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16年11月25日 星期五

對假新聞的抗疫力( 2016/11/24) [壹週刊 - 1394] __,M1,

網上新聞真假難辨,Fb教主MarkZuckerberg承諾會找方法堵截假新聞。 (路透社圖片)壹擋專政對假新聞的抗疫力(2016/11/24)「101歲的大衞.洛克菲勒成為了世上第一個進行過七次心臟移植手術的人。」在朋友的Facebook上,見到這一宗大新聞。貼文的留言,分成兩派。一派認為巨富可以不斷續命,不但有違公義,而且說不定背後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另一派則認為,有錢人向來都是社會上,最先享 ...


網上新聞真假難辨, Fb教主 Mark Zuckerberg承諾會找方法堵截假新聞。 (路透社圖片)

壹擋專政

對假新聞的抗疫力( 2016/11/24)

「 101歲的大衞.洛克菲勒成為了世上第一個進行過七次心臟移植手術的人。」在朋友的 Facebook上,見到這一宗大新聞。

貼文的留言,分成兩派。一派認為巨富可以不斷續命,不但有違公義,而且說不定背後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另一派則認為,有錢人向來都是社會上,最先享受到最新最好的科技的一群,他們不惜以大量金錢換來的不只是自己生命的延續,也間接地鼓勵了技術的進步,說不定假以時日,平民百姓也可以受惠。

激烈辯論,的確帶來不少深入的哲學思考。可惜,這宗是舊的假新聞;過去數年,已經有人不斷地找出踢爆這宗假新聞的證據。但正如西諺所講:「當謊言已經跑到了地球的另一方,真相仍然在家中整裝待發。」

特朗普當選後,不少傳統媒體有意無意地,對新興的網媒現象開始提出質疑,就連 Facebook教主 Mark Zuckerberg也要即時作出回應,承諾會找方法去對付假新聞。

科學的證偽方法,就是哪怕只有一個例子,可以證明一條命題是錯誤的,就足以推翻命題。換言之,在判別新聞真偽的過程中,只要找到一篇推翻其他報導的證據,就可以否定其他報導的立場。不過,在哲學的知識論層面上,我們又怎樣去確認那一筆孤例是真確無誤?

建立命題,只有兩個方法。一招叫「演繹推理」( Deductive Reasoning),也就是說由一些簡單、普遍的公理,依賴邏輯的方法去得出結論。但是演繹推理法的思維模式,並非一般人的思考方法,尤其是在當下資訊氾濫的環境下,無論是高等教育界抑或是傳媒,都更傾向以得到的觀察作例證,以另一招式「歸納推理」( Inductive Reasoning)來得出結論。

本來,歸納推理不是問題,重點是研究員和新聞從業員,都應該努力去尋找推翻既有想法的例證。可惜,高等教育界和傳媒,近幾十年都漸漸失去開放持平的態度;搜尋例證的方向,也由推翻既有想法,變成了只會在自己相信的範圍內,不斷以同類的消息來肯定自己的想法,結果就是抱持不同信念傾向的人,重複地強化自己既有立場。

事實上,以電腦程式根據個人偏好和立場派送的資訊,的確有加劇偏聽的問題,但問題核心仍然是在每個人如何理解和分析資訊,但強調資訊記憶和有標準答案的公開試和集體教育,正正是訓練思考方式基本功的最大敵人。

然而,假資訊以光速和瘟疫模式爆發擴散,傳統媒體也有一定責任。不辯的真相是傳統媒體記者也在網上搜尋題目和資料,一旦假新聞得到了他們的關注和報導,又多了一份加持。事實上,傳統媒體失實報導的情況愈來愈嚴重,而且是愈重大的事情,記者也愈容易「中伏」。

說到底,對假資訊最大的抗疫力,還是在於個人的獨立思考能力。「所謂的獨立思考,不能脫離於開放的態度。」這句話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可能有點難明,但反過來說:「只會偏聽一方言論觀點的人,說不上有獨立思考。」這樣說就更加貼近大眾的經驗。

李兆富,筆名利世民,時事評論作家、出版人。

作者 Facebook專頁: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