板往往伴隨着模式化的人物塑造方式,如「小人物逆襲」或是「高嶺之花被拉下神壇」,但無論是哪一種,大多都依賴於線性的敘事推進。

前文我們已經介紹過,《入青雲》中的人物,從開局就籠罩於層層偽裝之下,這也決定了劇集在角色刻畫方式上的不同:它並非平鋪直敘地展開成長,而是在主角層層掉馬的互動中,以「剝洋葱」的方式,逐步展現人物真實的內心世界。

身份的變化是「洋葱」的殼——以紀伯宰為例,從初登場橫空出世的青雲鬥者,到揹負復仇使命的沉淵罪奴,觀眾對人物的認知與明意的視角幾乎同步,需要在迷霧中不斷探尋他的過往與真實動機。這讓《入青雲》在仙俠底色之外,更增添了一種解謎的趣味感。

明意最初則活在「戰神」的光環與外界的期待之中,看似至高無上,實則只是被權力塑造的工具。這也是為什麼,在被君後要求離開堯光山時,她的第一反應是強調「我對您一定還有用」。

來到極星淵之後,從用計潛入無歸海,到與紀伯宰的每一次見招拆招,明意必須不斷調動自己的智謀與生存本能。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人物的主體性得以真正建立。

內在的動機與情感是「洋葱」的核——在用計迫使後照公開認罪的過程中,紀伯宰對弱水、明意的利用是真的,但他想要幫助無辜仙靈的心也是真的。青雲之戰後,紀伯宰留下了明意已經損毀的法器。如果不是以侍女的身份待在紀伯宰身邊,明意或許永遠無從得知,紀伯宰此舉的目的不是為了多一個戰利品,而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將其歸還。

《入青雲》劇照(微博@入青雲官微)


這種高密度的人物轉變十分考驗創作者的功力:既要把情感鋪墊做足,又要將情緒轉折處理得真實可信。處理複雜情節與細膩情感,也正是長劇集的優勢與魅力所在。除了男女主之外,看似與世無爭的司徒嶺(余承恩 飾)和目前站隊含風君(胡耘豪 飾)的言笑(全伊倫 飾)等角色,也都隱藏在假面之下,人物真相有待後續的劇情揭曉。

「扶光仙境」新美學

仙俠劇最初能受到觀眾青睞,一大原因在於它能夠在架空的世界中,呈現現實中難以企及的視覺奇觀。然而,隨着同類題材中奇觀想象逐漸趨同,觀眾對仙俠作品的興趣也難免有所下降。因此,《入青雲》的第三重突破,便在於它全新的美學表達。

大至世界觀架構。不同於傳統仙俠劇中常見的人、魔、仙三界設定,《入青雲》從傳統神話中汲取靈感,將古典韻味與奇幻想象相融合,獨創出「六境」幻想世界。劇中目前已經出現的「福澤降世」「堯光山」「無歸海」等場景,畫面瑰麗、特效精良,以極具想象力的視聽語言,展現出中國山川地理的奇絕氣韻與華夏古老文明的深邃之美。

此外,《入青雲》作為拾上影業「扶光仙境」系列IP的首部作品,也進一步拓展了仙俠宇宙的敘事可能。「扶光仙境」系列囊括多部題材新穎、設定獨特的神話仙俠劇集。此前發布的概念海報中,「青雲翩躚繞坤靈,萬丈扶光縱九霄」的詩意畫面,已勾勒出這一IP的宏大美學基調。

小至人物造型。《入青雲》跳脱出以往仙俠劇中的極簡「喪葬風」,也未盲目跟風近年來盛行的繁複華麗路線,而是以中式古典美學為基底,巧妙融入Y2K風格的夢幻元素,形成獨具一格的「中式夢核」氣質。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劇中人物造型在色彩搭配上極為豐富,卻並不顯雜亂,反而在色彩碰撞中營造出協調而靈動的視覺層次。具體到鏡頭語言的運用上,該劇的光影處理尤為細膩,無論是場景構建還是人物刻畫,處處可見匠心獨運的美學追求。尤其在女性角色的塑造中,多采用平視視角,注重捕捉其內心情感的流動,而非停留於表面的視覺符號。

《入青雲》劇照(微博@入青雲官微)


故事看點、人物塑造與世界觀美學,這三重突破共同鑄就了《入青雲》所傳遞的「新仙感」。這不僅是仙俠劇類型的一次全面進階,更是對「觀眾為何依然需要仙俠長劇」這一命題的真誠回應。

創新未必要全盤顛覆,也可以靠在類型框架中注入鮮活的「人」的情感與審美巧思。當故事、人物與美學三者兼備,仙俠世界自會重拾其活力與吸引力,再度贏得觀眾的期待。

【本文獲「影視獨舌」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dusheme】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hk01.com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