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掃呢頁CODE去手機
請LIKE FACEBOOK“新專頁”THANKS!
鍾意我? D 熱爆文章嗎?
即刻“讚”接收更多熱爆?!
唔要再顯示

2014年1月9日 星期四

[壹週刊 1244] 張曉卿靠攏中共 明報自閹 M1,




四十名明報前線編採員工,週二身穿黑白素衣發表聯署聲明,要求管理層交代撤換老總原因。(江永健攝)

封面故事

張曉卿靠攏中共 明報自閹

一九六三年,查良鏞創辦《明報》不久,發表「寧要褲子不要核子」的社評,反對中國經歷大躍進大饑荒後發展核武,被喻為香港報業史上的評論典範。

一九六六年,瑪嘉烈公主訪港,《明報》編輯韓中旋為新聞起了標題「打炮廿一響送禦妹過海」,遭當時港英政府不滿帶鹹味,這十個字卻成為本地創意經典之作。

有五十五年歷史的《明報》,靠本土文人之筆起家,如今即將變成馬來西亞人靠攏中共的輿論機器。九五年起入主《明報》的馬來西亞常青集團主席、做伐木起家的張曉卿,正部署派其大馬親信鍾天祥空降出任《明報》總編輯,記者擔心此舉是「去香港化」、將馬來西亞搞官媒的樣板搬到香港,目的就是在佔領中環前夕自閹以替北京滅聲,手法如同另一大馬巨富郭鶴年管理的《南華早報》。

《明報》換將前夕,張曉卿原來早已泊了中央電視台碼頭,《明報》報社亦成為他與央視合作的基地。近年拿督在大陸的生意愈做愈大,一切源於兩年半前,他在北京大會堂獲習近平一個「習握手」祝福。

週一下午,尚未結束休假的總編輯劉進圖,甫下機便返回柴灣報社。辦公室氣氛沉重,有記者已聽到撤換老總的傳聞,採訪主任也著同事完成工作後立刻趕回公司。

晚上六時,副總編輯劉頌陽跟港聞版同事開會,他引述劉進圖稱,十二月底已被告知,將調任負責新媒體及電子教科書工作,公司將委派一名居於新加坡的馬來西亞籍資深傳媒人擔任總編輯。與會員工不滿意解釋,有人說:「究竟係邊個(總編輯),同埋調走佢(劉進圖)嘅原因,公司完全無交代過。」「我哋成日鬧政府唔夠透明,點解自己公司都咁唔透明?」

《明報》編輯部當晚發表聲明,但新老總身份仍然神秘,「為了配合明報新的業務發展,總編輯劉進圖將會肩負重任,出任新的要職,為明報集團開拓新業務……明報曾經歷多次總編輯的轉變,編輯方針始終如一,並不會因人事變動而有所改變。」

編採部員工情緒難平,週一成立「明報員工關注組」,一日之內從編輯部收集了九成員工( 243人)簽名,聯署一份聲明。週二下午,近四十名員工在柴灣明報工業大廈外宣讀聲明,對報社突然撤換總編輯感到震驚,亦難以理解為何空降一名東南亞人擔任新老總,希望盡快與管理層會面,並要求對方承諾往後的編採方針不變,「作為記者,作為明報一分子,我哋唔想有任何無形之手伸入編輯室,我哋唔知未來總編輯會否頂住無形之手。」關注組成員冼韻姫邊說邊落淚:「過去一晚,我哋唔易過,要準備今日嘅嘢,要諗嚇未來行動,而我哋嘅同事今日仲要返工……」

《南洋商報》總編輯鍾天祥有傳是《明報》新老總,他曾大搞與《文匯報》合作,在其報章刊出「文匯專版」。

現任總編輯劉進圖,被調職負責互聯網業務,他週一晚表示不會離開《明報》。

(鄒潔珊攝)

新老總親北京

有傳空降出任新老總的馬來西亞人是鍾天祥,他現為張曉卿旗下《南洋商報》的總編輯。五十六歲的鍾天祥,八○年在檳城韓江新聞學院畢業後,出任《星洲日報》記者,八八年獲《亞洲週刊》聘為馬來西亞特派員。

之後,鍾天祥九五至○六年出任新加坡《聯合早報》國際新聞組副主任,其間先後到南京大學及上海復旦大學修讀中文。○六年,張曉卿購入《南洋商報》後,由鍾天祥出任執行董事及總編輯,他隨即跟內地《文匯報》大搞合作,在其《南洋商報》刊出「文匯專版」,又代表馬來西亞華文媒體,帶隊到北京與《人民日報》編委會會面,可見這位馬來人的紅。

夥央視拍劇集

《明報》總編輯易帥前夕,大老闆張曉卿在大陸的投資,近年變得活躍。去年十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吉隆坡,與一眾馬來西亞富商會面,張曉卿與持有《南華早報》的嘉里集團郭鶴年均有出席午宴。張曉卿與習近平在公眾面前最搶眼一幕,是一一年六月正等候登基的習近平,以國家副主席身份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一批僑商時,特別走到坐在前排的張曉卿身邊握手。

「習握手」之後一個月,張曉卿便搭上官媒,他在大馬的常青光纖通訊工程有限公司,屬下 One Media網視宣布與中央電視台合作,讓央視四個國際頻道,透過 One Media網視在大馬正式落地播放。張曉卿與央視的關係更上一層樓。

早在二○一○年,張曉卿與央視屬下中央新影集團合作,由張曉卿投資二千萬元人民幣,拍攝紀錄片《下南洋》,為去年內地播放的最大規模製作紀錄片。 YouTube上月上載的《下南洋》片段有如此介紹:「該片製作歷時三年,深入九國,尋訪上百個城市,記錄了華人兩千年『下南洋』歷史,向觀眾揭示一個與我們血脈相連的南洋。」

簡介提及的其中一個出品人香港東方之子國際事業有限公司,原來跟《明報》有密切關係。公司註冊處記錄顯示,這間公司去年六月才成立,註冊地址正是《明報》在柴灣的報社,董事除了張曉卿及其助手蔡天佑之外,還有一名居於北京的內地人周兵。拍攝《下南洋》的內地總導演,同樣叫周兵,他九三年加入央視,○三年任新聞中心新聞評論部特別節目組製片人,拍過大型紀錄片《故宮》。

張曉卿擁有四張馬來西亞華文報章,包括《南洋商報》、《星洲日報》、《光明日報》及《中國報》,市場佔有率近九成。(法新社圖片)

張曉卿在東馬砂拉越詩巫市出生,之後他白手興家創辦的常青集團,總部亦設在詩巫。

內地大額投資

二○○五年,張曉卿(左)的萬華媒體上市,○八年改名世界華文媒體,張此後經常將「做大做強世界華文媒體」掛口邊。

《明報》報社變成張曉卿與央視合作的基地,另一方面,張曉卿在大馬東部砂拉越發跡的常青集團,亦自「習握手」之後,在中國獲得大型投資項目。一一年十月,常青代表馬來西亞政府,帶頭開發位處中國欽州的產業園,項目得到時任總理溫家寶支持,需十五年時間完成,現仍在動工。此前半年,常青在中國的子公司又宣布,在貴州貴定縣投資生物科技能源經濟開發區。

由此可見,張曉卿在中國的投資,由兩年前起變得活躍,目前在中國總投資額近廿億港元。而張曉卿旗下的《明報》品牌報業王國,輿論影響力亦成為他跟中共在商業上談判的最佳籌碼。

去年,有資深傳媒人聽聞,曾有中方水喉洽購《明報》,但張曉卿為建造其「世界華文傳媒王國」而未有賣盤,希望「有嘢揸手」在大陸好辦事。但與此同時,《明報》所屬的上市公司世界華文媒體( 0685,下稱「世華」),近年發生了兩項引人聯想的財務變動。

二○一二年七月,世華宣布動用內部資源,大派十七億元特別股息,每股派一點○一元,當時張曉卿名下持有百分之五十二點四股份,獲派八億九千三百萬元成為吸水大贏家,當時市場揣測世華是為賣盤或私有化部署。

事隔一年多後、一星期前,世華宣布舉債發行最多五億馬幣(約十一點八億港元)的十五年期票據,用作投資、資本開支、營運資金、現有借貸再融資、一般企業用途等。不過,通告未有提及具體發債安排,有分析指:「假如發的是可換股債券,中資或可透過買入,他朝變成股東。」

除了《明報》,世華還擁有四份馬來西亞華文報章,包括《星洲日報》、《光明日報》、《南洋商報》和《中國報》。上市文件提及,四份大馬報每日平均讀者總數達二百八十五萬,佔當地十五歲以上華人百分之六十五,相當於大馬華人報章總銷量八成八,故七十九歲做伐木起家的張曉卿,是新一代大馬華人眼中的報業大亨。

世華在香港及馬來西亞都有上市,截至去年三月,集團總營業額達三十七億元、利潤為四億五千萬元,按年跌近一成。其中香港及中國內地之出版及印刷錄得溢利七千六百萬元。

拿督身家 122億

七十九歲的馬來西亞丹斯里拿督張曉卿,祖籍福州閩清。他在東馬砂拉越詩巫市一個九兄弟姊妹的貧窮家庭中長大,青年時在一間木材公司工作,七五年白手興家成立常青集團,經營伐木,業務之後拓展至膠合板、棕櫚油種植業、媒體、能源礦產等,○九年獲英女皇封爵。

《大馬商業》二○一一年公布的富豪排名榜,張曉卿的身家達一百二十二億港元,是該國排名第九的富豪。張曉卿育有至少三名女兒,都替張打理生意︰張瑩為常豐控股董事經理、張晶任常青網視人事部經理、張聰現為世界華文媒體的非執董;張曉卿的胞弟張翼卿亦在世界華文媒體擔任執董。

張曉卿的常青集團網站指出,常青是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進入內地投資的國際跨國公司之一,在中國內地的總投資近廿億港元,業務包括木業、石油產業、公路建設業等。○七年常青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合作開發生產松遼盆地石油資源;一一年,與貴州省貴定縣合作建設「中馬常青經濟開發區」;同年參與屬國家級發展項目的「中馬欽州產業園」。

《亞洲週刊》得寵

世華在香港的業務,除了《明報》,還有《亞洲週刊》,它更深得張曉卿歡心。《亞洲週刊》去年十月及今年一月,先後詳盡報導張曉卿有份投資的《下南洋》,執筆者是張曉卿愛將、副總編輯江迅。

根據上海作家協會介紹,祖籍廣東番禺的江迅,七十年代起先後在上海第二醫學院宣傳部、《文匯報》、《文學報》工作,九四年來港。江迅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理事,聯會屬左派組織。○八年,《開放雜誌》前職員沈婷稱江迅為中共黨員,江迅為此告上法庭,獲勝訴賠償,事後江迅在《亞洲週刊》的職級,由資深特派員晉升至副總編輯。

江迅深得張曉卿信任,以往張曉卿出席博鰲論壇、在聯合國總部演說,都由江迅撰文報導,如張禦用之筆。據悉,江迅近月生病,張曉卿也有親身慰問。今次撤換《明報》總編輯,張事前也有聽取江迅及《亞洲週刊》總編輯邱立本的意見,他們向張反映,劉進圖上場後,《明報》變成民主派的輿論基地。

《亞洲週刊》內容標榜張曉卿常掛在口邊的「全球華人」定位,去年六四廿四周年就以此角度報導:「十五萬人出席維園燭光晚會,以實際行動力頂『去中國化』逆流,顯示大多數香港人已將平反六四的訴求,內化為香港歷史記憶。香港人要有更多的自信,但也要同時加強對中國大陸的認識,而不是只有莫名的畏懼,或是鴕鳥式的逃避,避免被本土派誤導,並拒絕將中國和中國人汙名化。」

東馬砂拉越是張曉卿的出生地,有大量樹林,張也是靠做伐林生意起家,其林業王國分布世界各地,卻引起環保人士關注。(法新社圖片)

張曉卿投資二千萬人民幣,與中央電影台旗下的中央新影集團合作,拍攝紀錄片《下南洋》。

《下南洋》總導演周兵九三年加入央視,曾任新聞評論部製片人,他與張曉卿一同在港開設公司,登記地址是明報報社。

抗拒本土特色

世界華文媒體 2013年賬目

有傳媒人分析,經常說要做大做強世界華人媒體的張曉卿,或希望藉今次《明報》易將,找馬來西亞人當總編輯,去除《明報》的香港本土特色、減少本地新聞比重,而將之變成一份《亞洲週刊》日報版,但這樣《明報》監察香港社會的聲音亦會從中削弱。

最短命老總 內鬥上位

曉卿九五年入主《明報》,雖然未安排親信入主編輯部,也透過他們向編輯部反映不少意見。「九九年總理朱鎔基曾經訪問馬來西亞,張曉卿跟他握手,朱鎔基話:『今天的《明報》跟以前很不一樣。』之後朱總又對《明報》批評中國的報導,提出意見。後來張曉卿透過助手翁昌文轉述,但翁不會要求我們以後要點樣做。」《明報》前高層說。

該高層指馬來西亞人不熟悉香港人的人文歷史,對六四周年晚會的處理手法,也會提出疑問,「翁昌文會問點解年年六四晚會都做頭版報導,我哋會解釋俾佢知,呢個係香港人嘅情意結,亦解釋《明報》要守住呢個位置。」

《明報》近年成立偵查組,揭發不少商界問題,贏得公眾掌聲,但也面對壓力。其中一○年的天匯事件,指恒基新盤天匯以天價出售單位,後來有二十個單位買家撻訂,恒基只對撻訂單位沒收 5%訂金而沒有追收差價,被質疑是造市。「呢單新聞冇咗過千萬元廣告費,集團負責睇數的甘煥騰(營運總裁)覺得我哋倒米,但張曉卿一句都冇鬧過,亦明白我們做緊啲乜,只要唔蝕大本就得。」

北京一直希望《明報》歸順旗下,曾有消息指,有中間人向張曉卿傳話,可以給他全國政協一職,以換取《明報》聽聽話話,但他在編輯部的勸諫下沒有接受。

不過,今次張曉卿一改作風,令人憂慮,前高層慨嘆:「以前從未派人直接坐入編採部工作,今次搵個老總坐入嚟,仲要係馬來西亞人,即係唔再用中間人,要親自監控。」

每年六四燭光集會,《明報》均以頭版報導,不諳香港歷史的大馬管理層,曾問何以用此方法處理。(郭永強攝)

擔任老總僅兩年的劉進圖,由主筆、法律顧問轉做網站平台。

《明報》揭發梁振英豪宅有僭建

建築,但劉進圖跟梁振英的

一通電話,被質疑有

「通水」之嫌。

編務總監張健波現仍管《明報》社評,他今年將滿六十歲料會退休,而今次撤換老總風波他未見受影響。(江永健攝)

劊子手呂家明

《明報》撤換老總,其實早於去年十二月中已拍板,劉進圖被委派開發健康醫療網站和發展電子教科書。對於被撤換原因,「佢話同管理層合作唔到。」知情者說。劉進圖口中的管理層,是去年中由《明報》(北美)總裁調派回港擔任編務董事的呂家明。

本刊致電《明報》所屬的上市公司世華媒體,向董事主席助理翁昌文查詢撤換老總一事,他說:「你問呂生啦。我 no comment。」是次震驚香港的撤換老總任務,由呂家明負責。

今次被叮走的劉進圖,四十九歲,任期僅兩年,是近廿年來最短命老總。他在華仁書院畢業,修讀香港大學法律系,律政司長袁國強、廣播處長鄧忍光都是他的大學同學。他畢業後曾任李柱銘助理,八九年加入新聞界,在《信報》任政治版記者。九五年加入《明報》擔任社評主筆,至一二年一月晉升為《明報》總編輯。太太陳碧君現任九巴企業事務總監,兩人育有一女。

劉進圖兩年前升任老總,其實是爬頭。據了解,張健波準備退休之時,已積極部署接班人選,分別是副總編輯薑國元及主筆劉進圖。兩人各有優勢,薑國元曾經擔任《蘋果日報》總編輯,也曾在國際版、政治版採訪,編採經驗豐富;劉進圖則以法律觀點、立場佔優。張健波密密觀察兩人表現,並交報告向集團交代人選,據悉,薑國元被看高一線。

不過,劉進圖在一一年不時飛往馬來西亞,為主席張曉卿擔任法律顧問,劉有機會親自接觸主席,自然加分,「張曉卿家族好複雜,當初有兩個大當家幫張曉卿,對劉進圖好賞識,所以劉可以扶搖直上。」得到主席親自拍板,一二年初讓劉進圖登上總編輯,而薑國元則當副手擔任執行總編輯。

張健波退任至編務總監,對外宣稱要交接總編輯職務,只負責社評,但實際上對用捷徑上位的劉進圖,進行垂簾聽政,不時在管理層會議上訓斥劉進圖。「張健波不滿早上的新聞跟得不足,於是劉進圖早上十一時半回來開早會,晚上十點左右便要走,但總編輯要睇大版(報紙最後版本),佢喺屋企用電腦睇,有嘢要改都唔方便。」

從北美調派到港的呂家明,觀察總編輯劉進圖表現,策動是次撤換老總行動。

《亞洲週刊》副總編輯江迅深得張曉卿信任,為禦用之筆。

師爺遇上欽差

張健波與劉進圖之間的博弈,管理層見怪不怪,大家一直相信張健波今年十月退休在即,便會各歸各位。未料去年中殺出呂家明,令編輯部加添張力。「我哋只知道呂家明代表主席,佢唔係日日返公司,不時返加拿大。後來呂生會入來開編採會,佢似一個典型的報紙佬,佢開編採會時會話,呢張相可以放大啲、標題可以過癮啲,故事要有趣啲,相比下,劉進圖唔多理呢啲嘢。」實際上,呂家明密密收料,觀察劉進圖的工作表現,向主席張曉卿報告。

劉進圖任內最具爭議的事件,是特首選舉期間,處理梁振英僭建報導被詬病。《信報》報導指,劉疑主動向梁振英披露關於僭建物報導,猶如溫馨提示,讓他迅速拆除僭建物。劉不滿報導,提出誹謗訴訟。《明報》員工擔心劉進圖親政府,影響報章立場。有員工指劉進圖與北京保持良好關係,「中方不時搞啲研習班,派編採部同事去北京上堂,由於要抽調不少人手,影響日常工作,所以一個起兩個止,劉進圖上場後好識做,話要派三個人去。」

去年十一月《前哨》刊登一篇題為「張曉卿力阻公信力滑坡 劉進圖救亡梁唐一齊打」,文章攻擊張健波,指他在唐梁特首選戰中,傾斜打唐挺梁影響公正平衡的報導原則,後來經劉進圖加強「偵查組」重振報格。報導矛頭明顯指向張健波,似為劉進圖加分,可惜報導出街後,劉就被叮走。

九四年《明報》記者席揚被控竊取國家機密,在內地判囚十二年,前線記者和司徒華等政界人物一同上街遊行聲援。

《明報》社評經常惹火,有社民連成員不滿題為《菜園村很特殊,但不應享有特權》的社評,一一年在報社外燒報紙抗議。(《蘋果日報》圖片)

首宗傳媒收到包裹炸彈襲擊事件,於○五年《明報》編輯部發生,秘書拆開禮盒包時引發爆炸,警方到場調查。

天價出售的天匯,後來被《明報》揭發買家連環撻訂,有造假推高樓價之嫌,引起廉署調查。《明報》因此報導損失過千萬元廣告。

文人辦報終結

明報大事表

《明報》由查良鏞五九年創辦,正值文人辦報的年代。歷任總編輯都是香港人,包括潘粵生、董橋、張健波。而《信報》創辦人林山木,六○年代加入《明報》,先在做資料員,受到金庸賞識被派往英國學習財經,回港後擔任《明報晚報》副總編輯,之後自立門戶建立《信報》。

今年《明報》踏入五十五周年,在香港政治風雨飄搖之際,出現空降老總事件,「一個報章老總可以決定邊單新聞做頭版,掌握報章的話事權。」老總還決定編採方針、調配資源集中哪類新聞,親政府定親民主派,政府官員不時會聯絡推銷政策,皆足以影響報導立場。劉進圖被擱置陰乾位;前任總編輯、現任編務總監的張健波,將於今年十月退休,《明報》的前路,日月無光,為香港又添一道低氣壓。

明報重要人物

《明報》創辦人查良鏞

九二年買入《明報》於品海

《明報》前總編輯董橋

《明報》前督印人及副總編輯吳靄儀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