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搵來至在食,大家識食之餘,你又懂得「惜食」嗎? | next 1/1 pre |
只要小心挑選,經烹調的「過期食品」同樣可成為佳餚。(王鏡文攝) | next 1/1 pre |
來自法國的Laiṡ說,她在法國生活時,不會單憑食物包裝上的標示來判斷能否食用。(王鏡文攝) | next 1/1 pre |
一群推崇「惜食文化」的人士,每逢周日都會為市民炮製「過期食品」。(王鏡文攝) | next 1/1 pre |
冼曉茵表示公司會捐出「過期」的牛肋條、烏雞、牛腩,以減少浪費。(王鏡文攝) | next 1/1 pre |
Celia冀望顧客通過進食「過期食品」,認知「此日期前最佳」並非食物變壞的指標。(王鏡文攝) | next 1/1 pre |
黃凱詩提醒市民,海鮮類食品保質期較短,如果發現已「過期」就要格外小心,可能未必適合食用。(李耀龍攝) | next 1/1 pre |
不少人打開雪櫃發現積存多時的食物已經過期,都會直接棄置,但原來有志願人士經常四處搜羅過期食品,逢星期日就會聚首一堂,與店舖合作炮製「過期菜式」予食客享用。
以上所指的「過期食品」並非指過了「此日期前食用」的食品,而是指過了「此日期前最佳」的期限,但一般市民可能不由分說就將它們送到堆填區。
Celia是其中一位「駐場廚師」,她期望顧客能通過一個真實的膳食體驗,親身品嚐多款利用過了「此日期前最佳」的食材所製作的食物,令一般市民明白,過了「此日期前最佳」的食品並非代表食物已腐爛或變壞,從而學會「惜食」的真諦。而她煮出來的食品沒有定價,顧客覺得值多少錢便給多少錢,故此吸引不少市民大無畏地來這裡用餐。
當中包括來自法國Laiṡ,她品嚐「過期大餐」後,稱食物味道無變壞,能夠「放得入口」。她亦表示在法國生活時,不會單憑食物包裝上的標示來判斷能否食用。
而Celia的部分食材是來自一間大型連鎖店。負責人冼曉茵表示,為了減少浪費食物,他們會定期捐出一些過了「此日期前最佳」的牛肋條、烏雞、牛腩等急凍食品,但冼強調,公司會確保肉類沒有變壞才會捐出。
註冊營養師黃凱詩提醒市民,一般好像罐頭、急凍冷藏食品,只要儲存得當,烹調前嗅過食材無酸味,即使過了「此日期前最佳」亦可進食,但如果是海鮮類食品就要加倍小心。她說:「貝殼類貯存期大概是2至4個月不等;另外一些魚類,我們要小心留意,就是一些脂肪較高的魚,例如三文魚,即使放在攝氏負18度的冰櫃裡,可貯存的期限大概是2個月。」營養師又提醒長者、小朋友、抵抗力低或長期病患的人士,盡量避免進食過量過期食品,以減低健康風險。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