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17年6月15日 星期四

精英名校吊高來賣 [壹週刊 - 1423 - 專欄] __,M1,

西北大學座落密芝根湖畔,其「桂殿蘭宮」般的商學院大樓,讓教職員盈視湖景一邊跑步一邊作學術研究。無定向風精英名校吊高來賣到毗鄰芝加哥的西北大學見識。聽其 ...


西北大學座落密芝根湖畔,其「桂殿蘭宮」般的商學院大樓,讓教職員盈視湖景一邊跑步一邊作學術研究。

無定向風

精英名校吊高來賣

到毗鄰芝加哥的西北大學見識。聽其主事人介紹,十年之間,這間私立高等學府的收生率從超過三成劇跌至八個巴仙。收生率也者,錄取的新生人數除以申請入讀的人數也。收生率劇跌,既可能是錄取新生數目不變,但申請人數大增;亦可以是申請人數不變,而錄取人數劇跌。觀乎主事人沾沾自喜之情,收生率劇跌,申請入讀者眾,有以致之。潛台詞:西北大學校譽日隆。

強國人、印度人湧向美國

年來美國私立精英名校的收生率普遍劇跌,非獨西北大學而然。即以東岸八大長青藤大學而言,十年間其平均收生率即跌破雙位數字;從 14.3%降至 9.4%;當中哈佛更從 9.8%直插至 5.9%。篩選之嚴,可思過半。

聽到這些數字,腦際叮一聲亮起強國二字。現今有超過三十萬強國人在美國留學,他們當中有哪個不想入讀哈佛?申請者眾,又怎不大大扯低收生率?緊跟強國人之後又有印度人,他們同樣數以十萬計湧到美國留學,而都以精英名校為目標。

至於美國本土,年來財富兩極分化;大富人家以送子弟入讀長青藤大學為發財立品必由之路。「內外夾攻」,精英學府門限為穿,意料中事。(《時代》週刊新近報導,中學成績雖不突出,老爹捐出兩百五十萬美元,美國第一女婿庫特納即入讀哈佛矣。出得起這個價錢的土豪,車載斗量吧。)

精英名校的存在意義

正常運作,需求激增,即使不能即時配合,假以時日,供應總會趕上頭來。然而從收生率劇跌可見,精英大學的學位供應顯然又是另一回事了。這些年來,其學位供應不前,並非欠缺資金。眾所周知,哈佛、耶魯般精英學府坐擁巨資,其發展基金規模之大,跟好些主權基金,平起平坐。有錢而不增加學位供應,何也?

吊起來賣。唯其供應有限,精英學府的學位方矜貴。(在庫特納老爹而言起碼值兩百五十萬美元!)遏抑供應乃獨市壟斷、榨取暴利之慣技(不管經濟好壞,精英大學的學費年來平均按年遞升近四個巴仙),此則不禁令人要問:精英學府到底是從事普惠眾生的教育事業還是幹巧取豪奪的行當?參觀西北大學新近落成的商學院大樓時,我對這個疑問有了點頭緒:兩者皆不是。精英大學另有其存在目的。

布局奇特

先說這座耗資三億兩千萬美元興建的大樓。西北大學座落密芝根湖畔,這座大樓有全湖景,到此登臨,不期然令人想起王勃筆底「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的滕王閣。其「桂殿蘭宮」般的設施從中央控制的影音器材——既能原汁原味保存教授堂上授課內容、同學的討論,又避免接駁音響的麻煩——到無風吹之擾的輻射式冷暖氣設備,細緻周詳,叫人讚嘆。

教我最感驚奇的倒是大樓的布局。作介紹的教授說,所有課室都向西,沒有湖景;所有教授及行政人員的辦公室則向東,有全湖景。有此布局,據說是讓學生不為湖景分神,專心上課。以小人之心度之,事情哪會這般簡單?及至參觀教職員辦公室時,我終於明白了過來。

這些辦公室擺設優雅、景觀宜人。更教我看傻了眼的,是好些教授的辦公室安放了跑步機,其上有電腦,讓他們可以一邊跑步、一邊用電腦。一個人不能侍奉兩個主,卻能同時強體健身、著作思考,作學術研究回覆電郵?哪怕做得到,又能做得好嗎?不可能吧。

精英名校為誰豪奪

然而有幸在讓人心曠神怡的環境,展示十項全能的本領,即使無助提升科研成果,那副功架總可以讓教授們自我感覺良好,甚至自高身價。我問過了,在商學院任教,薪酬待遇確實比文學院優厚;在西北、哈佛任教,不用說身份、待遇都勝過不知名的大學。沒有錯,精英學府吊高來賣,主要得益者,顯為其教職員。

此又理有固然。須知西北、哈佛雖說是私立,卻非一般的私營機構;這些名校既無老闆亦無股東;故此吊高來賣,豪奪壟斷暴利並不為任何人帶來股息、紅利,那又何苦來由?

厚待教職員

事實上即使經營有利潤,或是有家長、校友、善長解囊獻金,則只落入發展基金,而非任何人的口袋。更弔詭的是,這些基金雖有發展之名,私立精英大學卻不像一般牟利私人機構那樣擴充經營多收學生。這樣的經營模式又怎不教人摸不着頭腦?

不擴充經營提高收生率,像西北大學般的精英名校卻莫不落重本建造美輪美奐、設備應有盡有的教學大樓。換言之,提高教職員的物質待遇——妥貼舒適不過的工作環境;與此同時,其金錢待遇水漲船高,自不待言。西北商學院大樓的布局反映的正是此「向教職員傾斜」現象。

精英名校讓富者愈富

物質、金錢雙雙厚待教職員,這個做法倘能為更多的學生提供優質教育,無可厚非。然而吊高來賣,將莘莘學子摒諸門外,又豈不跟普惠眾生之教育初衷背馳?教育的目的不是鞏固上等人的權勢、讓富者愈富吧?

再者,不管是為子弟「買學位」還是回饋母校,上等人捐款給坐擁巨資、堅拒增收學生的精英名校,如同錦上添花。把錢用在關節上,又莫非扶助資源匱乏的學校,讓他們有條件提高教育質素?

有幸入讀精英名校的學生都莫非 IQ與 EQ超班的人中之傑;即使沒有「桂殿蘭宮」般的校舍,這些高人大都有本領冒出頭來。君不見抗日戰爭時,昆明的西南聯大物資緊絀,卻培養出楊振寧、李政道這兩位最先奪得諾貝爾獎的美籍華人。與其不惜工本建造設備周詳的校舍,善用資源,精英名校又豈不應集中火力,吸納更多學生?

補白 名校沙紙非「食力」

眾所周知,微軟的蓋茨、面書的朱克伯格都中途退學,沒有拿到哈佛的學位。同樣,個人電腦巨子戴爾( Michael Dell)也沒有在德州大學完成學業。

打工仔找工作,精英名校的沙紙無疑有利叩門;要創一番事業嗎,始終要靠「食力」。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