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18年3月15日 星期四

Tesla未來業績靠 Model 3 [壹週刊 - 1462 - 財經] __,M1,

壹計就明Tesla未來業績靠Model3自從政府在去年取消電動車免稅政策後,有傳Tesla(NASDAQ:TSLA)在港的銷量大跌。先不論政府是否摧毀 ...






壹計就明

Tesla未來業績靠 Model 3

自從政府在去年取消電動車免稅政策後,有傳 Tesla( NASDAQ:TSLA)在港的銷量大跌。先不論政府是否摧毀了電動車行業,事實證明本地車主對 Tesla趨之若鶩,為的只是慳稅而非環保。再講,電動車是否真的環保瓜瓜有保留,雖然它不會排放廢氣因而減少路邊空氣污染,但電從何來?還不是發電廠!本地發電主要靠煤,二氧化硫排放量佔本地總量達三成七!此外,生產電動車會製造污染,若將生產過程和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加起來,總數未必低於傳統汽油車。

毛利不足以支持開支

雖然 Tesla在港銷量不佳,但無損整體業績。於 2017年,因 Model S和 Model X銷量增 58%至 80,060部,在售價沒有大變的情況下,加上在去年第 3季賣出 1,764部 Model 3,汽車銷售收入升 53%至 85.3億(美元,下同)。另外,汽車租賃收入升 45%至 11.1億元,主因是銷量增 30%,當中包括回售保證計劃出售的車輛。計入其他汽車服務收入後,汽車總收入增 56%至 106.4億元。值得留意, Tesla收購太陽能公司 SolarCity是在 2016年 11月,當時只有兩個月收入入賬,去年卻是第一個全年業績,基數較低的情況下急升 5.1倍至 11.2億元。兩項業務合計, Tesla去年收入增 68%至 117.6億元。

雖然收入增幅理想,但去年仍錄得 19.6億元虧損,不單是 5年新高,而且已連續蝕足 5年。其實汽車和太陽能業務有利可圖,如毛利率分別是 19%和 22%,整體毛利率則是 19%。可是,研發開支和營銷及分銷開支高企,對收入的佔比分別是 12%和 21%,賺到的毛利不足以應付開支。此外,去年毛利率急降 4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 Model 3前期製作成本較高,但產量卻追不上令成本增加。

食粥食飯靠 Model 3

Model 3是 Tesla未來的主打產品,以高產量配合低定價出售。 2016年首發時反應熱烈,短短一個星期接獲 32.5萬個預訂。可惜生產未能配合,其中一個原因是電池組裝出現樽頸拖慢進度。目前最新目標是於今年第一季前,將每週產量提升至 2,500部,於第二季前進一步增至 5,000部。若目標能夠達成,才會考慮將產能擴展至每週 1萬部。

Tesla近年連連虧損,但包括 Model 3在內的生產設施須持續投資, Tesla如何應付資金需求?首先是發債,去年發行了兩批債券合共籌得 27.4億元,一批是可換股於 2022年到期,另一批不可換股於 2025年到期,還有發行股份得到的 4億元,計入其他零碎項目,去年融資活動淨得 44.2億元,剛好全用於資本投資,當中的 34.1億元為生產 Model 3而添置的設備。

接着是靠汽車銷售。除了直接出售外,目前 Tesla部分收入來自回售保證計劃,雖然客戶須先行全數支付車價,但按會計準則不能立即確認為收入。假設車價是 30萬元及保證回收價是 20萬元, Tesla須將 20萬元列作負債,待保證期後才能確認為收入,餘下 10萬元也不能馬上列作收入,須視作負債並在 3年內平均攤分作收入。截至 2017年 12月底,遞延收入合共是 10.1億元。雖然不在賬上並非收入,但相關資金卻可以使用,所以 Tesla賬面虧損,未必代表資金緊絀。

Tesla已押注在 Model 3,雖然不用擔心市場需求,但生產進度不配合,一切也是徒然,若生產問題仍未能解決,肯定影響今年業績。此外,特朗普政府推出的鋼材和鋁材入口關稅,會否令生產成本增加,投資者也須密切留意。





Bittermelon

Bittermelon,從事內審、外審和財務會計工作多年的會計師。閒時喜愛寫作,現為報章雜誌撰寫財經專欄,希望藉淺白文字為讀者撥開會計雲霧,從而掌握上市公司的財務資訊。

撰文:Bittermelon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