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15年10月23日 星期五

擁大量英殖物品女皇頭 收藏家不戀英只想傳承歷史





其他影片:>>






「去殖民地化」一詞近期掀起熱烈爭議。近年示威多了人揮舞港英旗,懷緬英殖時期的香港,社會民生政治上的不滿,與港人身份認同問題的關係成為焦點。無論是否「去殖」,都不能磨滅香港曾是英屬殖民地的過去,有港人為傳承歷史,收藏了數百樣英殖時期的物品,郵筒上的一個小皇冠,印上「阿群帶路圖」的大型紋章,背後都承載着數十年來的歷史見證。

記者:容文穎

33歲的Juston年前在facebook開設了「港英品牌」專頁,介紹其港英時代的收藏品,很多都已經在市面上難以看到。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陳佐洱早前指,香港未有依法「去殖民地化」,古郵筒上的皇冠標誌又面臨被遮蓋的危機。Juston說,自己不是戀英,對「去殖」二字亦無反感,其實英治時期已開始「去殖」,但目的與現在迥異,從前是利民便民,如拆了郵政總局,就增建香港大會堂,「但係依家係想去除意識形態,純粹想去除歷史,無為生活帶嚟任何好嘅改變,而將唔屬於我哋嘅中國嘢硬塞,係唔尊重我哋香港嘅歷史。要去殖化,叫689先搬返出港督府(現為禮賓府),要嚟做博物館啦。」

他說,設立專頁並非想宣揚甚麼政治立場,只是單純希望殖民時期的物品及相關故事能承傳下去,「呢十年見到英治時期嘅物品愈嚟愈少,依家想知佢背後嘅歷史,唔係咁簡單,只能靠約定俗成去聽,但其實係咪完全事實,又未必。」

收藏嗜好從何時而起?要數回十多年前,「以前住喺九龍城,九十年代前九龍城有一個維多利亞時期嘅郵筒,就喺正我住嘅隔離,一返屋企就會見到,二千年左右,我外國讀完書返嚟唔見咗,好大打擊,佢係伴隨住我成長。」他驚覺香港歷史那麼容易就被捨棄,遂萌起收集殖民時期物品的念頭,由郵政品開始,至後來任何富有香港特色的英殖物品都成其收藏。

英殖色采的事物一樣一樣消失,還剩下甚麼?他坦言已清除得七七八八,除了法定古蹟,就只餘下郵筒及街名仍留有殖民味道,下一代要知道上一代的一點一滴,只能口耳相傳,「想將自己咁多年得到嘅嘢,得到嘅故事,繼續講出去,教育下一代。」

他將於11月至12月與團體「舊課本」合作,於灣仔富德樓舉辦香港郵政展覽,在「舊課本展示館」展出,展品包括其歷年的郵政珍藏,冀將這段面臨消失的故事承傳下去。

馮就康攝 Juston的收藏嗜好是從郵政物品開始。(馮就康攝) 馮就康攝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