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掃呢頁CODE去手機
請LIKE FACEBOOK“新專頁”THANKS!
鍾意我? D 熱爆文章嗎?
即刻“讚”接收更多熱爆?!
唔要再顯示

2022年7月1日 星期五

越南超車?|蘋果代工鏈移師越南 「Made in Vietnam」全靠外資? #政治時事 #蘋果

多年以來,憑藉開放的市場環境、優越的地理位置、相對豐富且廉價的勞動力資源,越南越來越受到國際品牌的青睞,在當地設廠生產。較早入場的三星於2021年為越 ...






多年以來,憑藉開放的市場環境、優越的地理位置、相對豐富且廉價的勞動力資源,越南越來越受到國際品牌的青睞,在當地設廠生產。較早入場的三星於2021年為越南創造了655億美元(約合5,000億港元)的出口,相當於該國總出口額的近20%,同年三星公司(越南)的營收也相當於全國國民生產總值的20%左右。但蘋果的到來真的會加快當地成為「新世界工廠」的步伐嗎?

對於效仿中國改革開放經濟路線、大力推動工業化的越南而言,像蘋果這樣的行業巨頭的到來的確對其經濟有着直接的推動作用。目前,在越南的31家供應商共僱用16萬工人進行蘋果產品的組裝。其中,台灣和碩科技去年宣佈將在越南分三階段投資多達10億美元,包括一個在越南海防市工業園區內的高科技生產工廠,本月又指將再加注1億美元;富士康則將越南作為中國以外最大生產中心,目前已經僱用約6萬名員工,並計劃在接下來一兩年大幅度擴大僱員規模。

連螺絲也無法生產?

然而,目前蘋果在越南的31家供應商和工廠全部為外資持有,當中最大的幾家亦是來自台灣和中國的「老面孔」——包括富士康、立訊精密、比亞迪等。

為何當中沒有越南的本土企業?對於像iPad這樣的精密電子產品 ,生產製造對零部件及整個供應鏈的要求都非常高,後者的完整性能夠極大影響產品的成本,包括原材料採購成本、運輸成本等,所以產品組裝工廠儘可能的不會遠離零部件供應商生產所在地。

未盡完善的供應鏈

在中國深圳等城市的工業園區,早已形成了環環相扣的供應鏈,但越南則不然。有內媒引述中國供應商歌爾指,作為三星、蘋果的供應商,2013年公司被三星要求到當地設廠,以保證快速反應。但電子產品的供應鏈是一個網狀結構,一級套著一級,越往前端越難轉移,尤其是零部件。但在越南,負責人從工廠走出來,只能找到一些印刷、包裝材料,最多是彈簧,工廠80%的零部件依然要靠進口。

越南本地甚至就連生產被譽為「工業大米」的螺絲都極端困難。有廠商指,螺絲生產包括電鍍、熱處理等多個配套環節,這在中國內地如東莞的工廠,周邊就有大量配套廠。

同樣為難的還有老廠富士康。據《財經》雜誌旗下網絡媒體報道,2018年底,富士康「要脅」所有一級供應商到越南辦廠,以達到30%的本地製造標準。去年11月,富士康拆除中國成都產生線,鼠標和鍵盤、蘋果數據線的訂單悉數到了越南。有中國供應商更透過,合作方一度在短訊直言:「以後想交易的,必須在越南。」該供應商指出,過去合作方只是要求,但中美貿易戰開始後,要求變成了「要脅」。由於富士康是大客,故許多供應商只好乖乖就範。

這些情況解釋了為什麼這些高端電子產品的生產只能依靠外資。今年1月到4月,越南商品出口額累計1,223.6億美元(約9,600億港元)。其中外資企業商品出口額達905.9億美元(約7,108億港元),佔出口總額的比例達到74%;越資企業商品出口額為317.7億美元(約2,493億港元),只佔出口總額的26%。

本地熟練技術人員匱乏

除了依賴外資的問題外,越南缺乏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也讓許多企業十分頭疼。越南本地的員工培訓需要很多時間,如果是引入大量海外人員,成本又會大幅增加。但在沒有人的情況下也只能出此下策,一些供應商要從中國帶員工過來,畢竟要越南工人大量掌握高技術的生產工序,仍然需時培養。

總部位於河內的Dahashi國家勞務有限公司專為外資企業搜羅勞動力,公司董事Nguyen Quoc Doan說,目前的勞動力需求非常巨大,問題是供應商需要確保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以便為外國投資者創造信心。

「外國公司,尤其是高科技公司,對勞動力的招聘要求非常嚴格。除了某些資格外,他們往往還要求其他標準,如體重、身高、視力和工作環境中的舉止。因此,公司在將員工帶入公司之前,必須對他們進行基本知識的再培訓。」他補充稱:「越南工人非常勤奮,但他們的教育、IT技能和外語水平都相當有限。這使得他們很難在生產線上使用智能機器和技術。」

在中美貿易戰、蘋果公司的戰略調整之下,擁有廉價勞動力的越南表面成為了最大受惠者,成為蘋果產業鏈的下一個大本營。而事實上,儘管2022年前4月越南貿易順差高達25億美元(約196億港元),但同時期本土企業逆差卻達92億美元(約722億港元),油水都被富士康、立訊等來自台灣和中國的蘋果代工廠撈走,缺乏熟練工、高級工程師,原料高度依賴進口的越南,只依託人口紅利推動解決了國內就業問題,除非能迅速培養自家的代工企業、代工龍頭,以及更完整的電子供應鏈,否則現階段實在很難說獲益良多。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hk01.com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