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與飲食習慣息息相關。台灣一名65歲婦人罹患大腸癌,但因不愛吃蔬果,於是醫生建議她改吃一種食物,一段時間後發現其腸道健康大幅改善,且體重和膽固醇都有所下降。
最新影片推介:
台灣腎臟科醫生洪永祥在節目《健康好生活》中分享,指該名65歲婦人原本有三高,而且長期受便秘困擾。最近她大便變得稀疏,有便意但無法排出,大便也不成形。最終醫生幫她化驗大便,發現其大便帶血,於是建議她去做大腸鏡檢查。結果發現其大腸內有很多塊瘜肉,其中有幾塊已轉變成癌細胞,確診為大腸癌。
在得知罹患大腸癌後,主治醫生叮囑婦人要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但婦人從年輕時就不喜歡吃蔬菜水果,洪永祥醫生便建議她吃黑、白木耳,煲湯可當作飯後甜品來吃。經過一段時間飲食調整後,婦人再次照大腸鏡,發現她的大腸「粉粉嫩嫩的,很漂亮」,膽固醇和體重也有所下降。
洪永祥醫生指,「黑、白木耳是現代人的飲食解藥」。他解釋,黑木耳熱量低,且含鐵量相當高,為豬肝的5倍,另外還含蛋白質、維生素B群、鈣、鎂等,因此對想要減重的女性、貧血、三高或者大便不成型的人士都可以考慮。
至於白木耳的熱量則更低,含維生素A、B群、C、鉀、磷。而白木耳對止咳化痰、降膽固醇、延緩血糖上升、預防便秘等都非常有效,還能增加人體免疫力。惟腎衰竭患者要少吃一點。
10個大腸癌症狀
台灣內科胃腸肝膽科醫生吳耿良曾於Facebook個人專頁表示,大腸癌近年一直有年輕化趨勢。而吳耿良亦引述了美國的新研究,年輕人罹患大腸癌的比例顯著上升,專家懷疑大腸癌年輕化,不僅是因為生活習慣改變,也與環境因素有關。
吳醫生表示,若有大腸癌家族史、瘜肉切除後的追蹤、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或身體出現以下徵狀,就應接受大腸鏡檢查:
吳耿良亦建議,有症狀者要做定期篩檢,發現時機的早晚,直接影響大腸癌的預後時間。他指出,預防勝於治療,一旦有任何症狀,便需要馬上接受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爭取最大的治癒機會。
大腸癌高危一族
大腸癌是本港第2號癌症殺手。據衞生署資料,不良生活習慣也是患大腸癌的高危因素:
- 進食過量含飽和脂肪的食物
- 食物纖維攝取量不足
- 經常進食燒烤食物或加工肉類
- 吸煙
- 酗酒
- 缺乏運動
另外,本身患有大腸瘜肉或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人士,或近親曾患大腸癌或遺傳性瘜肉症候群,患大腸癌風險也較高。
同場加映:預防大腸癌食物及湯水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ET Club會員積分獎賞計劃】用App換獎賞︰https://onelink.to/keyuqm
責任編輯:羅嘉欣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