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18年1月3日 星期三

【經世濟民】整容,又有乜嘢問題喎?(利世民) __,整容,

【經世濟民】整容,又有乜嘢問題喎?(利世民)在自由主義網站reason.com偶爾見到一套獨立製作的紀錄片《TakeMyNose...Please》, ...


  • 【經世濟民】整容,又有乜嘢問題喎?(利世民)


  • 在自由主義網站reason.com偶爾見到一套獨立製作的紀錄片《Take My Nose... Please》,製片人是Joan Kron。

    無論怎樣看,Joan Kron也不似一名89歲的老婆婆;極其量她的容貌也好像60歲左右。雖然說80 is the new 70,但是她「凍齡」的秘密,說穿了其實就是當代整容醫學的成果。

    雖然在今時今日,整容不再是什麼不可以宣諸於口的醜聞,但是在「你的樣子如何,你的日子也必如何」的娛樂圈。只有少數演藝人,例如喜劇演員,願意坦然承認自己接受過整容手術。Kron的紀錄片,講的就是這個現象。

    早幾年重讀了赫胥黎(Aldous Huxley)1931年的名著《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令我不斷反覆思考一個問題:「當生、老、病、死都不再是人生必經階段,而是我們要經過刻意的考量作出的選擇,這些決定究竟會如何影響所謂的共識和道德價值?」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曾經講過,道德是弱者用來制約強者的理由。在原始社會,強和弱的對立是武力的;可是在現代社會,強和弱則見諸於選擇的多寡。愈自由的人,愈多選擇,也就是普遍理解中,愈「強」的人。相反,愈是「弱勢」,選擇則愈少。

    讓更多人有自由去從不同的選擇中決定自己的命運,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

    不過,在現實社會中,選擇往往是矛盾的根源,而在大多數人的理解中,選擇意味着某種程度的責任。可是某些選擇,例如自己的容貌,究竟又有些什麼責任可言?我想也就是這個原因,令到一個自由主義的討論平台,對這個題目感到興趣。

    傳統的價值觀當中,有所謂「身體髮膚受諸父母」的概念;就算在西方文化中,也有自然的觀念。整容手術,難免讓人有「不自然」的直覺。可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一般人對整容手術失敗的人,大多沒有什麼同情,甚至會毫不留情地訕笑。

    整容而令容貌更端莊,有什麼問題?甚至退一步說,靠化妝和衣飾令自己更出眾,又有什麼問題?可能有人說,化妝和衣飾不是永恒的,所以不可以和整容相提並論。但從網上經常瘋傳的「易容化妝」片可以見到,在大多數人心目中,未變身的「醜女」本尊的容貌,才是最大的話題。

    在現今的主流價值共識中,對容貌的道德,仍然是「不要以貌取人」,而每個人也應該對自己「內在的美麗」而感到自豪;整容是對自己沒有信心的表現,而沒有信心,是一種原罪。這種邏輯,很容易講出口,但想深一層,其實也是一種虛偽的自欺欺人。

    對比生死,整容彷彿是小事,但相關的道德倫理矛盾,其實在本質上並無二致。究竟每個人的個人選擇有沒有界限?例如安樂死;在《美麗新世界》的故事中,人活到某個階層,對社會再沒有貢獻,要是有什麼不治之症,就會被送往「安眠」,這種道德究竟又會否漸漸變成普遍可以接受的共識?

    自由主義的哲學強調:「只要不傷害別人,個人選擇是最終的價值。」可是在保守價值的一方,會認為每個人的選擇,都會影響到普遍的價值觀,尤其是公眾人物,更加有作為榜樣的責任。不過在高舉人人生而平等的價值體系中,這種所謂的責任是否教人太過沉重?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