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掃呢頁CODE去手機
請LIKE FACEBOOK“新專頁”THANKS!
鍾意我? D 熱爆文章嗎?
即刻“讚”接收更多熱爆?!
唔要再顯示

2025年9月12日 星期五

東呼即應:外國研究指食雞肉增致癌風險 醫生:烹煮不當都出事 #癌

不少香港人「無雞不歡」,意大利有研究發現每星期食雞肉超過300克,整體死亡率提高27%,男性患消化道癌風險增加2.6倍。有專科醫生向《東呼即應》指,雞 ...






不少香港人「無雞不歡」,意大利有研究發現每星期食雞肉超過300克,整體死亡率提高27%,男性患消化道癌風險增加2.6倍。有專科醫生向《東呼即應》指,雞肉若被加入雌激素,可令女童提早發育,出現性早熟,如女性吸收太多雌激素,會影響下一代,增加患子宮癌、陰道癌、乳癌的風險。此外亦應避免高溫烹煮,以免令蛋白質變成致癌物質,增加結腸癌、肝癌、胃癌、肺癌的風險。有營養師提醒,進食雞皮、雞翅、雞腳等多皮部位,易形成高膽固醇,增加心血管負擔;又指雞肉所含鐵質遠不如紅肉,容易形成貧血、疲累及免疫力下降。


雞肉長久以來被視為健康食材,不論雞胸、雞腿或雞翼,均是餐桌上常客,亦是不少健身人士首選。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吳嘉恩指出,雌激素能促進雞隻生長及增加油分,令肉質更嫩滑,但對人類尤其女性影響甚鉅。女童若吸收過多,會提早進入青春期,出現性早熟;女性攝入過量,則或導致子宮癌、陰道癌、乳癌風險上升,甚至影響生育能力。雌激素早於1987年已被列為致癌物質,現時包括香港、歐美、澳洲及內地等大部分地區已全面禁止使用。


除了雌激素,抗生素亦是隱憂。吳指出,雞隻在養殖過程或被添加抗生素,雞肉中可能殘留部分抗生素,市民食用後或會出現過敏反應,例如嘴唇腫脹、皮膚出紅疹甚至全身痕癢。烹調方法亦相當關鍵,吳提醒,若經常以超過200度高溫煮食,會令蛋白質變異,會產生雜環胺(HCAs),增加結腸癌、肝癌、胃癌及肺癌風險。另外,經常燒烤亦會產生致癌物多環芳烴(PAHs),會增加患肺癌及白血病的風險。


家營營養中心營養師黃彥澄指,長期只食雞肉而忽略其他食材,容易導致營養失衡。雞肉雖含鐵質,但含量遠遜牛、豬、羊等紅肉。以雞胸肉為例,每100克僅含0.4毫克鐵質,雞腿肉稍多但依然有限。若缺乏鐵質、葉酸或維他命B12,會影響血紅素合成,導致紅血球容量減少,容易形成貧血,患者或感到經常疲倦,免疫力下降。黃強調,成年男性每日需要8毫克鐵質,女性則需18毫克,故女性尤其要注意攝取量。


此外,雞皮、雞翼、雞腳等脂肪較高,長期進食會形成高膽固醇,增加心血管負擔。黃建議,市民如欲補充蛋白質,可選擇多元化食材,包括魚肉、海鮮、牛肉及豬肉,並盡量挑選低脂部位,避免皮、腩或近骨頭等高脂部分。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hk.on.cc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