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23年12月8日 星期五

生死教育|夥頤養院長為長者療癒心靈 前港姐謝寧用飲食結合親子回憶 #港姐 #謝寧

關於本港護老院舍的環境,近日又受到關注。其實香港也有不少善心人士,竭力為居住於護老院長者帶來身心靈的溫暖。一向以「關愛‧靈養」為宗旨的廣蔭頤養院,早前 ...






關於本港護老院舍的環境,近日又受到關注。其實香港也有不少善心人士,竭力為居住於護老院長者帶來身心靈的溫暖。

一向以「關愛‧靈養」為宗旨的廣蔭頤養院,早前就跟前港姐、現為著名烹飪主持謝寧合作主理親子煮食工作坊,並以人生八味為主題推出曲奇餅,以飲食尋回人生記憶的味道。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廣蔭頤養院(綜合安老服務)是次謝寧聯乘合作,意念源於院舍於5月時推出的繪本《生死前的八種味道》,書中以8位婦女和母親的人生故事,透過家庭獨門食譜,以及插畫師細膩的畫作及動人的文字,詮釋生死教育的意義。

謝寧十分欣賞何婉慧院長(右)的善心,故被對方邀請主理親力以生死教育為主題的產品,便一口答應。(朱永倫攝)

廣蔭頤養院院長何婉慧分享此書的製作因由:「我們頤養院內很多長者,尤其不少女性以前都是大廚,或是很叻的家庭主婦,她們對食物很有要求,也各有不同人生故事,到她們年老了,有些過去的經歷和對人生的督智,是否可以透過食物,跟下一輩再作聯繫呢?於是便有了製作這本書的意念。」

何院長談及院舍裡一位長者的個案:「有位婆婆當日入院頤養院時,不肯吃我們的餐食,原來她以前一直為全家人煮飯,弄得一手好菜,所以覺得我們的食物不好吃,亦因為要住老人院,心情變得很抑鬱,有點不留戀人世的心態,所以我們希望用食物來重新帶出她的熱誠,便起到為她留低食譜,雖然她的家人對此不大熱衷,但這是婆婆的一份人生印記,也代表了她對家人的愛。」

上月底廣蔭頤養院首辦「尋回味道的記憶」親子煮食工作坊,讓一家人細以食物勾起回憶。(受訪者提供)

體會記憶中的味道

由此概念延伸,廣蔭頤養院於上月25日舉辦「尋回味道的記號」親子煮食工作坊,謝寧在現場傳授食譜,透過活動促進父母與子女互動交流,以烹飪作媒介,締造溫馨動人回憶。她亦特別設計了「曲奇四重奏」,包含了代表人生的八味——一酸、甜、苦、辣、鹹、澀、腥、沖。

作為煮食達人的謝寧,坦言也是一大挑戰。「我們通常只講五味,即甜、酸、苦、辣、鹹,今次要加上澀、腥、沖的味道,所以要花多點心思。其實飲食和人生真的很有關係,從一個人的食物習慣,已可反映到性格,甚至代表人生不同回憶,再深入點便可以建構人和人的關係,以至不同地方文化的交流。」

何院長笑指謝寧很快已想到如何把八味混入食物中,例如「腥」便用上了海鹽櫻花蝦,而蜜餞薑餅就代表「沖」。

說到最深刻個人飲食回憶,何院長確實聯想到一次異國友誼。「十多年前,有次我去德國探朋友,他們煮了很多地道食物來招呼我,自己也想煮一餐來回報,雖然我煮食不叻,也去了超市選擇材料,煮了一些很香港的家常菜,如番茄炒蛋、雞翼、羅宋湯,朋友們都食得很開心。現在縱使已未有聯絡,但每回想起那頓飯,都有一份很很溫暖的友情回憶,若要用味道來形容,那就是甜的感覺。」

至於謝寧也試工幹去日本一個鄉村跟陶瓷藝術家交流,當時她亦煮出一味栗子炆雞來作款待。「原來日本人好少以鹹味來煮栗子,因此覺得特別新鮮,感覺就是用食物作文化交流。」

講述8位婦女和母親人生故事的繪本《生死前的八種味道》,內容十分動人。

堅持母親的味道

煮得一手好菜的謝寧,對食物也有不少個人回憶,也跟母親的關係很大。「我人生第一樣會弄的食物是水餃,因媽媽是東北人,每逢過年都會包餃子,所以我10多歲已識包餃子所有功序,每次食都很有童年回憶。」

她憶述媽媽本是事業型女性,並不擅長煮食,但為了家人也就努力去學習。「我以前不識欣賞,長大了才知道她的付出,是很偉大的母愛,到自己女兒去外國讀書時,我都要她們學識包餃子,這就像一份傳承,由媽媽教曉我,我再去教女兒。」

最新影片推介:蘇恩磁何沛珈專訪

謝寧指現在母親已90多歲,自己會堅持每一餐都盡量煮得豐富,讓老人家食得開心。「有時她會變得像個小朋友,好期待開飯,我又要哄她去食,以前是媽媽照顧子女,現在輪到我照料她,所以食對中國人家庭好重要,有美味的食物,才可以維持住家人的關係。」

謝寧經營的飲食品牌,便是強調每一樣食物都有「媽媽的味道」,她解釋:「很多人長大了,進食時都常會講這是我以前媽媽煮的味道,因為不論那道菜煮得如何,來自家人的用心和回憶是最深刻的。」她打趣指自己要煮得好好,才可以令老公會讚她可以媲美奶奶。

點擊圖片放大

注重院舍長者飲食

何院長稱要照顧院舍裡的一眾長者,其中最傷腦筋是飲食。「我常叫院舍內的廚師在菜式上要花多些心思,例如餐單可加入牛,又試過用煲仔來蒸雞,甚至可以食炸物,因為要一次過弄好多份,故都不簡單。我們認為健康是來自身心靈,能引起老人家的食慾,心境愉快,也是健康的一種。」

她坦言來到頤養院的長者,大部分都是晚期病患者,因此院舍特別重視居住環境和心靈療癒,就是離開人世前也可以感到豐盛的生活。

疫情期間,頤養院裡大部分時間不能讓家屬探訪,令長者感到十分抑鬱,故現時社會大致復常,何院長也主張老人家可以多跟家人出外,亦會積極主辦更多活動,讓大眾更明白長幼共融的信息。

記者:陳家昌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topick.hket.com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