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講到,李嘉誠首戰失利,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失去爭奪九倉的席位,卻換來收購和黃的機會。
長實與滙豐達成秘密協議後,時任和黃主席兼CEO韋理最為不滿,質疑滙豐在「賤賣」股權。正如李嘉誠所說,買和黃就「等於用1蚊買2、3蚊價值」,但滙豐有蝕讓嗎?
當年,滙豐同日已經反駁指,不相信會找到出價更理想的買家,該行深信長實就是和黃那位Mr. Right。
可惜,到七十年代,香港發生股災,加上中東石油危機,和記洋行卻因攻伐過度,終於1975年在印尼項目中,出現周轉不靈,被迫接受滙豐收購。
接管和記後,滙豐辭退祈德尊,改聘韋理出任行政總裁,後者素有「公司醫生」稱號。韋理上任後,大刀闊斧改革,遏止和記虧損;到1977年底,再趁世界航運業衰退,黃埔船塢陷入困境,借勢併入母公司,遂組成和記黃埔。 其時,李嘉誠剛剛從九倉敗陣,很快將目光轉滙豐手持的和黃。因為他很清楚,根據香港的《公司法》和《銀行法》,銀行不能從事非金融性業務;債權銀行可接管財困企業,但當其經營重拾正軌,則必須出售——換句話說,滙豐早晚要出售和黃,問題是花落誰家?
當年,滙豐大班沈弼曾經揚言:「銀行不是慈善團體,不是政治機構,也不是英人俱樂部,銀行就是銀行,宗旨就是盈利。」李嘉誠雖然狙擊九倉鎩羽而歸,但實際已獲得滙豐信任。
這間「土炮華資」甚至連置地都爭贏了!事情追溯至1977年,金鐘站和中環站上蓋招標,置地乃「中區地主」,幾乎每幢商廈都屬旗下,正當奪標之聲高唱入雲,長實竟然爆了個大冷門。
長實憑什麼突圍而出?答案就是資金回籠方案,李嘉誠見地鐵債務高企,所以特意設計到,工程落成與通車時間同步,這樣正中地鐵公司流動性需要。
所以在商言商,滙豐押注李嘉誠,實乃華資崛起之大勢所起。最終,長實以6.39億元,購入22.4%和黃股權,一年內增持至四成。事後證明,滙豐獨具慧眼。
來源 source: http://nextplus.nextmedia.com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