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掃呢頁CODE去手機
請LIKE FACEBOOK“新專頁”THANKS!
鍾意我? D 熱爆文章嗎?
即刻“讚”接收更多熱爆?!
唔要再顯示

2016年2月23日 星期二

【識食之道】天氣潮濕又易攰? 用薏米赤小豆煲粥食! __,

今年潮濕天氣來得特別早,令寒濕症狀提早出現,但並非人人都需要以食療袪濕,中醫師指出,無緣無故過度袪濕反會帶來反效果。經常感到疲累、肌肉酸痛、頭暈作嘔及胃氣上漲等,才屬寒濕症狀,可以薏米及赤小豆煮粥進食袪濕,運動及按壓腳部穴位也有助化解體內濕氣。記者:伍雅謙註冊中醫師曹信恩表示,今年潮濕天氣提早來臨,天氣又凍又濕,除長者外,其實20至30歲的年青人出現頸背痛症的個案也有增加,均屬寒濕表現。他指,寒濕 ...




其他影片:>>






今年潮濕天氣來得特別早,令寒濕症狀提早出現,但並非人人都需要以食療袪濕,中醫師指出,無緣無故過度袪濕反會帶來反效果。經常感到疲累、肌肉酸痛、頭暈作嘔及胃氣上漲等,才屬寒濕症狀,可以薏米及赤小豆煮粥進食袪濕,運動及按壓腳部穴位也有助化解體內濕氣。記者:伍雅謙註冊中醫師曹信恩表示,今年潮濕天氣提早來臨,天氣又凍又濕,除長者外,其實20至30歲的年青人出現頸背痛症的個案也有增加,均屬寒濕表現。他指,寒濕症狀包括易感疲勞、四肢酸重、脷苔厚、口氣大及消化不佳等,尤其現時街上經常寒風呼呼,若未有圍上頸巾,肩頸部位容易直接受風吹而出現痠痛,長者則較多會出現膝痛及腫脹的症狀。曹指,寒濕人士消化系統也較差,胃氣較多,容易感到「頂住」,兼有排便不清及糞便較黏等情況,嚴重寒濕者則有頭暈作嘔的症狀,乃因濕氣阻礙脾胃所致,但與感冒略有不同,不會般伴隨發冷及發燒等症狀。出現寒濕症狀者,除要祛濕外,也需保陽氣,排走寒邪。曹稱,症狀輕微者可以食療改善,袪濕食物如薏米、赤小豆、白扁豆、栗米、冬瓜、茯苓、白朮及陳皮等,既可入饌也可煲湯,並建議可用赤小豆及薏米煮粥,較易入口,也能將食材完全食用,有健脾怯濕之效,適合一家大小進食。寒濕者可每日進食一次,連續食用一周。惟他提醒,若症狀嚴重者,也需向中醫求診,以中藥輔以針灸化濕。除食療外,運動也有助袪濕,曹建議每日可進行30分鐘帶氧運動,如跑步及游泳等,讓身體微微出汗,又能增加氣血循環,對化濕也有幫助,但僅記出汗後要抹乾身體,以免濕氣重返體內。此外,健脾也有助身體去祛,有如保養體內的「抽濕機」,平日可自行按壓腳部「足三里」穴位,以姆指按揉1分鐘,早午晚各一次,有健脾益氣之效,能增強身體去濕功能。不少人受天氣影響,或會自以為需要祛濕,胡亂食用各式補品,但可能其實並無濕重症狀。曹指,部份人可能津液不足,有口乾、眼乾、皮膚乾、便泌及大便乾涸的症狀,其實並不宜去濕。雖然焗桑拿也能有效袪濕,但出汗太多會傷正氣,令身體太虛,反而容易生病。此外,袪濕並非只飲用袪濕利尿的湯水便可,強調健脾同樣重要,寒濕者應減少進食甜食、酸辣食品、酒及咖啡等物,以保護脾胃健康。兩款袪濕食療:

1)薏米赤小豆粥(約2至3人份量)

材料:赤小豆100克、薏米100克

製法:將薏米和赤小豆浸泡3小時後,再加入6碗水放入煲裡,水滾後熄火,讓薏米和赤小豆在煲裡燜半小時,再重新開火,水滾後再燜半個小時,共進行3次燜煮程序,才可將赤小豆煮軟上桌

功效:健脾、利水及袪濕2)健脾益氣湯(約2至3人份量)

材料:黃芪10克、白朮15克、澤瀉15克、茯苓20克、瘦豬肉1斤

製法:洗淨所有材料後,連同10碗清水放入煲內,以武火煮滾後,轉用文火煲約2小時,再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益氣、利水消腫資料提供:中醫師曹信恩

註冊中醫師曹信恩指,天氣又冷又濕,容易出現寒濕症狀,輕微者可進食赤小豆、薏米、粟米及鮮淮山等食物幫助補濕。 「足三里」穴位有健脾益氣之效,位置在膝蓋下方凹陷處,往下約4隻手指寬的外側位,按壓時感酸痛便正確。 健脾益氣湯(約2至3人份量) 材料:黃芪10克、白朮15克、澤瀉15克、茯苓20克、瘦豬肉1斤 製法:洗淨所有材料後,連同10碗清水放入煲內,以武火煮滾後,轉用文火煲約2小時,再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益氣、利水消腫
以赤小豆及薏米煮粥,方法簡單便有健胃袪濕功效。 粟米及鮮淮山均屬袪濕食材。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