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伯雖然接受被收地的現實,但心中始終仍有問號。(劉淑嫻攝)
近年,政府不時將「一地難求」掛在口邊,於是收地、拆遷、建公屋,成為當局慣常用來解決房屋問題的手法。排隊苦候公屋的市民當然叫好,然而收地背後,老村民家園被剷平了,埋下的還有幾十年街坊鄰里情。
這種「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局面,是否無可避免?
「如果政府真係收地,我就好開心嘅,因為係為廣大市民利益設想,但實際係咪咁呢?」現年76歲的黃伯,是剛被政府收地的橫洲永寧村村民。他6歲時因逃避日本人追捕,舉家逃到香港,開始在永寧村居住和耕種,一住就七十年。
直至兩年前,政府要在橫洲三村(永寧村、鳳池村、楊屋新村)推行「橫洲公共房屋發展計劃」,黃伯突然被通知,度過了七十個寒暑的家園,變成了「借來的地方」,要交還給政府。
幾十年的鄰居即將各散東西,再望著棕地上的貨櫃場,黃伯格外不捨:「收地起公屋我支持,但點解只得我哋被犧牲……」。
黃伯捨不得的,還有家門前種植的木瓜、霸王花、大樹菠蘿等,但今年收成卻特別差,「佢哋好似都有啲靈性,知道你唔要佢。」自知無力保護這些「心血」,他已將部分植物轉送別人,領養多年的狗也可能要交給漁護署。
雖然已搬到市區,黃伯仍會每天回到永寧村,盡最後努力為自己留下多點回憶,同時也關心著身邊仍未找到住處的鄰居。
今集《港。故》與大家一起走進橫洲,看看黃伯如何守護他的家園和回憶。
-------------
《港。故》:東網電視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請關注《港·故》fb:https://goo.gl/bGXUx1
來源 source: http://hk.on.cc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