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17年9月21日 星期四

香港是 iPhone X( 2017/9/21) [壹週刊 - 1437] __,iPhone,iPhone X,M1,

壹擋專政香港是iPhoneX(2017/9/21)剛過去週末,我出席了一個專為國內交流生舉辦的座談會。參與的學生,大多數是大陸的中層管理人員,他們也有 ...






壹擋專政

香港是 iPhone X( 2017/9/21)

剛過去週末,我出席了一個專為國內交流生舉辦的座談會。參與的學生,大多數是大陸的中層管理人員,他們也有不少是經常往來香港的專才。其中一個問答環節中,有位與會者提到香港在過去廿多年來,在硬件上彷彿沒有明顯提升,並質疑香港是否已經困惑於發展樽頸。

毫無疑問,沒有一個城市硬件和規模,能夠永遠以剛性的上升軌跡發展。可是,任何城市在任何發展階段,都總會遇到一定的挑戰:「打個比喻,香港像最新推出的 iPhone X,有人說在硬件上 iPhone X的規格跟幾年前的 Samsung差不多,可是這種比較是沒有意義的。」

畢竟, iPhone獨特之處在於它的平台。甚至乎表面上是一樣的程式,在 iOS上運行,使用者的經驗也是不同的。雖然說魚與熊掌各有所好,但要是 iPhone放棄了 iOS, iPhone就不再是 iPhone了。當然,在許多環節上, iOS跟 Android正在匯流,但獨特性就是競爭力, iPhone裝上 Android難免會變成次貨。

香港的獨特性究竟是什麼?相信大家心裡有數。反而是香港硬件的問題,才是真正的矛盾所在。

戰後美國,有所謂的「美國夢」( American Dream);從城市規劃的角度,美國夢就是汽車的普及,以及中產家庭遷移到市郊獨立屋。美國夢跟香港的「四仔主義」有異曲同工之妙;說穿了,當一部分人富起來之後,他們追求安居樂業和各種物質需求,其實大同小異。

任何事情都有代價;美國夢和「四仔主義」,換來就是「市郊化」( suburbanization)和「都市擴張」( urban sprawl)的各種社會挑戰。交通擠塞,幾乎是所有大城市都要面對的社會挑戰,就算是興建大型集體運輸系統,也只可以解決部分問題。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其他影響深遠的社會問題,歸根結底也是源自於幾十年來的城市規劃方針。

早在 1960年代,著名時事評論家 Jane Jacobs已經對城市規劃當頭棒喝,尤其是對十九世紀末始大行其道的「花園城市模式」( Garden City),更是深刻尖銳。簡而言之,花園城市就是將工、商、住、社四種用地分割,減少互相影響的城市規劃模式。將不同的土地使用集中,互不相干,表面上好像可以提高資源使用的效率,亦有助減少環境上的際外效應。

但正如 Jacobs所提出的觀點,空間使用的效率,必須要同時考慮到在每天不同時間的使用。規劃之下各種不同用途的空間,在不同時段的使用各走極端;例如在日間的時間,住民社區人去樓空,形成了所謂的「睡房社區」( bedroom communities);留下來的老人和幼童,變成了新的社會問題,要透過政府介入處理。晚間,工商空間被閒置,又產生各種治安問題。此外,各種消費品尤其是汽車,在規劃之下也出現長時間的閒置,既浪費資源,亦浪費存放空間。

近年冒起不同的共享經濟平台,正是市場利用社會的閒置資源,來處理各種社會挑戰。座談會上也有參與者提到,香港發展共享經濟似乎遇到不少阻力。我只可以無奈地說,以香港的高密度生活環境,發展共享經濟本來理所當然,但這個曾經靈活變通的城市,已經被過度規範,以致社會軟件的發展,也漸漸落後於其他鄰近競爭城市。

李兆富,筆名利世民,時事評論作家、出版人。

作者 Facebook專頁: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