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世濟民
自願醫保的兩個結局可能
據說,所謂的自願醫保,即將有細節出台。
先此聲明,我對於現時的公私營醫療失衡是感到憂心和不滿的,但這不代表我要無條件支持所有意圖改變狀態的措施。正如上一期討論「長者醫療券」時指出,增加一個新的資金池,並不代表也逆轉不了公私營醫療失衡的現象。
有沒有政府介入市場後可以抽身而退的成功案例?對不起,請恕我想遍了整個聖誕節長假期,也想不到任何案例。要知道,一旦政府介入某個市場後,在供應的一方遠離市場競爭,變成了某種尋租活動,成本變成了集體承擔的責任,最終變得不受控而長遠而言也不可能持續下去。
另一邊廂,需求的一方也漸漸慣了「免費午餐」,甚至視之為理所當然;市民雖然理性地知道排隊、人脈和運氣等都是一定的成本,可是大多數人感性上都傾向低估真正的代價,又或者一廂情願以為自己會是非市場競爭的贏家。
市場競爭愈被壓抑,社會民眾普遍心存僥倖的心態也愈濃厚。這就是為何大政府的社會中,總是瀰漫着令人生厭的投機主義、長官意志和裙帶關係。最大問題是,市場一旦「被官僚化」,權力干預私營部門的第一天起,便注定了改變幾乎都一定是國進民退,絕少例外。香港的社福、教育和醫療都是如此;發展至今,甚至會令人誤以為,沒有政府,就沒有社福、教育和醫療。
權力介入私營部門,或者最初是出於善良的意願,但最終只會淪落成一個公共資源不斷增加,但決策邏輯不變的惡性循環;甚至連僅剩下的私營部門供應,在公共資源的排擠效應下,行事心態也漸漸變得更似官僚一部分,直到最終完全被官僚制度所同化。
我可以想像得到,一旦推出了自願醫保,政府必定要在價格和服務上作出一定的制約。從事前張揚流出的「價目表」看來,醫生認為定價太低,消費者卻嫌保障的範圍和金額不吸引。現實的考慮是:自願醫保所製造的誘因,又是否足以改變私家醫院,去提供價錢中產又有服務質素保證的醫療服務?
事實上,今時今日的私家醫院,不愁沒有生意;那些每星期賺過百萬的「星球人醫生」也豈用自願醫保的接濟?按照目前兩面不討好的處境,看來自願醫保只有兩個可能結局:一,計劃難產。二,在現行的公共醫療服務之外,再發展「半公半私」的「醫管局+」服務。
假如所謂的自願醫保演變成「醫管局+」的優質服務,我很肯定偉大的人民代表必然會質疑,為何醫療服務會出現貧富之別;這種意識形態的辯論,也將會進一步成為階級鬥爭的舞台。
可能有人會話:「話唔定醫管局醫生會自己出來開檔專攻呢個中價市場?」嗯,久不久也會見到有醫管局的醫生抱怨,工作壓力太大。假如自願醫保變成了抽空醫管局人手的原因,我相信這個機構將會爭取更多資源,以加人工來挽留人手。連串改變最終的得益者是誰,相信不用我說明。至於市民會否得到更佳的醫療服務,答案也昭然若揭吧?
作者 Facebook專頁: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