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美容院被數度勒令停業,疑有推銷集團伺機擴展掠水業務,殺入中醫界。「中醫妹」經交友App釣客後,噓寒問暖故作曖昧,目的為氹客看中醫,即使無病無痛,仍被游說預繳逾萬元、長達一年的中醫藥費,「美容院呃人就聽過,估唔到中醫都呃人。」中醫妹更會連環劏客,數日內再推銷過萬元的教育課程。《蘋果》放蛇約見「中醫妹」直擊氹客過程,她吹噓該為明星中醫,醫術幾乎萬能,「有朋友濕疹嚴重到流晒膿、血水,差唔多要切腳趾,最後睇醫師,而家結焦。」之後亦游說記者報讀學費近2萬元的投資課程。
Jacky去年12月經交友App結識女網友,交談數天即被帶到旺角周大福商業中心推銷投資課程,由於他無興趣報讀,該女網友即場介紹另一職員Heidi給他。Heidi開始日夜關懷他的身體狀況,不久後帶他到旺角看中醫。
「醫師就開啲調理身體中藥畀我,叫我兩星期覆診一次。」Jacky憶述診症後,職員即落力游說「調理身體機能」療程。「佢話免診金,半年要萬零蚊。」即使表明仍是學生無力支付,職員仍稱可分期付款,最終誘他簽卡,惟他無力還卡數,現由母親協助還款。
「冇病冇痛要睇半年,仲要成萬蚊。」Jacky服食一個多月中藥粉後,開始質疑受騙,認為Heidi為賺佣金才帶他看中醫,「我可能畀佢昆咗。」他不憤:「美容院呃人就聽過,估唔到中醫都呃人。」
以交友App撈客推銷以往常見於美容或健身療程,惟近半年交友App湧現一堆「中醫妹」、「中醫仔」搵食,令一心交友的純情男女被氹落沓,預繳高額中醫療程。記者經事主聯絡「中醫妹」Heidi,「地鐵站好大廣告嘅醫學美容中心,背後有佢哋support,係友好集團。」她甫見面即鼓起如簧之舌,「友好集團幫手搵甄醫師,佢70歲,行醫好多年,睇開明星嘅醫生,幫過周潤發、米雪,佢本身退休,老細搵佢返嚟幫手。」
Heidi自我介紹在一間市場推廣公司工作,每月底薪約2萬餘元,若介紹報讀課程可收1千元,「好(景)時都有三萬零一個月。」帶客睇中醫則收100元介紹費,又指公司正籌劃上市,「集團中醫有中醫,西醫有西醫,醫學上針劑類都有,有養生療程,乜都會有。」
《蘋果》另一記者以調理身體為名再約Heidi,她大力推銷中醫,「我阿媽打斑,阿爸高血壓,啲朋友脫毛,之前有朋友濕疹嚴重到流晒膿、血水,差唔多要切腳趾,最後睇甄醫師,依家結焦。」又補充每日藥費只100元,比其他收300元藥費的效果更好,更吹噓:「我哋賣service(服務),要預約㗎,唔接街客,因為太多人,做唔哂。」
當日,Heidi帶記者睇中醫時指,「由於中心唔收診金,為防止有人濫用,所以要先收500蚊按金,填我個名就只收300蚊,睇完醫生只收藥費,按金會全數退回。」記者借故無銀行卡離開,Heidi即露出失望之情。惟即使不看中醫,Heidi亦表示可以介紹進修課程,圖一網打盡。
大專生Alex正是被連環推銷的受害人,他1月底經交友App認識中醫妹Aki,豈料交友變交錢,被先後推銷課程及中醫,「扮friend關心我身體,話帶我去睇中醫。」他為不令女方失望,遂跟她看中醫,惟當時已有逾20人等候看診,他形容房間「坐爆」,「有成10幾pair人」,最後因預約爆滿無暇應診,逃過一劫。
不過此前他已被推銷報讀課程,「佢話可以試下做投資移民顧問,仲吹到好勁咁,話fresh grad出嚟第一份工做呢啲cv都唔錯。」Alex起初敷衍應對,Aki仍帶他到教育中心,Alex曾以無錢為由圖甩身,但對方指可付一半學費9,500元,甚至可帶他去申請信用卡,Alex不敵煩擾終付款離去,其後他要求教育中心退款,卻被追收數百元手續費。
至於僥倖避過預繳逾萬元中藥費的Diana仍深深不憤,她被網名Hally的「中醫仔」誘看中醫,當時輪候區坐滿一對對年輕男女,「有啲著suit嘅姐姐,同一pair pair坐喺到嘅人講緊嘢,好似sell緊嘢咁。」
其後中醫只為Diana簡單問診及把脈,過程不足五分鐘。應診後,職員向她展示療程價目表,由1,300至40,000元,建議她買為期一年逾2萬元療程,更指「日日食中藥先有效」。Hally亦幫忙推銷,「係咁講佢以前買個plan仲貴,依家可能因為疫情平咗,你除返開都幾抵吖。」
Diana覺得無稽,無病無痛仍被推銷一年療程,早已聽聞交友App美容騙局的她,頓覺墮入中醫局,表明無意購療程。惟Hally與職員夾攻氹足10分鐘,最終她為甩身,敷衍以1,300元配7天藥粉離去。事後她上網查證,為她診症中醫疑與一間醫學美容中心合作,中心曾被揭以推銷巨額美容及按摩療程,「佢哋好識玩,疫情之下都諗到另一條出路,竟然係sell中醫,咁樣呃錢,令我覺得好憤怒。」
大律師陸偉雄指,事件中如有人謊稱沒有回佣而帶客消費,或干犯欺詐,合作而知情的相關機構,包括提供服務的中醫、美容院、教育中心,亦可被控串謀詐騙,兩罪最高刑罰判監14年。「因為事主係單純朋友介紹先去,當對方話自己有睇過同一個中醫,原來係冇嘅,又冇講自己有利益,就算失實、講大話,就係詐騙。」
惟陸指,事件需視乎對方的銷售手法,若對方有技巧地隱晦其回報,「例如話有coupon,已經叫表明咗(利益),咁就冇足夠證據。」因此涉事推銷手法很難提控,亦解釋了為何在港多年來仍難以取締。
-----------------------------
蘋果初心不變!26周年「撐蘋果Tee」預售:
你的優惠訂購(海外訂購按此)
-----------------------------
你敢爆,我敢獎! 立即Signal 63836568、WhatsApp《蘋果》24小時爆相爆片熱線
或致電:63836568
-----------------------------
支持蘋果深度報道,深入社區,踢爆權貴,即Like蘋果專題及調查組FB專頁!
來源 source: http://hk.news.appledaily.com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