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基建項目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再爆「飄移」事故!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去年爆出有多達22個填海用的鋼圓筒向外移位達3米以上,佔全部鋼圓筒總數約四分之一,雖然港府及承建商事後已加固,但原來移位問題一直未能「根治」。路政署證實,去年至今再新增2個鋼圓筒出現較嚴重移位,頂部向外伸延達3至4米,令嚴重移位的鋼圓筒數目累積增至24個。有關注團體擔心,人工島飄移問題未解決,工程恐再受拖延,未必能趕及今年底通車,即使大橋開通後仍會「手尾長」,一旦再爆事故將損害香港國際形象。
根據路政署最新數字,現時出現較大向外伸延的24個鋼圓筒中,有13個向外伸延3至4米、5個外延4至5米、4個外延5至6米,向外伸延6米以上的則有2個。今次新增的2個嚴重移位鋼圓筒,位處人工島東面,向外伸延幅度達3至4米。至於原來已嚴重移位的鋼圓筒,有9個在人工島北面、10個在東面、3個在南面,其中17個曾加固,以防外延情況進一步惡化。
路政署承認,該2個涉事鋼圓筒於去年公布事件時,頂部已出現向外伸延約2.9米,即未達「嚴重」水平,但其後卻進一步外移達3至4米。該署未有解釋鋼圓筒外移情況惡化的原因,僅聲稱有關情況已穩定下來,未有額外加固,而相關位置的海堤已於上月完成。
對於有指工程人員為求趕工,在填海後過度及過急加壓,導致出現「飄移」問題。路政署解釋,在設計不浚挖式填海工程時,顧問工程師已預計在工程期間,填海地會出現向下沉降情況,對填海土地及海堤結構安全並無影響。在完成填海工程及移走用作加速土地沉降的預壓荷載填土後,填海土地的沉降已達合約要求,並穩定下來。
該署續指,如所有填海工程一樣,在設計上新填海土地日後會出現剩餘沉降,即未來50年仍會出現不超過500毫米的沉降,是正常及預期會發生的。上蓋工程在設計及建造時亦已考慮了有關因素。
前路政署長劉家強在去年記者會上,曾以蛋糕中間「唧忌廉」比喻不浚挖式填海工程,表示在填土位置上利用臨時堆土加壓,除了會「唧走」淤泥層的水分達到加固效果,亦會產生橫向壓力,向外推動鋼圓筒頂部及旁邊的海堤。不過,顧問亦只是預計鋼圓筒最多外移約1至2米,劉承認移位3米以上是較預期嚴重。
廿三萬監察發言人王國興表示,對於人工島一再飄移感到憂慮,擔心工程進度受影響之餘,亦恐大橋及人工島上建築物的結構受損,促請路政署交代為何問題一直未能解決。他又指,大橋香港段醜聞不絕,影響國際間對香港工程質量的信心,質疑路政署為何「監督極都仍然出事」。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