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掃呢頁CODE去手機
請LIKE FACEBOOK“新專頁”THANKS!
鍾意我? D 熱爆文章嗎?
即刻“讚”接收更多熱爆?!
唔要再顯示

2022年7月14日 星期四

「安倍經濟學」的轉變與日本經濟兩難局面|安邦智庫 #政治時事 #安倍晉三

在安邦智庫(ANBOUND)的研究人員看來,日本經濟政策是否調整,其實取決於目前日本經濟面臨的內、外部形勢。當前面臨的通脹上升和債務高企局面之下,在安 ...




在安邦智庫(ANBOUND)的研究人員看來,日本經濟政策是否調整,其實取決於目前日本經濟面臨的內、外部形勢。當前面臨的通脹上升和債務高企局面之下,在安倍經濟學轉向「新資本主義」的路徑實際上並非坦途。隨着日元持續貶值和通脹水平上升,日本經濟面臨的兩難局面使得其經濟政策迴旋和調整的空間都受到限制。

不可否認,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重創下,日本通過推動安倍經濟學的經濟政策,推動日本經濟重新走上了增長的軌道,也推動日本資本市場的逐漸恢復,可以說是頗有成效的。2020年,在持續的貨幣寬鬆政策下,日經指數已經恢復,表明日本股市已經從上世紀90年代後的災難中走出。然而,安倍經濟學仍面臨長期無法解決的國內需求不振的難題。持續的寬鬆無法解決通縮難題,實際上反映了日本經濟的長期結構性問題。所謂的「安倍三支箭」,除了貨幣寬鬆和財政刺激的兩大政策組合後,有關經濟結構改革的「第三支箭」一直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並沒有一個有效的政策框架,這也導致了日本經濟結構問題遲遲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對於「新資本主義」政策,雖然與此前日本「收入倍增」計劃有相似之處,不過,安邦智庫的研究人員認為,其並非完全推翻安倍經濟學,而是面對新的經濟形勢所作出的應對和調整,或者說是對於安倍經濟學的進一步延伸。2022年5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倫敦金融城的講演中,首次詳細介紹了「新資本主義」的含義、意圖以及四大政策支柱:(1)對人的投資,(2)對科技創新的投資,(3)創業投資,(4)對綠色、數字(產業)的投資。四大支柱中都含有「投資」一詞,重視經濟結構調整,推動經濟增長的色彩濃厚。7月10日,岸田文雄表示將會加大力度推進「新資本主義」。從某種意義上說,「新資本主義」政策更像是安倍經濟學中遲遲沒有射出的「第三支箭」。其中最重要的問題在於這些對人才、科技的投資,短期難以產生實際的收益,更需要長期的資金支持才能實現長期經濟增長。因而,其政策基礎仍然建立在安倍經濟學的貨幣、財政雙擴張的基礎之上。這也意味着,日本央行的寬鬆貨幣政策將持續下去。

隨着目前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和全球通脹上升,與其他主要央行一樣,日本央行同樣也面臨兩難的抉擇。包括美聯儲在內的央行面臨高通脹和經濟衰退的矛盾選擇,而日本央行則需要考慮改變寬鬆政策後的一系列影響。日本在日元持續貶值後,通脹水平已經連續超過2%的目標,但如果安倍經濟學倡導的寬鬆政策就此結束,則會帶來日本國債收益率的提升,以及日本股市泡沫的萎縮,更使得「新資本主義」政策面臨無米之炊。同時,在日本整體面對史無前例的槓桿水平下,日本企業能否承擔利率水平的提升,恐怕並不樂觀。另外,日本央行手中已經積累了大量主權債和風險資產,一旦縮表出售,將加劇資本市場的拋售,從而引起股債雙殺的資本市場危機,而這種危機,特別是債務危機,對於經濟的衝擊和影響都將是致命的。

從日本的出口來看,日元貶值對出口有利,也會提振日本經濟。但目前情況已與20年前大不相同。在疫情困擾疊加大宗商品價格暴漲,以及美聯儲加息的綜合環境下,日本經濟面臨進口成本提升帶來的巨大壓力。近幾個月來,日本極為罕見地出現外貿逆差局面。如果日本繼續目前的寬鬆政策,日元持續貶值,會進一步提升進口商品和原材料成本,推升日本通脹水平,這將加劇消費和投資需求的萎縮。目前來看,日本單靠其自身政策調整來改變現狀有很大難度,還需要美聯儲政策的「配合」。受市場對美聯儲本月繼續激進加息預期的推動,美元指數不斷攀升,當地時間7月11日,美元指數大幅上漲,盤中一度升至108上方,再創自2002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美元兑日元再次突破了6月時出現的137.00區域。從目前局面看,美聯儲和日本央行貨幣政策差距可能繼續拉大。在美聯儲開始不斷收緊貨幣政策,加息、縮表同步推進的情況下,日本央行繼續實施寬鬆貨幣將推動日元進一步貶值,同時面臨越來越大的資本流出壓力,使其寬鬆政策釋放的日元流向海外。

因此,在美聯儲政策轉向後,全球面臨的低通脹、低利率環境發生了根本變化,這使得安倍經濟學需要對新的環境有所調整。但無論是緊縮還是寬鬆,日本央行都難以有效應對目前面臨的兩難局面,更使得「新資本主義」的結構性改革失去基礎。如何推動日本經濟持續增長將是未來相當長時間內日本政府面臨的難題。

最終分析結論:

日本正處於兩難境地,一方面要維持經濟復甦,另一方面又要應對日元持續貶值的壓力。現在來看,日本想要從這種處境中抽身,單靠自身政策調整是不夠的,更多取決於美聯儲貨幣政策和全球通脹壓力的持續變化。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hk01.com
鍾意就快D Share啦!