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14年12月4日 星期四

[壹週刊 - 1291 - 優質生活] 身體生瘤 切定唔切? M1,




忽然摸到身上有粒瘤,質地軟綿綿、沒有痛楚,究竟點算好?

醫生話,大多數是脂肪瘤、啫喱瘤等良性瘤,不過穩陣起見,應先找醫生判斷腫瘤性質

才決定應否切除。

頭號健康

身體生瘤 切定唔切?

在骨科或外科診所,久不久會有病人誠惶誠恐地問:「醫生,我摸到呢度好似有粒瘤,點算?」

別以為一生瘤就等於生癌,如果質感柔軟、生長速度慢、沒有出現痛楚,大多數是對人體無害的良性腫瘤,例如常見的脂肪瘤、俗稱「啫喱瘤」的腱鞘囊腫。

不過,若腫瘤在數月間快速變大、變硬等,就有可能出現變異,要立即求醫。

約莫兩、三年前, Alex有次去髮型屋剪髮,瞓低洗頭時,洗頭師傅忽然跟他說:「你有無發現你條頸呢度有粒嘢凸起?」 Alex伸手摸摸頸後左邊位置,才發現果真有粒瘤隆起,但因為按下去軟綿綿、不痛不癢,想必無大礙,就暫且不理,但一直注意它的變化。

頸生瘤大如雞蛋

「後來我留意到粒瘤愈生愈大,由之前好似粒鵪鶉蛋咁細,幾年間生到成隻雞蛋咁大,開始有少少擔心,唔知佢係咩嚟。於是今年年頭,我終於的起心肝去睇醫生,醫生檢查後話係脂肪瘤。」

脂肪瘤是最常見的一種皮膚腫瘤,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解釋:「大部分脂肪瘤生於皮下脂肪層,面部、四肢等不同部位都有機會出現,絕大部分屬於良性、對身體無影響,只影響外觀,如果病人唔介意,其實未必需要處理。」這些增生的脂肪組織無跡可尋,醫學界尚未找出增生的原因,陳東飛醫生續說:「但有部分人因遺傳因素而生脂肪瘤,呢類病人通常身上唔同地方有好多粒脂肪瘤。有小部分脂肪瘤生於較深層,例如肌肉層,甚至生於內臟亦有見過,不過呢類好難察覺,要照電腦掃描先會發現。」

雖然 Alex頸後的脂肪瘤無須要即時處理,但身穿一套有型格仔西裝的他,坦言為貪靚而決定做微創手術切除。「我喺會計師樓工作,份工周不時要去見客,所以覺得粒瘤會影響外觀。曾經有朋友見到,問我點解條頸左右兩邊唔對稱,所以我以前會將頭髮留長少少遮吓,等佢無咁礙眼。」他指指近傷口的位置說:「個傷口大概呢個位,條疤痕應該好細。」陳東飛醫生解釋:「傳統開刀手術會留下較大條疤痕,微創手術傷口就可以細到只有五毫米,其中一個方法係將脂肪瘤與皮膚、附近組織分離後,用以往骨科醫生用於治療關節退化嘅電動螺旋刀,先將脂肪瘤打碎,再沿小洞將其吸走,過程在局部麻醉下進行。」

陳東飛醫生曾有一個病人,臀部的大粉瘤直徑達九厘米。病人忍耐至難以坐下才求醫。

手術切除前, Alex頸後有粒脂肪瘤,起初小如鵪鶉蛋,慢慢在兩、三年間變得大如雞蛋。

摸落硬身小心惡性

話雖如此,脂肪瘤都有機會是惡性,港安醫院外科專科醫生關添樂指出:「惡性脂肪瘤通常出現在幾個特定部位,例如大腿、臀部、腰部。曾經有一位中年男病人,佢大腿內側有粒脂肪瘤已經好幾年,而且近年開始出現痛楚,於是由普通科醫生轉介嚟外科跟進。當時我都擔心係惡性脂肪瘤,所以安排佢做抽針化驗,又怕佢有擴散跡象而安排做正電子掃描。結果發現個脂肪瘤真係惡性,切除之後仲要做電療。另外,掃描結果咁啱發現佢腎臟亦有另一個惡性腫瘤,於是都幫佢做手術切除。」

脂肪瘤外,粉瘤亦一樣常見,但好多人將兩者混淆,查實好易分,關添樂醫生教路:「脂肪瘤出現在皮膚下的脂肪層,而且摸落真係一嚿『肥膏』,但粉瘤直情喺皮膚層產生,中間通常會有粒黑點,有啲人手痕走去擠壓,會擠出牙膏狀嘅物質,其實係一啲油性分泌物和角質層,就係因為呢啲油脂堵塞、積聚於毛囊,所以形成粉瘤。」若發現身上有粉瘤,就有做手術處理的必要,因為粉瘤容易發炎,「皮膚表面有好多細菌,粉瘤易因細菌感染而發炎。一旦發炎,除了好痛,粒瘤亦可能含膿、腫大,比較麻煩。」

切開脂肪瘤和粉瘤,內裡不是肥膏就是油脂等噁心物質,但有種於骨科診所常見的腱鞘囊腫,則有個漂亮的名字叫「啫喱瘤」,因為內裡是由滑液積聚而成的啫喱狀物質。它專門生於關節附近的「尷尬」位,易影響關節活動能力。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指,以電動螺旋刀將脂肪瘤打碎後,再沿傷口將其吸走,傷口可小至五毫米。

港安醫院外科專科醫生關添樂指,脂肪瘤如體積較大或懷疑惡性,建議開刀將其完整切出,以便日後有需要作組織化驗。

腳背生啫喱瘤

韓小姐早前做手術切除左腳腳背的啫喱瘤,骨科專科醫生呂明欣指,啫喱瘤好易復發,但檢查患處沒有腫起、痺痛,表示沒有復發跡象。

五十二歲的韓女士早前就生了一粒五元硬幣大小的啫喱瘤。她輕輕揉着左腳腳背說:「生喺腳面一大粒凸起,著鞋時會明顯覺得左腳有粒嘢頂住,不過因為唔痛,所以無理。」及後,韓女士因腳趾變形和拇趾外翻問題而向骨科醫生求醫,於是機緣巧合下有所發現,「我順便問埋腳面嗰粒嘢係咩,佢檢查完就話係『啫喱瘤』。當時我都唔知係咩,手術後切出來睇番,原來真係成粒啫喱咁。」

粒「啫喱」到底是什麼?骨科專科醫生呂明欣解釋:「內裡係一啲好杰嘅黃色滑液,滑液含量多少,影響粒瘤軟硬度,有啲軟到摸落似水泡,硬時摸落有膠質感覺。韓女士粒啫喱瘤剛好生於腳背近一條血管位置,通常生近血管或神經線,都有機會引起痛楚。」醫學界目前仍未找出腱鞘囊腫的成因,但估計跟腱鞘(即肌腱的保護膜)退化有關,因而刺激滑液分泌、積聚而形成囊腫。隨滑液持續分泌,腱鞘囊腫會變大。

術後兩個月,韓女士再去覆診時,呂明欣醫生檢查傷口,韓女士的傷口已沒有痛楚及麻痺感,患處亦沒有重新隆起的跡象,即代表沒有復發,「如果切得唔清,都有一至四成復發機會,患處可能快至一個月已經會再隆起。如果將腱鞘囊腫完整取出,過程中無將囊腫弄穿,則復發機會低。」

㓤針抽滑液易復發

除了腳之外,其實腱鞘囊腫更常發於手腕、手背、手指。好似廿五歲的黃小姐,則發於左手拇指跟手掌之間的摺合位,「其實好細粒,好似一粒珠仔,但留意到佢有慢慢變大,而且開始覺得痛,尤其拎嘢、推門、手掌按枱時一壓到粒瘤就會痛。當時去睇普通科醫生,佢就轉介我去骨科睇。我一開始已經決定做手術處理,因為知道其他治療方法都比較容易復發。」骨科專科醫生王嘉暉指,一般怕做手術的病人,會採取皮穿刺的方法,用一支粗針將滑液抽出,「但復發率高達一半,有機會抽完幾星期後就復發,然後病人先把心一橫做手術切除。亦有另一個方法係喺腱鞘囊腫注射類固醇,有研究指可減低復發機會,但以臨床經驗睇,藥效過後都係有機會復發。而且注射類固醇可能會增加周邊組織退化機會,或令皮膚變薄。」

醫生提醒,若發現隆起組織,應找醫生判斷性質,因為有些腫瘤雖屬良性,但都有風險,王嘉暉醫生說:「有種叫巨細胞瘤,多由韌帶生出,可於發病位置愈生愈大,甚至可侵蝕韌帶。嚴重情況下可侵蝕成條韌帶,要做手術將韌帶切除再重建。同時,腫瘤一旦侵蝕其他組織,或令附近神經線受壓,會出現痛楚,所以痛楚係一個警號,有痛就要儘快求醫。」

黃小姐的啫喱瘤生於手指與手掌的摺合處,手術切除後留有一條小疤痕。

不願做手術的病人會選擇抽針將滑液取出,但復發率高。

四大常見瘤

忽然摸到身上長了粒瘤,到底是什麼?最常見是以下四種。

提高警覺

長於四肢的良性瘤雖然不痛不癢,亦不一定要立即接受治療,但須不時觀察其變化,一旦出現以下特徵,就可能會變異,要立即求醫。

•體積不斷增大。

•質感變硬,或摸到內有硬物。

•出現紅腫,似有發炎徵狀。

•出現痛楚、麻痺感覺。

話你知

除了手、腳生啫喱瘤之外,彈弓指、網球肘、膝關節退化等都是本港常見的骨科疾病,可瀏覽香港骨科醫學院網頁,查閱各種醫療資訊及治療方法。

網址:http://www.orthoinfo-hkcos.org  keyword:「創傷及疾病種類」

一講到「生瘤」,最怕當然是惡性腫瘤,因為不是做完手術就了事,還有機會要接受漫長的腫瘤科治療。想了解更多治療方法,可瀏覽香港臨床腫瘤科學會網頁。網址:http://hksco.org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