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10大驚奇》去年底引述異象預言,今年金融市場或升到你唔信,升浪更由元旦後就開始,樂觀時間暫時直至4月,從未變調;2月1日則預言2月要抖氣,惟不會大跌,結果港股高位整固,全月升2%,相比1月則飆9%。但願更能印證「聽專家講不如睇埋異象」,冀繼續為讀者帶來具國際視野的另類參考。之後會怎樣?依然樂觀至4月!有迹象顯示中美有望達成協議,異象亦預言股市3月平穩度過。
【1、特朗普急了?美打貿戰損失愈來愈大】
外國媒體周五(3月1日)報道了一項最新研究顯示,貿易戰已導致美國出口商蒙受巨大損失,相當於每年出口大減約400億美元。由於美國對華出口「崩潰」,意味經濟成本不斷上揚,貿易戰對美國經濟的影響也愈來愈大,並非總統特朗普形容的「非常好」。
根據國際金融協會(IIF)研究,美國2018年對總值2,500億美元中國進口美國商品加徵關稅,降低了目標產品對美出口,而中國的報復行動更對美國出口產生嚴重影響,推計去年7月至11月,美國損失的出口額超過170億美元,若以此數額推算全年,即大約400億美元,接近美國2017年對華出口總額的1/3。(註:當年美國對華出口達創紀錄的1,300億美元)
事實上,美國官方統計數據亦證明對華出口急降,例如去年11月,美國對華出口僅87億美元,按年大減41億美元;周三(2月27日)公布的去年12月商品貿赤亦由11月的705億美元,擴大12.7%至破紀錄的795億美元,並大過市場預期的736億美元。
其他機構也有盤點美國關稅的影響,到目前為止,關稅已使美國進口商付出了超過180億美元稅項,這個數字仍以每秒超過1,000美元的速度增加,反映貿易戰已不斷提高經濟成本,亦是為何特朗普準備2020年競選連任前,愈來愈渴望與中國達協議的重要原因之一。
換言之,雖然特朗普着眼於中國經濟付出的代價,以此作為談判籌碼,但實情是兩國都有達協議的需要。
【2、特朗普急了?與貿易代表口脗有偏差】
除了經濟數據,本周特朗普及美國貿易代表萊蒂澤(Robert Lighthizer)的口脗亦有偏差,前者強調接近達成協議,後者則透露距離達成協議仍遠。有專家指出,這意味着特朗普或有意先與中國達成「不充分」及「弱勢」的協議。
專門研究國際歷史、世界經濟史等的哈佛大學著名歷史學者、《基辛格:理想主義者》作者Niall Ferguson說:「我認為這是大問題...特朗普是否會推翻萊蒂澤,以便達成一個不充分及弱勢的協議。我非常希望他不會這樣做,因萊蒂澤已非常努力地討價還價,表現優秀,當他說中美仍未能達成協議,我會非常認真地看待。」
其實,他們兩人言論有矛盾不是第一次,Ferguson說,「之前我們也看到總統否決了(萊蒂澤),令萊蒂澤不得不迅速放棄他所說的話,並使用特朗普的『貿易協議』語氣。」
萊蒂澤是於周三(2月27日)說:「(中美)在達成協議之前,仍然需要做很多事情。」之前特朗普則說:「中美接近達成協議。」其後,一向「聽話」的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庫德洛於周四(2月28日)表示,中美貿易談判取得「神奇進展」。
【3、耶倫「爆seed」!特朗普搞貿戰係唔識經濟】
在任官員言論或有限制,聯儲局前主席耶倫則無官一身輕,周一(2月25日)更公開批評特朗普,語氣之嚴厲可謂首見!
耶倫直斥特朗普「不明白聯儲局的基本角色或宏觀經濟」。當被問:「妳認為總統掌握了宏觀經濟政策嗎?」她直言:「沒有。」
耶倫舉了兩個例子,分別是聯儲局的雙重角色及美國貿易關係,來證明特朗普不懂經濟。她指出,聯儲局的兩個重要目標是試圖穩定價格及就業極大化,「我擔心特朗普甚至不能說出聯儲局的目標(即就業極大化及使價格穩定),這是國會授予的。」
與此同時,她批評特朗普集中縮窄對中國的雙邊貿易赤字是多此一舉,說:「當我不斷聽到總統和他的一些顧問關注其他貿易夥伴,想糾正雙邊貿易逆差時,我認為幾乎所有經濟學家都會告訴你,雙邊貿易逆差沒有實際意義,而且這不是一個合適的目標政策。」
她又批評特朗普公開抨擊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及當局政策是不智,只會削弱外界對聯儲局的信心。
【4、異象:股市3月難大跌 睇實標指2800關】
中美會否在3月達成協議乃未知數,惟異象預言無論怎樣,3月全球股市或不會大跌!
專門以史為鑑、曾引用股市走勢預言特朗普會當選美國總統的CFRA研究首席股票策略師Sam Stovall表示,3月通常是「好月」,因歷史顯示,自1945年起,2月是標指表現第3大最差月份,而3月股市則有大約66%時間上漲,4月更接近70%。歷史上,3月是全年表現第3佳的月份,僅次於4月及12月。
除了3月單月數據,原來1月及2月市況也能預示3月表現。根據歷史,若採用1983至2018年標指首兩月走勢,一旦1月升、2月跌,3月平均要跌0.8%。(註:2018年應驗了)
如果是1月升、2月亦升,3月平均再升逾1%。上次是2017年,當年標指3月「埋單」近乎無升跌,今年又會怎樣?(本文附圖一)
目前美國華爾街最關注的是標指能否衝破2,800點,一旦確認衝破,就有機會再創新高。(本文附圖二)
那麼,美股能否創新高?美股上周連升9周,為近24年以來最長升浪,往績預示升浪或未完結。回看1995年5月12日,道指創下連升10周,之後的一周雖然回吐2%,下月(即1995年6月)表現亦不過不失,但整年及1996年美股都反覆上揚,一直到1997年3月至4月才出現逾10%的大幅調整。
【5、好消息!全球最大主權基金「增持股票」】
除了異象,大戶亦是前瞻指標之一。若單看這點,本周就有好消息!全球最大主權財富基金──挪威國家主權基金透露仍看好股市,並2018年底市場最悲觀時「出手」撈底。該基金管理資產規模達1萬億美元。
基金透露,在去年11至12月股市混亂時,買入價值217億美元(約1,692億港元)股份。當時正值美股處於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表現最差的12月,投資者憂慮中美貿易戰升級及美國聯儲局加息。
總結2018年,基金投資股票回報跌9.5%;未上市的房地產回報升7.5%;固定收入資產回報增0.6%。截至2018年12月31日,基金市值約9,670億美元,當中66.3%為股票;3%為未上市的房地產;30.7%為固定收入資產。由於2019年全球股市強勁反彈,目前基金價值已升至1.03萬億美元。
回看2017年,該基金已打算將持股比重調升至70%,在2018年2月大冧市後,更表示會增持股票,直至目前仍未看淡。由於該基金擁有近9,000家公司的股票,買起了全球約逾1%市值,故其去向惹全球注視。
【6、「股神」仍看好股市 「鱷王」轉話衰退未到】
睇完大戶動向,「股神」巴菲特又怎看前景?他本周在接受訪問時認為,由於利率看起來不會上升得太快,股市比整體經濟更有吸引力,如果未來10年要揀投資股票還是債券,答案一定是股票。
他強調,如果全球利率長期低企,猶如日本1990年代之後的話,股票看起來仍十分便宜,「我們或許已進入新的世界。」他又透露,去年第4季接近傾妥一單大型收購,但最終告吹,並指去年第4季喜歡買股,但更想購入業務。
值得留意的是,全球最大對沖基金Bridgewater創辦人、回報跑贏索羅斯而號稱「鱷王」的達利奧(Ray Dalio)本周亦轉軚,認為2020年11月美國總統大選之前,發生經濟衰退的機會降至約35%。回看他在1月時仍警告,美國2020年前有顯著衰退風險,並可能是一生最痛。他解釋,轉軚是因聯儲局立場轉向寬鬆,其他地區的央行也傾向寬鬆。
【7、信不信由你!A股2019年或全年有運行】
講完外圍,當然不少得影響港股的A股!內地股市周一(2月25日)顯著上揚,滬綜指更一口氣飆5.6%,成功由年初低位累彈兩成,繼深成指及創業板指數後,進入「技術牛市」。
A股暴升路人皆知,有不少報道與2015年「大時代」相比,惟更值得注意的是,該3大指數亦於周一齊齊衝穿俗稱「牛熊線」的250天線,是2015年沒有的,市場亦未有廣泛提及此異象。
當中,滬綜指周一收報2,961點,「牛熊線」處於2,844點;深成指收報9,134點,「牛熊線」處於8,985點;創業板指數收報1,536點,「牛熊線」處於1,525點。該3條「牛熊線」特徵是目前均顯著向下,對上一次出現類似情況而一舉升穿已是2009年,之後滬綜指累升約四成;深成指累飆約五成。
今次滬綜指於2019年1月3日、約2,464點見底後,開始上揚至今。若跟往績,意味A股2019年全年有運行。信不信由你!
【8、別望香港樓價大冧!一冧不得了...】
講完股市,或許提一提樓市。對於未「上車」人士,或多或少都期望樓價下滑。不過,如果香港樓價真的大冧,後果是怎樣呢?外國傳媒本周集結了一系列數據,警告樓價一旦大冧,後果不堪設想,影響着748萬香港人口,主要可分為3大重點:
●影響政府「派糖」
由於香港土地珍貴,故政府能靠賣地獲取可觀收入。2018年政府收入當中,房地產就佔了40%;其餘是薪俸稅佔10%;利得稅佔22%;其他佔28%。
●佔經濟比重很高
上述提及房地產佔了政府整體收入40%,若深入地看,若單計賣地,就佔了逾20%。如果樓價大冧,必定對全港市民帶來負面影響。試想想,業主及正在供樓的人士會感到變得貧窮,於是會減少消費,再一環扣一環影響基層。如果樓價未止瀉,他們更有借貸需要。
就香港經濟而言,樓市相關行業,包括建築等,佔據了經濟增長比重達1/5,比重與貿易差不多,之後就是金融、公共服務,以及其他範疇。
●主宰港股升跌之一
就股市而言,地產股比重為恒生指數第3位,僅次於金融及電訊。對上一次香港樓價調整期是2015至2016年,當時恒指亦累瀉約10%,之後樓價重拾升勢,在2018年中創新高時,恒指亦累彈約40%。
值得留意的是,地產股佔恒指比重逾10%,遠高於滬綜指、日經平均指數、英國富時100指數,以及美國納指的數個百分點。
【9、日本經濟再響警 每百日圓或飆至13港元?】
講了股樓,接下來說說匯市,日圓及日本經濟再次敲響警號!事緣該國周四(2月28日)公布,今年1月工業產出初值按年沒有變動,即0%,有別於市場預期升1.3%;按月計則大幅下滑3.7%,創2018年1月以來最大跌幅。
被媒體譽為日本殿堂級經濟預言家、當地保險業巨企第一生命首席經濟學家新家義貴(Yoshiki Shinke)就此警告,由於工業產出大幅下滑,令日本2019年首季經濟很可能再度萎縮。一旦如此,將是過去5季以來,第3次「見紅」,亦預示着日本央行的「放水」政策有技窮之虞。
為何一個數據足以讓日本經濟亮起紅燈?因工業一向是日本經濟主力,它集合了眾多勞工、先進技術、企業經營、豐富水電,更重要的是海運方便的地利條件,可以將全世界的原料運至日本,加工成完成品,再銷往世界。其中,橫濱、神戶、名古屋、東京、大阪,是日本5大商港,使日本成為亞洲最主要的工業國,其中,全國30%工業更集中在東京灣區。因此,要觀察日本經濟增長,最重要的不是消費,而是工業。
無獨有偶,美國華爾街大行高盛周四亦警告,以宏觀角度來看,美元兌日圓是下次經濟變衰時的主要壓力。如果聯儲局再將利率降至「零」,又推出量化寛鬆(QE)的話,日圓匯價恐怕「升到你唔信」。
該行指出,上次聯儲局採取零息及QE後,美元兌日圓於2011年10月一度見75.35的二次大戰後新低(即日圓創新高),相信下次類似情況發生時,日圓將飆至另一個高峰,或許是60水平,即每百日圓兌港元或見13水平。(本文附圖三)
【10、越南經濟奇迹是怎樣形成呢?】
最後,要數本周大事,當然不少得美朝峰會「不歡而散」。今次選址越南,或許是特朗普想向北韓展示,可參考「越南模式」來開放經濟。回看1986年,越南執政黨共產黨放棄「大鑊飯主義」,追求「社會主義導向的市場經濟」,此後1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每年平均增長約3%。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
●越南背景
在1986年前,即逾33年前,越南是一個被國際孤立的貧窮國家,主因是1978年入侵柬埔寨,惟自1986年改革開放後,就極速被打造成為國際製造業中心,國際知名品牌如英特爾(Intel)、三星、Adidas、Nike等,均有在越南設廠。
澳新銀行(ANZ)最近就發表報告指出,越南已成為全球主要紡織、電子、鞋履,以及其他產品的主要出口國,當中智能手機相關產品更是全球十大之一。(本文附圖四)
●經濟奇迹
受惠於製造業愈來愈蓬勃,越南經濟增長由1986年僅2.8%,飆至2018年的7.1%,為過去逾十年最強增長,並創下東南亞紀錄,同時為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去年能在世界呆滯的環境下突圍而出,絕對是奇迹。
值得留意的是,越南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政治環境十分穩定,執政黨自1945年掌權以來,仍能牢牢掌握着權力,成為北韓可以借鏡的例子。再者,越南在1978年因入侵柬埔寨而被國際孤立,經濟赤貧,情況與現今的北韓亦雷同。
事實上,隨着中國勞工成本日益高漲,以及貿易糾紛持續,即使貿易戰最終平息,不少廠商都仍然會計劃將生產線變得多元化,搬離部分位於中國的產能,生產成本較便宜的越南自然成為外國資金流入的目標之一。
根據2018年世界銀行報告,越南已吸引了超過1萬家外國企業,大部分是出口導向及勞工密集的製造業。隨着環球巨企進駐,越南亦加大了經濟開放,如今已成為亞洲國家當中,參與最多自由貿易協定的地方之一。
越南國內生產總值(GDP)由1986年的263.37億美元,暴漲至2017年的2,237.8億美元;人均GDP亦由1986年的421.65美元(約3,288港元),升至2017年的2,342.24美元(約1.82萬港元)。當然,越南至今仍是發展中國家,惟經濟成就已斐然。
世銀指出,越南的成功,主要是擁有足夠的年輕勞動力、穩定的政治氣候,以及能與全球供應鏈融合。
看到這裏,或許投資越南亦是不錯的選擇...
------
《骰寶坊》誠邀各地【賭王】【賭后】挑戰神人境界,每日更有百萬籌碼等你領取!立即免費下載,體驗《骰寶坊》最真實、刺激的多人在線骰寶遊戲!
遊戲下載:
https://goo.gl/i2t1yj
想睇更多一、二手樓精彩故事,即click以下連結:
新盤置啱睇
http://money18.on.cc/newflat/
二手置啱Feel
http://money18.on.cc/usedflat/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