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蜆是夏天其中一個熱門活動,每逢假日到海灣摸蜆的人數不計其數。一桶又一桶的蜆被掘走,大家滿載而歸之際,又知不知道,快樂的背後原來會影響生態環境?蜆被過量掘走會面臨絕種,並且會影響水質,甚至食物鏈的運作,大家進食後或會中毒!
東網記者於假日到熱門摸蜆地點之一東涌河口視察,現場不乏一家大細於河口摸蜆,更見到專業摸蜆團隊,將一桶又一桶的蜆掘走。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科學事務經理張瑪珊博士指,一日曾經有500至600人於東涌河口摸蜆,蜆被大量掘走,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其他摸蜆的熱門地點包括大嶼山水口、欣澳、東涌河口、大埔汀角、龍尾、西貢橋咀、元朗下白泥及馬鞍山海星灣等,人群亦一浪接一浪。
「同幾年前比較,可以見到依家啲蜆愈嚟愈細隻,一隻蜆要幾年時間先會長大,大家不斷掘,無時間畀佢哋生長,係會有絕種嘅危機。」張表示,一隻蜆每日可以過濾100公升海水,若蜆被過量掘走,會影響水質,一些肉食性的螺、魚或者鳥類亦會失去糧食。另外,因為香港不時有紅潮,若蜆受紅潮影響,吸食有毒的藻類,大眾進食後亦有機會中毒。
要保護生態,張建議大眾可純粹到海灣作生態遊,觀察小動物的一舉一動,不過就不宜摸蜆或將海洋生物帶回家。她亦指,政府可以行多一步,增加宣傳及教育。「好多人仲去摸蜆唔係因為有心破壞生態環境,而係佢哋唔知。」她建議,政府可於熱門摸蜆地點設展覽,向大眾解釋蜆在大自然界的作用。同時,亦可舉辦生態團,增加大眾的認知。另外,亦可效法外國的做法,限制掘蜆的數量,讓蜆有足夠時間成長。
張認為,香港整體的生態教育及推廣落後。她慨嘆,「生態旅遊90年代已經出現,2000年到依家政府都係話搞。香港有40%土地係郊野公園,不過大家都係去完就算,無咩教育資訊可以接收到。」她認為,政府應該出一分力,加強生態教育及推廣。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