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右)在美國讀書時已排隊購買限量版波鞋賺外快,回港後決定創立託買平台,創業期間更找來老友 Celine(左)加入, Celine已投資了三十萬。
壹盤生意
變種水貨 app 慳水慳力搵銀
走水貨,睇落好搵,無奈入貨成本、人力物力,甚至責貨風險極高。但只要動一動腦筋,把傳統的水貨模式轉變一下,慳水慳力一樣可以搵銀。
二十七歲的朱威霖( William),今年初投資四十多萬,研發水貨平台 app「 Buy for Me」,買家可隨時隨地,與身處在地球另一方的賣家聯繫,託他們買入心頭好。只要雙方交易成功, William幾乎什麼都不用做,就能收取百分之五佣金。這個 app上架三個月,累積三千多個會員,每月營業額有六萬元。
扣除成本,雖與收支平衡還有距離,但 William深信:「只要愈來愈多人用,一年後就可以回本!」記者找來不同界別組成的評判團指,香港什麼都有得賣,擔心程式難有普及性,建議 William要盡快打入內地市場。
應用程式「 Buy for Me」的圖案,由兩個對話泡泡組成,泡泡上有隻飛機, William指,這是象徵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在咫尺間溝通。一身西裝筆挺,外表木訥的他謂自己在美國讀書時,就因為「走水貨」而賺了不少「外快」,他憶述:「我同班朋友一齊排隊購買絕版波鞋,再放上 eBay拍賣,暑假時又帶返香港賣,每對賺成五百蚊!」這令他意識到走水貨大有可為。不過,六年前畢業回港,應父親要求幫手打理屋企的木薯出口生意,根本沒有時間創業。常要往不同地方出差的他,亦有應朋友要求往 outlet掃平貨,他發現:「喺香港叫做中高檔次的品牌,如 Givenchy、 Burberry等,喺外國買唔算太貴。我試過幫人買 Crabtree& Evelyn潤手膏,一英鎊一支咋(約十二港元)!」他興奮地說。
去年 William終於想到不如搞個 app,「唔使我請買手同入貨,係完全 C to C,即 Customer to Customer,你可以係賣方,亦都可以係買方,我只係中間人。」他借用屋企的辦公室做大本營,節省租金成本,最大的投資是花廿多萬元請人寫程式,另每月約花五萬元聘請三名 IT職員做管理。而他知道,這盤生意最大問題,是要找到第一批用家。為此,他定出三個步驟:
第一步:自設貨物 刺激用家
「因為免費下載,唔擔心無人 download,但就無人願意做第一個買貨或售貨的人。無人行第一步,我就自己行。」 William說。於是,他透過朋友主動邀請多個經常往返歐洲、美國的空姐率先加入做賣家,出售貨物。長期往返倫敦和香港的空姐 Tina指,她常由倫敦買入如 Marc Jacobs袋、 Kiehl's或其他牌子的護膚品,「我一星期飛一、兩次左右,帶返嚟都擺上去賣,好小量,唔會好辛苦,就算賣唔出都可以自己用。」這個 app的好處是,定價全由賣家話事,而 Tina就把貨品買入價調高百分之五出售。 William亦與 Octoget、 Susweet、 Meso Beauty等團購公司合作;亦與不少品牌如 Montblanc、 CK合作,請對方以同樣價錢放在其平台出售。貨品成功出售, William才收取百分之五佣金。有了這班固定的賣家撐場, app上架三個月,已吸引了另外三十名活躍賣家常常出售貨物。
William指,賣、買家最初都比較保守,出售的多是護膚品、手袋等,「但近來已開始出現一些品種較特別的貨物,如來自荷蘭的梵高畫作、餐巾。哈哈,不過仍然未有人買。」他憶述,試過有買家要求一種來自印度、有人臉印在酒樽上的酒,竟然有一個剛巧去印度旅行的賣家替他找到,「其實賣家搵唔到一模一樣嘅酒,只係差不多款,但買家都願意接受。」事實上,亦有人「搏大霧」放一些二手及普通貨色上 app,「我哋有人不斷睇住,發現件貨有問題,會要求賣家移走。」 William未來會把 app優化,要求賣家的貨品要有來源地認證。
第二步:力谷宣傳搶佔市場
下一步,就是要力谷知名度,「必須要在其他類同的應用程式出現前,先佔據市場,要令人哋諗起外遊代購,就諗起『 Buy for Me』,所以最緊要打響名堂。」早在開幕當日,他們搞了一場大型開幕典禮,並請來藝人連詩雅做嘉賓,當日有空姐朋友做模特兒,教人安裝及使用程式,更有十件最抵產品搶賣。 William說又設立了一些不定期促銷活動,如 Blue Monday,即限時售出名牌貨品,如一個 Montblanc的錢包,只售港幣九十九元。用銀彈政策,果然有效,迅即被搶購。每次推出限購優惠, download app的下載又多百多個。
除了買賣外, app中亦有一項叫 Discover的項目, William打算找人撰寫一些外地購物的資訊及貼士,「好似《來自星星的你》中千頌伊嘅唇膏喺邊度買呢?」他與廣告公司的朋友參照當年澳洲最筍工概念,構思了「香港最筍工」,他們將公開招聘一名員工,負責環遊世界一年,到不同地點發掘購物資訊,亦可順手採購一些平價貨品,而旅遊的費用則全數由公司支付,活動與電台合作,將在下月公開招聘。
第三步:尋同路人 出錢出力
這個 app上架三個月,已累積三千多個會員,每月營業額有六萬元。但 William知道搞 app與一般生意不同,「回本期較慢,我預計至少要燒錢一年先回本。」除了自己投放近五十萬外,亦着手找投資者。由於「 Buy for Me」以女性化妝品及皮袋等奢侈品居多, William找到同樣喜歡購物的老友 Celine。「大家在香港青年聯會認識, Celine鍾意網上 shopping,佢都係幫屋企做生意,大家想法差不多,游說咗幾次,佢就願意加入成為股東。」 Celine再為「 Buy for Me」注資三十萬,可再加大宣傳力度,她說:「呢次係第一次投資 app,咁香港一直都無一個託外國人買貨而設的 app,如果宣傳得宜,我認為有潛力㗎。」
貨品選擇少
為了令買家安心,買家列出想要的貨後,並定出最高接受價,等候有賣家認頭後,才透過 PayPal付款。在買家收到貨前,金錢會被扣留在 PayPal賬戶,不會過戶;直到交易成功,買家滿意貨品質素後,賣方才能成功收款,而 William才從買家出價金額當中扣除百分之五的手續費。而買賣雙方可自行約定地點交收,或放在「 Buy for Me」位於尖沙咀的辦公室交收,如出現產品款式等的紛爭,公司亦會初步協助調解,「我哋有律師,會擔當顧問,如果件貨真係唔滿意,我哋可以調停,或者叫賣家賣平啲。如果真係唔得,雙方就要循民事途徑自己解決。」 William指,由於至今買賣的多是小型奢侈品,三個月來未出現過類似紛爭。
但按記者觀察,現時「 Buy for Me」最大的問題是,出售的貨品種類十分少,多是名牌袋、化妝品。 William被問到有什麼特別貨品的時候,都顯得有點尷尬,「我哋都努力緊令貨源更廣同多元化。」看來「 Buy for Me」要跳出女性市場的局限,仍要多下功夫。
app用法
評判團
Koziness創辦人 Gary
(透過網頁及應用程式,為顧客提供食物速遞,月賺逾十萬)
喺香港好多嘢有得賣,好難成日有託人買嘢的需求。唔可以話無生存空間,而家係無乜競爭,但 business model做唔大。而且貨物傾向個人化,個人化就會易出錯,好多歐美衫褲鞋襪都不是為亞洲人而設, size和款式都好易錯。如果係呢類平台,係咪內地市場仲有得做?內地透明度低,但消費力強,比起香港更有潛力。
GoGo Van創辦人 Steven
(手機應用程式提供客貨車 Call車服務)
聽過不少身邊朋友要託人到外國買嘢,但點樣令到好多有呢個需求的人,由託朋友,變做用佢個 app?佢要搵到自己班客,要好大力度去 push,有幾 common,就決定呢個生意的成敗。而且個平台最好乜嘢 hot items都有得賣,愈多愈好,有 wild effect,先會引嚟更多人用。
時昌迷你倉創辦人 時景恒
(全港逾百個迷你倉地點)
手機平台,能夠移動係呢個 app最大優點,但 scale唔夠大,如果要慢慢儲客,呢個時間人哋一個唔該抄咗你就煩。老闆可以考慮盡快與一些大平台合作,如淘寶及阿里巴巴,人哋放喺你個 app的東西,喺其他平台都會見到,借用人哋咁大個平台。個客量愈多,個佣金先可以愈來愈平,保持競爭力。
William回應
我都知道擴大規模係現階段最需要做嘅嘢,我哋都同 We Chat或淘寶一些做代購嘅賣家傾緊,希望可以叫佢哋加入我哋個 app。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